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丹
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去閱讀,課外閱讀目標的實現就指日可待了。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把學生引入最優的閱讀境界,真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的有效參與呢?
一、多媒體展示范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播放課件老師精彩的范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朗讀訓練的積極性。因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在聽老師范讀時往往會自覺地以自己的情況與老師作比,激發起他們要向老師學習的愿望,主動糾正自己朗讀中的錯誤和不足,從而對課文朗讀水平的審美標準有了個感性的體會。我在教學每篇課文前,都會作一番深情的范讀。范讀時,我力求披文入境融情于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學生,讓他們與我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每當范讀時,我都發現學生聽得特別認真,他們臉上的神情時而專注,時而敬佩,時而興趣盎然,時而又流露向往之意……教師能經常給學生正確的、動之以情的范讀,就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斷地提高讀書的興趣。
二、巧設橋梁,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社會已經進入了全方位開放的信息化時代,那生動有趣的電視熒屏,形形色色的漫畫書時刻在沖擊著孩子們的眼球,很少有學生真正愿意坐下來靜靜地閱讀名家名作。如果一味地講大道理,直接規定學生要讀哪些書,很難收到實效。因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教材給學生制造懸念,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從而激發他們的課外興趣。例如,在教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時,我朗讀了一段成年后的閏土的描寫片段,學生聽了后一臉的茫然,他們不明白,為什么這樣一個天真可愛、健康活潑的少年,成年后竟然會是那種狀況?大大激起了學生要一讀原著的欲望。于是,我把魯迅的小說《故鄉》介紹給了大家……
在教學活動中,不管學習哪種體裁的文章,我都能分門別類地給學生講解和課文有關的課外知識,推薦相應的課外書籍,引導學生閱讀。時間證明:結合文本進行課外閱讀的引導和指導,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一座行之有效的橋梁。
三、搜集名言,鼓舞學生的閱讀熱情
古今中外,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不可勝數,它們就像撒落在文學百花園中的顆顆明珠,放射出奇光異彩。它們是激發閱讀興趣的催進器,是指導閱讀方法的導航燈。
雙休日,我都會布置同學們搜集關于讀書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讓學生認識讀書的意義,激發學生在書山中采擷的興趣。每到星期一早自修,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時,可謂是妙語連珠:“書善猶藥也!”“書是我最初的故鄉。”……我還引導學生談認識,如學生甲說:“我從‘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和‘我撲在書上就像餓漢撲在面包上一樣這句話中知道了高爾基之所以成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難經歷外,更主要是因為他對書的酷愛。”學生乙說:“臧克家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學習生活中,肯定會結識許多不說話的好朋友,他們時刻提醒我正直做人……”
在搜集讀書名言的過程中,學生感悟到讀書的好處,大大鼓舞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熱情。
四、師生共讀,引發學生的閱讀激情
小學生“向師性”很強,教師的言談舉止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學生對讀書產生興趣,教師自己不愛看書怎么行?所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總是著意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同學們一起閱讀課外書籍。每天中午的自習課上,除為學生檢查作業和進行個別性的輔導之外,我總是手拿自己精心挑選的課外讀物到教室里認真閱讀,記讀書筆記,并定期向學生介紹自己的讀書情況,對于好的文章,我還會直接讀給同學們聽。這一做法很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學生開始向我借書,有的把自己覺得好的書帶到了學校,和同學一起閱讀,探討精彩的章節,有時還會推薦給我。有一回,班上一個叫小宇的男孩神秘兮兮地對我說:“老師,您看過《純真年華》嗎?很好看的哦!”我正感到納悶,一本《純真年華——生如夏花》就塞到了我的手中。這是本兒童文學,收集了不少當代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的成名之作,我一口氣把它看完了。第二天,我捧著這本書走進教室,想把它推薦給所有的學生,剛想開口……突然發現下面舉起了好多本《純真年華》系列叢書!以后好長一段時間班里刮起了一陣不小的《純真年華》熱,同學們下課時總愛湊在一起聊書中的內容,或是談自己的讀書心得,還時不時地過來考問我幾個書中的問題。
五、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閱讀恒心
小學生的興趣總是會缺乏持久力,怎樣為學生的閱讀興趣保鮮?我的做法是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平臺,讓他們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促使學生的閱讀激情永恒。
例如,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競賽活動。評選“課外閱讀最佳興趣小組”“小李杜”“成語城主人”“故事大王”等評比,學生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堅定了閱讀的興趣。再如,小學生好勝心強,善于表現自我。我在教學過程中,對某些問題虛心求教或佯裝不知,故意設問,也大大激發出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如我曾向學生請教過“甲A”、“納米”。學生有的根據平時的閱讀積累,有的查閱資料,給了我滿意的答案。有的同學竟在日記中寫道:“看來,知識是浩如煙海的,老師也有不懂的,我要多看各類書報,和老師賽跑。
總之,興趣是基礎,是前提,是動力。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做有心人,才能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