席世妍
摘要:目的:評估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與職業緊張水平,分析職業緊張對職業倦怠的影響。方法:采用自制一般資料問卷、職業倦怠通用版量表。抽樣方式對245名臨床一線護士進行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情況調查。結果:職業倦怠陽性人數為163人(66.5%),職業緊張陽性人數113人(46. 1%)。結論:職業壓力對職業倦怠有一定的預測作用。醫療機構應便利護士工作需求,提高工作自主程度,增加對護士的社會支持,防止職業倦怠。
關鍵詞:職業倦怠;職業緊張:護理人員
工作倦怠是由于個人無法有效處理工作中各種持續壓力而引起的長期反應,包括情緒疲憊、人格解體和成就感低下。護理工作具有工作量大、壓力大、風險大、工作時間長的特點。職業倦怠不僅會給護士帶來身心問題,還會給患者帶來安全隱患和服務體驗下降,導致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下降,進而影響醫療機構的績效。
1研究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方便抽樣方法于2020年10月至12月納入西安市的245名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為主要研究對象。
1.2信息資料
研究者以自制問卷采集基本人口社會學信息和護理工作相關情況,具體包括性別、年齡、所在醫院等級、職稱、婚姻、是否上夜班、自我調節放松頻率、工作負荷耐受情況等。
2結果
2.1 臨床護理人員職業倦怠和職業緊張水平
本研究調查發現護士中無職業倦怠的人數為82人 ,患有輕中度職業倦怠的人數為153人重度職業倦怠的人數為10人,總體的職業倦怠人數為163人。職業緊張陰性的人數為132人,職業緊張陽性的人數為113人。
2.2 職業倦怠各維度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在不同人口學因素和工作情況下,臨床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總分及各維度差異性檢驗中發現,不同醫院等級、婚姻情況、自我調節放松頻率、工作負荷耐受程度的護士職業倦怠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自我調節放松頻率、工作負荷耐受程度的護士情緒衰竭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性別、醫院等級、婚姻情況、自我調節放松頻率、工作負荷耐受程度的護士人格解體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性別、婚姻情況的護士低成就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是否職業緊張在職業倦怠、情緒衰竭、人格解體、低成就感水平的差異 并無統計學意義。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職業倦怠各維度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2.3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人口社會學因素作為控制變量,分別以MBI總分、MBI情緒衰竭、MBI人格解體、MBI低成就感作為因變量,職業緊張情況、JCQ社會支持作為自變量,人口社會學特征作為控制變量納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結果顯示:當因變量為MBI總分時,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統計意義 ,調整后R2為0.284,有職業緊張的護士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JCQ社會支持更好的護士更不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當因變量分別為情緒衰竭、人格解體、低成就感時,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均有統計學意義。詳細如表2所示:
表2 職業倦怠總分及各維度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討論
醫務人員是失業人口的高發區。一些調查顯示,中國的醫務人員工作倦怠總檢出率為65.57%。工作倦怠不僅會影響醫務人員身體、心理和社會行為等健康的不同維度,還會影響工作質量,給醫患矛盾帶來隱患。這也是醫院管理者非常關心的問題。護士在與病人緊密聯系的前線工作,工作時間快,任務繁重,風險高,壓力大。工作倦怠的風險大于其他醫護人員的風險。工作倦怠會降低護士在工作中的滿意度,影響員工,提高離職率,降低服務效率,并危及患者的安全。本研究中,護士的陽性率為66.5%,低于張浩然,但高于鸞。其基礎可以是:(1)人口社會學的差異和研究對象的學科特征;(2)不同臨床科室護士出院時的暴露風險不同;(3)測量工具與評估方法的差異。
本研究顯示職業倦怠是護理人群常見的職業健康問題之一,而對職業倦怠實施干預需要明確其危險因素和保護因素。
一些研究認為,工作壓力是導致工作倦怠的最直接原因,而工作倦怠是長期工作壓力的最直接結果。本研究發現,在檢查了人口統計學和社會學等變量后,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呈正相關,與以往教師、護士和飛行人員群體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工作壓力對工作倦怠的各個方面都有影響。護士工作負荷與工作倦怠總分、人格解體等變量呈正相關,與國內其他研究成果相同。研究人員使用工作需求的自主性模型和缺乏工資的模型來解釋工作倦怠的相關影響機制。后者從宏觀社會交換的角度分析了工作倦怠的產生機制。從工作需求的自主模型理論來看,工作壓力來自工作需求與個人自主之間的不平衡,當護士面臨工作需求時,如果他們無權在技能的使用和工作任務中分配自主性,就會引起緊張。當護士面臨高強度、高風險和長期的工作壓力時,工作緊張的人可能會失去工作熱情、情緒極度疲勞和情緒疲憊。情感上的疲憊會讓護士失去照顧、信任和精力然后影響到病人的護理。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分析護士工作、工作倦怠與工作壓力的相關性,探討工作條件應激對總分和不同工作倦怠維度的預測作用。實驗保險包括:樣本提取方法不太可能進一步檢驗結果外推法;樣本變量仍然很少;護士工作倦怠的解釋作用仍然不足。
參考文獻
[1] 王陽, 馬磊, 隋國媛,等. 護士職業倦怠與職業緊張的關系研究[J]. 實用預防醫學, 2012, 19(4):2.
[2] 黃麗. 醫務人員職業緊張、職業倦怠與隱性缺勤的關聯研究[D]. 復旦大學, 2013.
[3] 齊菲, 袁婧, 黃瑩,等. 護理人員職業緊張和職業倦怠與護理差錯的關系研究[J]. 中國健康教育, 2016, 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