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強調了愛國主義教育主旋律。江蘇省泰州醫(yī)藥高新區(qū)第一實驗小學堅持以“傳承中華美德 爭做文明少年”為德育主線,規(guī)范學生文明衣著、強調禮貌修養(yǎng)、約束行為習慣,為學生成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文明人
學校堅持把紅色教育作為文明教育的重中之重,為學生成長打下紅色烙印。一是結合傳統文化開展紅色教育。如春季開學通過“巧手剪窗花”“迎春納福”營造新年的熱鬧氛圍,在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做中學的同時傳承和發(fā)展傳統手工藝術,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yǎng)。此外,在國慶節(jié)來臨之際,開展“我和國旗合影”攝影活動、“我和我的祖國”手抄報比賽、“我心中的祖國”創(chuàng)意手工制作等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共話新時代,放飛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弘揚愛國精神,培養(yǎng)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結合革命歷史開展紅色教育。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暨渡江戰(zhàn)役勝利70周年之際,學校開展了“小小海軍夢”主題教育活動。通過一次別樣的升旗儀式、一支活力的海軍旗幟舞、一首激情的“百萬雄師過大江”,一次“紅領巾尋訪”,一座宏偉的海軍紀念館,讓學生深刻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誕生、成長過程。學生們緬懷革命先輩,感受先輩們艱辛的革命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進一步接受民族精神的洗禮,激發(fā)了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三是結合英雄人物開展紅色教育。如引導學生尋找課本中的歷史英雄人物,感受歷史英雄人物身上偉大的革命精神;同時發(fā)現身邊的英雄,切身感受當代英雄人物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開展“英雄故事我來講”活動,引導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演繹中感受革命精神,爭做新時代文明小學生。在國家公祭日開展主題教育,教育學生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緬懷先烈,珍惜當下。
二、突出學生主體,開展主題儀式教育
學校堅持遵循教育規(guī)律,積極創(chuàng)新德育方式,推動德育從灌輸式向浸潤式轉變,激發(fā)學生講道德、講文明的主體動能。一是突出儀式熏陶。學校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開展入學儀式、正衣冠、鞠躬行禮、開筆寫人字、點朱砂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邀請家長參加學生的入隊儀式,見證學生加入少先隊組織的光榮時刻,與學生一起感受“紅領巾”的光榮與夢想,傳承“紅領巾”精神。二是強化活動引領。一方面弘揚傳統節(jié)日文化,如在清明節(jié),“紅領巾”走進社區(qū),聆聽社區(qū)退休老人講述清明故事;在端午節(jié),家長媽媽走進課堂,手把手教學生包粽子,傳承傳統文化;在中秋節(jié),學生走進超市開展“中秋月餅實踐小調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在重陽節(jié),畫一幅祖輩的肖像,唱一首動人的歌曲,做一道“拿手”的美味,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給長輩送上滿滿的祝福,同時將傳統美德扎根于心。另一方面突顯現代節(jié)日文明,如在國慶節(jié),開展“我與父母比童年”攝影展示活動,感受祖國、家鄉(xiāng)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植樹節(jié),開展“我為植物辦名片”“我為家鄉(xiāng)添綠色”赴公園植樹等活動,為創(chuàng)建“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力量。總之,學校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活動,使學生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創(chuàng)新德育載體。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學校組織學生走進市節(jié)水中心、科技館,尋訪環(huán)保基地;走進雛鷹國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感受軍旅生活;開展“學雷鋒”愛心義賣活動、“手系綠絲帶,真情暖響水”捐款活動,傳遞善意,奉獻愛心。學校用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踐行人生美德,傳承時代文明。
三、落實常規(guī)教育,小舉動彰顯大文明
一是開展彎腰行動。學校德育處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彎腰齊行動,通過彎彎腰這個小動作,讓學生在養(yǎng)成環(huán)保習慣的同時,收獲一份文明。二是創(chuàng)新文明課間。在課間10分鐘創(chuàng)新“9+1”模式,即1分鐘準備,9分鐘活動。室外,跳皮筋、跳房子、拍籃球、抖空竹等豐富有序的活動讓學生玩出樂趣,玩出文明;室內,詩歌紙牌、挑竹簽、五子棋、珠行千里等活動讓陰雨天的課間依舊精彩紛呈。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在“9+1”模式下讓喧鬧的課間井然有序,幫助學生在鍛煉體魄的同時收獲了歡樂。三是突出評比獎勵。每周一舉行升旗儀式,安排“文明禮儀之星”在國旗下發(fā)言,同時分別對文明與不文明行為進行表揚或批評。開展“文明就餐班”評比活動,營造文明和諧的就餐環(huán)境,落實“光盤行動”,細化餐飲之禮,從細微之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每周評出“流動紅旗”班級,每月評出“星級班級”,組織“五星班級”的學生與校長合影,讓“五星班旗”與國旗一起飄揚。建立板報評比制度,鼓勵各中隊設計有創(chuàng)意、有特色的板報內容。完善圖書角評比制度,讓學生在遨游書海的同時享受溫馨的書香氛圍,展現儒雅有禮的精神風貌。
四、多措并舉,讓文明之花遍校園
要堅持家庭、學校兩個德育“主陣地”地位不動搖,兩手齊抓、互相促進,全面提升德育實效。學校成立了“紅黃藍”家長義工隊,其中紅隊為校園安全環(huán)保服務隊、黃隊為校園大型活動服務隊、藍隊為特長資源家長服務隊,將家庭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工作體系,提升家庭教育與校園德育的精準對接;大力開展家長義工活動,充分發(fā)揮家長對學生發(fā)展的引領作用,推動“義工媽媽進課堂”“義工爸爸進報告廳”等活動的有效開展,實現家庭德育與學校德育的深度融合;每學期評選文明家長,通過“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文明習慣。每周三的“多彩社團”是讓學生的才藝盡情施展的第二課堂,豐富了教育資源,讓學生享受多彩教育;彈性放學中每天十分鐘精彩小講座的“特色服務”,更讓學生期待不已;每周六的校外輔導站,多樣的學習形式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每周四下午,特色黨建品牌“多彩工作室”成員齊聚一堂,或研討教學困惑,或錘煉教學基本功,黨員義工更是走進社區(qū),將文明的種子廣泛播撒,用文明的行為影響更多的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學校必將堅持“傳承中華美德 爭做文明少年”的德育主線不動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明人,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對人生的每一條道路,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讓絢麗的文明之花開滿多彩的校園。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