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俄羅斯內外兩個大局在平淡中有亮點,應對中有蓄勢,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國家杜馬選舉波瀾不驚。9月舉行的國家杜馬選舉檢驗了俄國家政權牢固程度和社會的平穩程度。此次選舉的最終投票率為51.72%,這表明俄民眾對選舉的政治熱情并不高。盡管如此,此次選舉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普京總統以及俄羅斯政權黨的最初政治預期。新一屆國家杜馬的450個席位中,統一俄羅斯黨作為執政黨占324席,是名副其實的國家杜馬第一大黨,確保了政權黨的“憲法多數”地位,這就保證了普京總統未來在立法方面不會出現政治阻力。選舉前俄國內外依然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又有疫情因素的疊加,為此,普京在選舉進程中做了充分的前置性工作,甚至安排國防部長紹伊古和外交部長拉夫羅夫領銜政權黨參選。

2021年11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主持召開國防部和國防工業綜合體企業會議。
此次國家杜馬選舉是普京政治布局中的重要一環。2020年俄羅斯通過“修憲”對俄羅斯政治進行了制度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根據2020年修改后的俄羅斯憲法,普京總統任期“歸零”,為他繼續連任兩屆總統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普京其實在意的是從法律上設計一條通道,以確保俄未來不因最高權力更替發生政治停滯、波動甚至動蕩。2020年俄修憲后的社會反應總體平穩,也說明普京在政治上進行的一系列調整比較及時,不確性得到疏解。盡管俄疫情經常處于反復狀態,但沒有發生動蕩。
經濟出現回暖跡象。2020年俄經濟因疫情等因素出現負增長,但2021年的實際情況比預期好得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1年俄經濟增速為4.7%,2022年增長2.9%。在疫情沖擊下,俄實體經濟部門并沒有呈現出衰退跡象,且制造業呈現回暖態勢,原料開采量持續增長。隨著國際油氣價格上漲,俄經濟又出現新的刺激因素。而且,俄疫情防控比歐美國家要好。上述情況表明俄經濟放緩或衰退的風險較低。但經濟結構失衡、國內市場需求不足、工業復蘇穩定性不高等制約俄經濟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俄羅斯崛起的勢頭。
對外關系調整相當活躍。俄外交總體上出現一些變化,體現在俄美關系的調整。2021年6月俄美領導人舉行峰會,雙方有可能再次會面。俄美關系的一般“行為模式”是,一邊吵架一邊尋求對話。俄在尋找與美對話機會的同時,外交上也在做出調整,包括近年提出的一系列戰略性方案。美國放行了“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可以看出美對俄戰略有遏制、有矛盾、有制裁,同時也有緩和,而緩和的態勢可能與國際總體形勢變化特點及中美關系現狀有關。俄雖然整體實力在下降,但其外交一直是在“高位運行”的,試圖通過強大的軍力、尤其是非對稱性尖端武器來支撐其大國地位。隨著中美矛盾加劇,美國不再把俄視為“頭號敵人”,而為抗衡中國,不斷拉攏俄,以期離間中俄關系,雖然這不會有實質效果,俄也不會跟著美國跑,但俄也將此作為其“戰略機動”的一個重要因素。
俄歐關系有所改善。俄羅斯在調整同美國關系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大改善與歐盟的關系。除關注與歐盟的總體關系外,俄還著力改善與德國、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的雙邊關系。2021年俄與北約相互說了很多“狠話”,但也在謀求對話。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系在2021年時常出現緊張局面,與白俄羅斯的關系則有所突破。普京若再次延長總統任期,重點要解決的是在俄白一體化問題上取得新的突破,進而推進“歐亞一體化”。今后十年俄白關系將有可能發生實質性變化。最近俄白簽署了聯盟國家一體化法令,涉及經濟、軍事等領域,涵蓋28個行業。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俄對其周邊關系也做了一系列調整。針對阿富汗局勢的變化,俄在中亞地區將不斷進行新的布局。
2021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年,兩國同意將該條約延期,這是非常好的成果。面對著美國的強大壓力,中方提出“中俄關系上不封頂”,這是指中俄關系在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上還有發展空間。俄也不斷強調發展中俄關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兩國都認同彼此“不是盟友勝似盟友”。
中俄美三國關系有些互動,但不管如何互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都是非常重要的,還會不斷向前推進。目前中俄美三國關系中,中俄關系最好,俄美關系是制裁與被制裁的關系,中美關系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俄兩國都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所以在很多領域都是背靠背攜起手共同應對挑戰的。
總之,2021年的俄羅斯國內形勢比較平穩,外交有聲有色,普京總統掌控俄國內國外“兩個大局”的能力依然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