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輔全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教師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教師師德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從教以來,我特別重視德育工作。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在師德修養上不斷鞭策與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將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干好、干實。
育人先育德,工作中,我注重言傳身教,懷著一顆愛心教育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堅持采用表揚、激勵法,我選擇用“愛”去教學,也選擇了用“愛”去育人。
一、用自己的言行表達“愛”
(一)用一個鼓勵的眼神,給他一份關愛
有一年,我剛接任四(2)班數學,前任科老師就提醒我一個叫陳健富同學做作業馬虎,上課好講閑話,學習成績不理想。于是我就細心觀察他日常的學習情況,發現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只是因為一直以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過于懶散,但非常喜歡體育活動。于是我將計就計,找他談心,指出他的優點和缺點,向他提出要求。第一,上課要專心聽講。第二,認真完成每次作業,第三,我可以推薦參加學校運動隊。果然,這個辦法很有效,他上課時專心聽課,作業也能認真完成,還主動和同學探討問題,學習成績有很大進步,到期末考核時,能拿到85.5分的好成績,讓家長和群眾驚喜不已。作為一名教師,怎樣做才促進學生生理、心理、行為全面、協調、健康的發展,從而為學生鋪設健康的成長之路呢?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老師親切的語言,贊賞的微笑、鼓勵的眼神和贊美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以“情感”教學為手段,讓學生置身于濃厚的學習氣氛中,激發學習情感,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力,進一步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達到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目的。每當學生一個響亮的回答;一次正確的演算;一份整潔的答卷;一次小小的進步都給予他一個鼓勵的眼神。這眼神,其實是一種肯定,一份愛心,一份關懷,是足以點燃一個孩子一生的希望的火焰!這種“潤物無聲”的評價激發了學生學數學的熱情。學生會在不斷的創造快樂和營造快樂中盡情體驗學習的樂趣。
(二)用一個微笑,給他一份信任
心理學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對方感到一種“被器重”的心理暗示,從而增強自信心。教師的信任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它會變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促其奮發向上。例如,我在教授“成反比例的量”的時候,我請一個不喜歡發言的同學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時,這個同學由緊張而說得斷斷續續,辭不達意,惹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這位同學更加緊張了,臉都漲紅了,我微笑地叫他坐下,對他說“你再思考一下,不用急,我下一位再叫你好嗎?”我又請了一位同學發言后再請這位同學起來說一遍,他用無助的眼神看著我,有點退縮的樣子,我微笑地拍拍他的肩膀,鼓勵他說“不用怕,你行的!老師相信你!”這個同學想了想,終于作了正確的表達。我想,是我的微笑起“于無聲處”顯“成果”的作用,他在我微笑里,看到了鼓勵、期望;是我的眼神,給了他自尊,給了他肯定,給了他自信心,給了他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不可多得的成功。其實作為發展的人,學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要求每一個學生十全十美是不徹實際的。關鍵的是教師用春風化雨的“愛心”來滋潤學生幼小的心靈,要把學生作為一個發展的人來對待,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允許學生犯錯誤。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三)摸摸他的頭,給他一份寬容
新的育人觀必須“以人為本”。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用人文的發展的寬容的眼光看待學生,以寬容的態度教育學生,才能激勵學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才能在寬松氣氛中使悲觀的學生變得快樂,受挫折的學生增強信心,懶散的學生變得勤奮,內向的學生變得活潑。學生做對了,摸摸他的頭,這種疼愛式的教育,是一份贊許,是一份肯定,是一份欣賞;學生做錯了,也摸摸他的頭,而這種默默的表達,于正在反悔的學生來說,便成了一種鞭策,一種敦促,一股改正的動力。這種教育于心坎中的方式,更能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顫憾,更能激發了同學們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二、用“愛心”,讓師生心靈與心靈感悟
在教學中建立“愛心”手冊,這種最能體現“愛”的談心,就像涓涓細流,滋潤著孩子的人格,呵護著孩子的成長,并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建立師生“愛心”手冊,促進了師生間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學生和老師既談學習又談家庭,既談進步的喜悅又談退步的煩惱,讓我體會到生命與生命的交流,讓我在工作中認真細致地觀察學生,如何有的放矢的去教育和幫助學生。有一次,我得知一位同學病了仍然堅持上學。于是我在他的“愛心”手冊中寫道:“你病了,仍沒有放棄學習,作業本上那一個個“優”展現出你頑強的毅力,老師以你為榮……”從此他學習更刻苦了。還有,我發現我班上有一位不愛學習的同學卻非常愛勞動,和同學的關系很融洽。于是我寫道:“你關心同學,在與同學的交往中是那么大度與寬容;為了做好老師的小助手,你無私地付出辛勤的勞動,老師感謝你……如果在學習中也是這樣,老師心里肯定樂開花……”那位同學看了之后果然把精力放到學習中去,成績提高不少,這就是“愛心”手冊的力量。
三、讓“愛的網絡”成為師生間友愛的橋梁
余偉朝,他天不怕地不怕,性格任性、反叛,我行我素,學習成績一塌糊涂。老師教育他,他置若罔聞,一言不發。所以提起他就感到頭疼。可他是個超級“電腦迷”,一和他聊起電腦,馬上“起死回生”,海闊天空地說個不停。有一次,我坐在教室里用電腦,他揍過來,問我:“老師,你有QQ嗎?我可以和你網上見呢?”我心里打了個激靈,是?。『尾焕镁W上和他聊天,讓教育于“于無聲處”呢!于是我每天晚上和他在網上“不見不散”,平時他不跟我說的在網上推心置腹地告訴我,我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勸告他走好人生每一步。果然,他聽從我的勸告,慢慢地懂事了,心思也放到學習中來,期末的評價練習中還拿了不錯的等級呢。我還利用他的電腦特長在班上推出了“愛的網絡”,值得表揚的同學和需要督促的同學都通過校園網在班上的電腦顯示出來。同學們對此特感興趣,學習勁頭足了,學習氣氛濃了,正面評價的同學多了,需督促評價的同學少了。我明白,是這種“愛的網絡”所體現出來的“愛”改變了我們班上的每一位同學。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愛”辦教育,“愛心”可以點化“頑石”?!皭坌摹笔墙逃摹皸钪Ω事丁?。我用愛的效應轉化了大批差生。
(責任編輯:鄧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