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實現有效的學習,自主學習是基礎,是最有效的手段。為了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筆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嘗試閱讀教學的新模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創建了“自主閱讀四步法”的閱讀教學模式,并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第一步是讀:以讀為本。
“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在學習課文時,我都先讓學生多讀:試讀課題,粗讀預習提示;通讀全文,細讀重點段落;精讀重點句子。通過反復的誦讀,讓學生讀懂課文,也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方針的實施。
讀的形式是多樣的,既可以聽錄音讀,也可以師生范讀;既可以大聲誦讀,也可以默讀;既可以個人讀,也可以分小組讀;既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開火車讀……這些讀的形式由老師引導或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主選擇、自主設計,如五年級上冊《白鷺》,此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所以我先讓學生聽錄音讀,再選一生跟我一起合作范讀,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而《將相和》一文故事有趣,人物性格分明,所以我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有的學生默讀,有的學生大聲讀,有的學生和同桌分角色來讀……充分顯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第二步是劃;以劃促思。
“劃”是“讀”有所收獲的體現,是“讀”的初步結果。我大力倡導“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學生在讀時、讀后都要動筆“思”,也就是用特定的符號圈點重點詞語,用特定的線段劃出重點的句子、自己喜歡的句子,在文段的旁邊批注,寫心得體會。如在學習《將相和》一文時,大部分學生用橫線或曲線劃出了描寫人物語言和行動的語句,用三角符號標示出描寫動作的詞,并在相應的語句旁邊寫上一兩個詞或一句話,如有的在藺相如的語言旁邊寫上“聰明機智、不怕死。”“熱愛祖國,以國家利益為重?!庇械脑诹H的言行旁寫上“居功自傲”“勇于認錯、知錯就改”,也有的在第一小故事后寫上“秦王是個不守信用的人”……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劃”的確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研讀。所以說,“劃”的過程實質上是思考的過程,是讀懂課文的體現,是促進學生自主性、探究性思維的有效方式。
第三步是疑:以疑促學。
古人有云:“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可見,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因此,我要求學生都要根據自己在讀、劃中的所思所獲進行質疑:(1)對標題進行質疑;(2)對重點的詞語句子進行質疑;(3)在矛盾處進行質疑;(4)在不疑處有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既能打開學生的思路,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又能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學生的質疑也有多種方式,既可自我質疑,自我思考解決疑難,也可同位之間相互質疑解難;既可在小組內質疑,也可在班內質疑,集體討論解決疑難。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文時,許多學生讀了課文后就對課題提出疑問:“明明是騙曹操的箭,為什么課題用‘借’?”好幾個小組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最后在集體討論交流時,有一個學生還存在疑問,認為“草船騙箭更好”,于是又引發了新的一輪合作性學習。質疑的方式的選擇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來決定的??梢哉f,“疑”是“讀”和“劃”中自主學習的一個飛躍,更是學生自主性、合作性學習的重要體現。
第四步是議:以議互補。
“議”就是討論交流,是學生自主閱讀后及時進行的知識互相補充過程?!白h”分為小組內議和集體中議。通過“議”,學生既可以各自發表自己對文本的見解,交流自己在自學中的所得,也可以就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提出不同的意見。這樣既可以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助互補,又可以充分地把自主性融合到學習的全過程。就如上面所說的《草船借箭》一文中的例子,在“讀”“劃”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后仍存在疑問的,可在集體交流中進行二次質疑,從而深化了對文本的感悟,進一步實現了自主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的融合。
“讀”、“劃”、“疑”、“議”這四個步驟并不是獨立的,也沒有明顯的界線。這四個步驟以“讀”為主線,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是一個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完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角,而老師只是幕后的策劃者、組織者。
如學習《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我就是要求學生利用這一模式進行自主閱讀。學生先自由讀課文: 有的默讀,有的大聲朗讀,有的小組合作讀,有的找朋友讀……再抓重點文段邊讀邊劃:有的學生反復讀“小艇的樣子”部分,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圏畫出“長”、“窄”、“深”、“向上翹起”、“輕快靈活”等詞語,并在筆記本上畫出小艇的示意圖;有的學生抓住最后兩個自然段進行深讀,在段后批注:
商人做生意
青年婦女談笑
孩子到郊外? ? ?都離不開小艇 (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它的作用非常大。)
老人做禱告
人們看戲
學生們邊讀邊劃邊寫,不時還三三兩兩交頭討論,氣氛十分熱烈。而書本里寫滿了他們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未能解決的問題。我巡視在他們當中,時而提醒他們按部就班學習,時而表揚這個小組讀得好、夸獎那個學生劃得對、賀賀這個學生問得好,引導他們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二十五分鐘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學生們暢所欲言,各抒所見,說出自己閱讀課文后的收獲。我根據學生的發言組織板書,很快就把課文的主干有序列出,不再需要以往的“講課”了。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如“威尼斯也有不少橋,為什么人們不走橋,要坐小艇呢?”“說古老的威尼斯又入睡了有什么作用?”我鼓勵學生再認真讀有關的段落,然后集體討論一一解決。最后,以學生的總結交流學法來結束這一堂課。
在學習中,學生擁有了充足的自主活動空間,擁有了選擇的權利,擁有了展示的機會。他們的自主性充分地顯現出來,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在課后的作業檢查和課文的背誦情況來看,的確,“讀——劃——疑——議”的自主閱讀四步法使我的閱讀教學事半功倍。
(責任編輯:鄧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