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石
新課程改革之后,要求學生不僅要擴大閱讀的數量,增加學生的視野,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自己獨特的閱讀品味。新課改提倡使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盡量少做題,多閱讀,達到知識的積累,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應試方法,避免學生只會考試,不會真正運用學到的知識。群文閱讀主要是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條理、有方法的進行學習,在生活中進行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群文閱讀改變了傳統教學方法中只有老師講、學生聽的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將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加入課堂學習中來,達到共同進步。那么,作為教師,尤其是農村小學的語文教師,面對農村接受教育資源有限的孩子們,我們應該如何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呢?
一、根據單元主題進行深入開發
小學語文教材,每單元的課文內容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要圍繞本單元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以單元教材為主題為基準,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與補充。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主題從多角度、全方位,去認知體驗。單元主題開展群文閱讀主要運用“五步教學法”模式,即:主題回顧—閱讀概括—片段分享—主題拓展—精彩賞析。在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拓展閱讀,通過小組合作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整體把握拓展閱讀課文內容。“片段分享”是課堂的主體環節,在這個環節中,通過開展民主、互動、多樣的對話,營造濃厚的團隊閱讀氛圍,提高個體與群文閱讀素養。學生的感悟無論是深淺,都是他們的獨特感悟,教師都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宜把文章講的太透徹,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多元的理解。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設置一定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賞析探究。即一是對作品的整體把握;二是文本特征和作者的表達風格;三是鏈接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結合課文例子,組織學生進行課外“主題拓展”閱讀通過課內外的相互結合,迅速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尋找文章關聯,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閱讀教學,教師怎樣確定群文關聯主題,恰當選擇一組文章,是教學目標、學生培養目標達成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成敗關鍵一環。教學前,我們要根據語文課標、學生思維、學習水平、能力訓練重點等要素,預設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目標,課文內容等多方面確定主題,從課文內容、作者、題材、語言形式、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萃取文章,進行科學搭配,注重層次與整體效果,選擇的文章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培養。文章選擇不要貪多不消化,一般在一節課中安排三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滿足閱讀教學需求。
三、有序呈現文章,深入理解主題
群文閱讀和單篇閱讀相比,它突破了傳統閱讀文章形式單一等問題,讓學生在最佳時機舉一反三,拓展性閱讀,加深了主題的認識。群文閱讀數量較多,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也不能把多篇無序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感覺無法著手閱讀。把這些文章按照一定順序呈現給學生,才能達到群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文章的主題和特點,按照篇幅由短到長、循序漸進、主題層層深入的原則呈現文章,學生在有序的文章共讀中掌握群文閱讀、生活化閱讀的方法,對群文主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準確的認識。
四、把握群文異同,升華閱讀主題
群文閱讀教學,在“求同”閱讀的基礎上,把群文的不同點和共同點進行品析,是最重要的環節,尤其是根據不同點對群文進行品析。所謂“求異品析”,即利用群文的“異”和“同”,從點和面完成群文的品讀和賞析,在“面”上“同”的基礎上,去發現“點”上的“異”,用“點”上的“異”去深化“面”上的“同”。比如“多面的狐貍”這一組群文,有些狐貍非常狡詐,有些狐貍非常好心,有些狐貍貪心又富有愛心等等,這組群文由狐貍的不同形象和性格組成了一個思維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鏈接最后一定要有一個概括性的共同基礎,比如“狐貍是多面的”“散文是有多種形式的”,不然相異之處就會讓文本成為一盤散沙。
五、加強互動交流,實施高效方法
教師必須要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加強互動交流,實施高效教法,選擇合理的切入時機開展交流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把握群文閱讀中各種文本組合的有序性與結構性,絕對不能在教學中“一刀切”,如此可保證師生交流活動的高效性。在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中有《大青樹下的小學》《花的學校》這兩篇課文,教師就可設計群文教學主題“花與人”,從《大青樹下的學校》開始帶領學生閱讀,講解其中內容,圍繞“大青樹下的小學有什么特色?”這一課題展開教學過程,然后再引出《花的學校》這篇課文,這是一首泰戈爾的經典散文詩,其中的樹枝、狂風、雷云、花兒都被擬人化,被泰戈爾賦予了生命,教師就希望將這種抽象的、擬人化的事物轉化為學生們能夠理解的具有生命力的東西,并告訴他們一定要尊重、珍惜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借群文閱讀升華教學內涵,提升教學價值。
六、強化方向,提升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不僅使學生多方面、更深入地感受同一主題,更是對學生進行各種閱讀方法的指導練習,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機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習得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掌握閱讀方法,對于今后學生的自主性更有所提高。因而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強化閱讀方法的指導和練習,有意識地滲透這些快速閱讀的策略,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同時群文閱讀教學不能局限于單篇文章的字詞句段的理解,更應側重從這組群文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綜合思考,培養學生掌握“比較、綜合、概括、歸納”等能力。群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文章體裁、語言風格、表達能力等的不同,信息量豐富,思考的空間大,教師更應滲透質疑討論,鼓勵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表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應體現教師、學生與文本的互動過程,需要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尋找出適合學生體驗、感悟的知識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覺自考。學生的想象能力較強,因此應該尊重他們的多元理解,提高學生在自然、生活中、社會等方面的感悟力,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閱讀,更愛上生活中的一切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