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征 袁影 雷麗珍 姜寧

[摘? ?要]受重大疫情的影響,我國中小學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這推動了學校管理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诖?,研究者采用訪談法,探索在發生公共危機事件的特殊時期,學校管理在全面信息化下的發展現狀。研究發現,信息化時代的學校管理在創新課堂教學形態、提高組織運作效率、推動家校合作和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也會帶來存在例外事件的決策短板、模糊工作和生活界限、缺少深度情感交流、產生資源和能力弱勢群體等挑戰。對于學校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管理者需要啟動重大例外事件線下交流機制,幫助教師明晰工作與生活界限,加強與教職員工情感交流,并注意針對弱勢群體開展信息幫扶。
[關鍵詞]公共危機事件;學校管理;信息化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教育部發布了《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中小學開展遠程線上教學活動。由此,全國師生開啟了網絡教學,學校的組織管理也全部使用網絡溝通平臺進行,加速了學校管理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為此,本研究探索在發生公共危機事件的特殊時期,在學校迅速進入全面信息化的形勢下,學校管理信息化的實施現狀以及由此可能會帶來的契機和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
一、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主要考察在公共危機事件中,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要求下,學校管理在全面信息化運用中的現狀與問題,主要聚焦于課堂教學形態變革、學校管理組織運作、家校溝通融合程度、教師專業成長、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化和情感需求、線下溝通價值以及信息化弱勢群體等方面。
研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按照學校所在地的經濟發達程度和學段,在廣東省內抽取了在地區(廣州、東莞、揭陽、惠州)、學段(中學和小學)及質量(優質和普通)上具有差異性的6所學校作為調研樣本,樣本學校的背景特征如表1所示。研究對6個樣本學校的校長開展了一對一的電話深度訪談,訪談內容主要包括:網絡課堂教與學的開展及效果、學校組織運作效率、學校事務決策方式、家校溝通方式、學校對校長和教師工作量的規范、教職工網絡平臺的操作情況等。
二、公共危機事件中學校管理信息化的契機
1.“線上教育”創新課堂教學形態
“線上教育”為教師創設智慧教學新環境。網絡虛擬化班級的設定,使教學的開展更加便捷。從調研結果來看,多數學校運用釘釘軟件進行教學,教師在平臺上發布課程視頻和任務,學生實時收到任務并在線完成提交。同時,基于網絡平臺的使用記錄,借助作業打卡、成績測驗等功能,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如C2校長指出:“釘釘有打卡功能,誰做了作業,教師一眼就能看到,還可以對優秀學生進行紅花獎勵?!边@種方式加快了教師的工作進度,也提高了學生管理的實效。
“線上教育”為學生拓展智慧學習新方式。線上教學的有效開展,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運用信息化學習平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與教師進行信息化的無縫對接,把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實時反饋給教師。如A2校長指出:“在課上,教師和學生是面對面的,有什么事情能直接問,溝通的效果還挺好的?!蓖瑫r,學生通過線上學習,也能夠更廣泛地獲取教育資源。如C1校長指出:“對學生來說,在線教育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我們的學生以后都是要進入社會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鍛煉開拓?!?/p>
2.“線上管理”提高學校運作效率
“線上管理”在提高常規任務的組織管理效率上具有顯著優勢,可以使信息傳達更為順暢高效。受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影響,“線上會議”成為學校中各個組織溝通的主渠道。如A1校長指出:“我們的溝通多是用視頻會議進行,由教育局發布任務,再由領導部門進行分配和傳達工作,明確哪些是落到教務處的,哪些是落到班主任的,最后由教師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大家各司其職?!苯柚W絡視頻,可以實現人們的即時互動,并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上傳下達。如C2校長指出:“形成決策后,會把任務劃分到各個部門,上下級之間互通消息,同時及時討論遇到的問題?!边@種層級管理的方式,使信息傳達更加流暢,也使學校管理和決策實施更加高效。
即時通訊軟件的級群設置和多樣化功能可以使人員調度更加精準。與傳統的溝通軟件相比,釘釘、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的消息通知可以按照不同的對象和群組進行分類。校長可以借此選取相關人員并進行溝通。同時,即時通訊軟件還有眾多其他功能可以使用,如釘釘的人臉打卡功能,能清晰顯示教師的出勤情況,有助于學校對教師進行遠程管理;微信群的接龍功能,有助于學校各類組織活動人員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輸入和提交,使成果展示更加直觀;微信的文件在線編輯功能,可以同時容納多人填寫信息,提高了辦公效率。
3.“在家上學”推進家校合作全面開展
學生的成長既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和管理,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引導。良好的家校關系能有效地銜接學生在家和在校的兩個學習場所,實現教育在時空上的拓展[1]。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家長可以借助網絡設備與學校實現遠程實時互動。這種網絡溝通方式推動了家校之間的合作,能有效促進學生學業表現的提高,進而帶動學生全面發展[2]。
線上教育的推行,使信息傳達更加靈活,拉近了家校之間的距離。對教師而言,網課教學使得其與家長的溝通更加便捷。如A2校長指出:“在我們學校,每次教師上完網課后都有一個答疑互動時間。不僅針對學生,家長也可以提問題。”對學校而言,依靠網絡平臺,可以及時地把學校的活動信息傳達給家長,并通過家長的參與來保障學校工作的順利完成。如B2校長指出:“以前學?;顒哟蟛糠侄际怯山處熼_展,現在家委會和志愿者都愿意參與進來,協助學校開展各項工作。這讓我比較感動?!边@種方式增加了家校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4.“線上溝通”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網絡化的“云溝通”模式,促使教師專業成長更加迅速。網絡的錄像功能使得教師所做工作在網絡化平臺上留下痕跡,便于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管理人員實時察看。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對自身教學工作進行更加細致的考量,注重自身教學態度。如A1校長指出:“畢竟上網課有那么多學生和家長都會看到,會有被人注視的心理壓力。因此,教師在線上教學會更加嚴謹,用詞也會著重衡量?!蓖瑫r,學校可以通過在線平臺掌握教師的工作動態。如A2校長指出:“管理行政人員會去每個班級群里進行云聽課,及時地跟進和了解教師講課情況。若有問題,會和教師私下溝通。”這種方式促使教師及時改進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三、公共危機事件中
學校管理信息化的挑戰與應對
1.信息化存在重大例外事件的決策短板,需啟動線下交流作為補充
長期使用網絡溝通,會限制情感表達和內容討論的深入度。如B2校長指出:“開視頻會議,對著手機屏幕去講的時候,在溝通上、信息傳達上會有很多不順暢的地方。”而這會影響學校決策的信效度,同時機械公文化的線上溝通也會影響教師對學校政策的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線下面對面交流的價值得以彰顯,如方便信息的傳達,彌補突發重大事件的決策短板。正是基于此,即使在特殊時期,不少學校仍然不得不組織小規模的線下會議,與相關人員進行當面商討。如A1校長指出:“我們學校在保障健康的情況下也必須組織常規會議,參會人員主要是幾個校區的校長及各部門負責人,總數不超過10人。因為面對面交流更完善,對內容的討論也更深入?!笨梢?,有必要啟用線下交流方式,以彌補線上交流的決策短板,提高決策質量。
2.數字化模糊工作和生活界限,需要明晰工作范圍
網絡化下的信息技術,使得隨時隨地接收消息成為現實。但紛至沓來的信息聚集容易影響工作者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增加其工作負荷。對于學校管理者、教師而言,不間斷、多樣化的網絡消息使得他們隨時暴露在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中。如A2校長指出:“因為現在不能面對面,只能通過微信溝通,信息量也多,都需要不斷地傳達給各位教師,對我工作量的影響還蠻大的?!蓖瑫r,線上教學也使教師與學校、家長的溝通只能通過網絡的形式,所以他們需要經常查看通訊工具,以保證教學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此導致工作時間無形之中被延長,工作疏離感加劇。
總之,學校管理者需要辯證地看待信息化對工作者的影響。網絡技術的確可以使信息傳達更為便捷,但長此以往,有可能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對工作者造成干擾,導致工作效率低下[3]。為此,學??梢酝ㄟ^制定網絡工作計劃,使各項任務盡量在工作時間內傳達和完成,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職工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
3.虛擬化加大教師人際疏離感,需要注意加強情感交流
長時間的網絡虛擬溝通會加大教師的人際疏離感,影響學校管理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過度使用技術可能會限制深層次自我意識的發展和真實自我的表現[4]。借助即時通訊軟件進行的語音通話或視頻會議,減少了工作人員間的面對面交流,容易導致其工作情緒受到壓制,工作態度僵化。如A2校長指出:“網絡交流沒有很直觀,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對于溝通的效果和情感交流的深入度都有一定的影響。”可見,網絡溝通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工作者的情感投入和社交表達,使得溝通更加機械化。長此以往,會影響校長及教師之間的凝聚力,也導致教師的組織歸屬感降低。
因此,在信息技術廣泛使用的“數字化學?!睍r代,學校管理者更要有意識地加強對教師內在情感的了解。可以組織“校長信箱”“談心活動”等,增加各群體之間的情感交流,從而形成和諧團結的工作氛圍,進而增強他們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和接受度??傊m然信息技術的使用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巨大優勢,但常規的面對面溝通方式仍有其存在的地位和價值,所以有必要形成互相依賴、互相補充的線上線下溝通方式,更好地保障教師的心理健康。
4.網絡化產生資源和能力弱勢群體,需要開展針對性信息幫扶
受經濟條件和技術設備的限制,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的信息化條件和使用水平存在較大差異。調研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云端學習資源共享、網絡選修課程等已經在城市優質學校中得到較大程度的使用。如A2校長指出:“我們學校主要是運用MOOC平臺,教師可以直接把錄制的課程放到上面給學生觀看。我們在三四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做了?!币虼?,在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優質學校能夠駕輕就熟、有條不紊地開展學校教學和管理工作。而對于農村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來說,由于缺少網絡、信息化設備和操作技術,他們被迫卷入信息化的洪流,成為信息化弱勢群體。如對C1學校學生家庭信息化資源情況的調研發現,全校有7位學生沒有電腦設備,71位學生家庭沒有連接網絡。同時,在信息技術的學習和使用上,老教師受到強烈沖擊。由于受到年齡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老教師在技術操作學習上相對滯后。如C2校長指出:“年老的教師在技術操作上比不過年輕人,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培訓?!?/p>
在數字化時代,信息設備與技術的落后將會進一步擴大貧困地區與城市地區學生的受教育差距。社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需要在資源配置上更多地向弱勢群體傾斜,給予他們必要的關心和幫助,推進教育均衡,確保教育公平。對于受制于信息操作技術的老教師,各學校需提出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如A2校長提出:“不是所有教師都上網課,主要有7~8位教師。學校會根據個人意愿及技術能力來分配網課任務,其他教師主要是進行教學資料的搜集和篩選?!币虼?,學??梢酝ㄟ^對不同人員分工的差異化管理,緩解信息化弱勢群體的學習和溝通障礙,保障校長、教師、學生等各類主體都能在這次公共危機事件下實現融入和得到成長。
參考文獻
[1]黃河清,馬恒懿.家校合作價值論新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4):23-29.
[2]黃菲菲,張敏強,崔雪平,等.家校關系類型對小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基于潛在剖面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2):88-91.
[3]Ou C X J, Davison R M. Interactive or interruptive? Instant messaging at work[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1, 52(1): 61-72.
[4]Colbert A, Yee N, George G. The digital workforce and the workplace of the fut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6, 59(3): 731-739.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