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特奇,帥萍萍
1.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急診科,廣東深圳 518111;2.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普外科,廣東深圳 518111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 屬于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其影響因素復雜,通常由于機體胰島素釋放降低,血糖明顯增高,引起機體血糖代謝紊亂、酸堿失衡,以酸中毒、高血糖血酮為特點的臨床疾病[1]。 該病起病急、進展迅速,部分重癥患者可出現昏迷、心跳驟停等且會危及生命[2]。 控制血糖、糾正酸堿平衡、液體復蘇等治療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但近年來,臨床上逐漸強調住院期間的護理作用。 有學者研究發現合理飲食、良好生活習慣、舒適心態與DKA 患者預后明顯相關[3]。 制訂個體化的飲食方案,予以合理的人文關懷,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放松心態、提高治療信心。 該研究簡單隨機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8 月該院收治的50例DKA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個體化飲食管理聯合人文護理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簡單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DKA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基本護理,n=25)、研究組(個體化飲食管理聯合人文護理,n=25)。 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38~78 歲,平均年齡(58.82±6.41)歲;病程1~8 年,平均病程(4.35±0.41)年。 研究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5~77 歲,平均年齡(57.27±6.67)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4.41±0.46)年。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所有研究對象均積極控制血糖、補液、糾酸等對癥治療。
對照組采用基本護理。 常規床旁監測生命體征、吸氧等,囑咐患者遵醫用藥,注意飲食等。 研究組采用個體化飲食管理和人文護理。 內容如下。
(1)個體化飲食管理:由責任護士充分熟悉患者的病情、飲食習慣等,并詳細記錄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運動量等。 在DKA 急性期時,暫禁食,待情況有所恢復后,根據患者一般信息計算每日所需熱卡,再根據所需熱卡進行糖類、脂類、蛋白質分配,分配比例按照3:1:1 進行,盡可能進食高維生素、粗纖維,避免高脂類食物, 有利于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并制定飲食時間:早餐6:00-8:00,中餐12:00-13:00, 晚餐17:00-18:00, 進食量嚴格按照個體需要量實施。 (2)人文護理:①動態監測指尖血糖、血氣分析,了解患者血糖、酸堿情況,及時報告給醫師及時處理;動態觀察患者呼吸、心率、血壓、神志、瞳孔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師對癥處理,以免因過度補液出現心衰、腦水腫等。 ②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得到患者信任,盡可能以平和的語氣詢問患者心理情況,觀察患者神情,緩解其不良情緒, 并予以積極鼓勵, 增加患者治療信心。 ③加強健康宣教,使患者更加了解、熟悉該疾病,加強對該疾病的認識;加強對患者皮膚清潔護理,以免因臥床導致的壓力性損傷、皮膚損壞等,以及加強對患者會陰部的干潔;使患者保持干凈、舒適的狀態面對治療。
①動態監測血糖、血酮水平,詳細記錄血糖、血酮恢復正常時間,以及總住院時間;②采用生活質量評分(SF-36) 評價患者生活質量狀況, 該量表包括8 個條目,每個條目總分100 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③記錄DKA 出現感染、急性腎損傷(AKI)、低鉀血癥、腦水腫等并發癥情況。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糖恢復正常、血酮恢復正常、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血酮恢復正常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血酮恢復正常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血糖恢復正常時間(d)血酮恢復正常時間(h)總住院時間(d)對照組(n=25)研究組(n=25)t 值P 值8.13±0.78 5.56±0.54 13.545<0.05 28.89±2.78 16.67±1.56 19.167<0.05 12.03±1.22 9.12±1.01 9.187<0.05
兩組干預前SF-36 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F-36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但研究組升高更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s),分]
組別生理職能生理機能軀體疼痛 情感職能對照組(n=25)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n=25)干預前干預后60.15±7.12(65.65±7.6)&59.12±5.37(66.12±6.37)&51.35±5.68(58.65±6.68)&53.56±5.1 4(61.26±7.14)&61.01±7.09(71.37±7.92)&*58.72±5.67(73.78±7.15)&*50.65±5.45(69.12±7.21)&*52.89±5.34(68.19±7.19)&*

續表2
研究組感染、AKI、低鉀血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糖尿病為三大慢性疾病之一, 由于患者不控制飲食、用藥不規律、監測不及時,導致DKA 的發病率升高。 DKA 治療不及時可導致嚴重腦水腫、神經損傷,甚至死亡[4]。 臨床治療以快速補液糾酸、控制血糖、床旁血液凈化技術為主,取得一定的療效。 但絕大多數患者是由不合理的飲食、不規律用藥、不良生活習慣所致,因此強調護理的重要性。 基本護理可一定程度地監督患者飲食、用藥,但其無法實現細致化、個體化的護理,導致部分患者獲益較少,存在一定局限[5]。 嚴格控制糖尿病患者每日熱卡的攝入,實施個體化的管理,以及進行心理疏導、改善生活習慣,可能得到良好療效。 該研究對50例DKA 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探討個體化飲食管理聯合人文護理的臨床價值, 為臨床選擇提供一定依據。
血糖水平的升高是發生DKA 的獨立危險因素[6]。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糖恢復正常、血酮恢復正常、總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基礎治療下,合理實施個體化飲食管理聯合人文護理可更快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酮含量,促進病情康復。 國內厲雪琴等[7]選取76例DKA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治療上實施飲食管理、健康教育,結果顯示研究組血糖恢復更快,縮短住院時間[8-9]。 分析原因:個體化的飲食管理方案適合每例患者,根據患者身高、體質量、年齡、性別等信息,精確計算每日所需熱卡,且糖類、脂肪、蛋白質等食物按照比例混合食用,再規律進食,從而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機體血酮含量[10-11];并且進行積極人文關懷,定點監測患者血糖、酸堿水平,及時告知醫師進行相關處理,同樣有利于血糖、酸堿平衡的控制。 最終可促進病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12]。
該研究還發現研究組SF-36 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個體化飲食管理聯合人文關懷可提高DKA 患者生活質量。 因為該護理方案有助于血糖、血酮水平控制,促進病情恢復,從而提高軀體功能;另外實施人文護理,體現在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信心,從而心理健康明顯改善;還通過有效的健康宣教、清潔護理,使患者更了解、熟悉該疾病以及相關知識,使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改善,最終提高生活質量。 國內相關學者研究亦發現,人文護理模式可提高DKA 患者生活質量[13-14]。 該研究顯示,研究組感染、AKI、低鉀血癥、腦水腫總發生率為8.00%低于對照組的32.00%(P<0.05),王慶雁等[15]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患者實施聯合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7%,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率26.7%,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 提示個體化飲食管理聯合人文關懷可降低DKA 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DKA 患者為糖尿病嚴重并發癥,住院期間實施個體化飲食管理聯合人文護理可促進病情恢復,改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