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夢云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幼兒接近自然的機會越來越少。戶外南瓜種植活動以親近自然的方式支持幼兒自主探究、自主探索。本文從種植活動的意義入手,對幼兒園戶外南瓜種植活動的開展途徑進行了探究。
南瓜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瓜菜之一,有助于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據筆者了解,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基本上都是以室內為主,戶外的種植實踐觀察活動較少。在種植活動中,幼兒需要用心感知和親自參與。在親手種植、親手記錄、親自觀察、親手收獲的過程中,幼兒能按照自身的意愿去進行個性化的記錄和觀察。這既能增強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又能提升幼兒的思維水平。
種植活動有助于幼兒感受田園的樂趣,親近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為幼兒的自主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幫助幼兒感知自然、感受生命的蓬勃、了解植物生長發育的整個過程。無論是哪一種種植活動,小到班級種植區域角的盆栽,大到幼兒園專門開辟的戶外種植區域,它們都能為幼兒提供走近自然、觀察生物的機會,引導幼兒近距離地接觸、觀察植物的生長。同時,在種植和培育的過程中,幼兒要細心觀察、耐心等待,并參與一定的勞動活動。這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增強幼兒吃苦耐勞的勞動意識,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明確種植活動的目標
戶外種植活動是一種科學探究活動,包括觀察、實踐和記錄三個方面。對于幼兒來說,戶外種植活動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以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的戶外南瓜種植活動為例,它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滿足了幼兒成長的需要,同時,南瓜種植對于幼兒來說也是一件頗為新奇和有趣的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
在開展科學探究類活動時,教師要明確探究的目標,為幼兒提供科學的指導,突出幼兒種植活動的主體地位,以幼兒為活動的服務對象,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激發幼兒對自然的好奇心,引導幼兒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平等地與幼兒進行溝通,全面了解幼兒的種植想法,知道幼兒在南瓜種植活動中需要什么、想獲得什么,以安排相應的教學環節。
教師可以設計問答卡片,引導幼兒采用繪畫或是標注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訴求,支持幼兒的科學探索行為。以筆者所在班為例,筆者在卡片上畫了南瓜從播種到收獲全過程的漫畫,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收集、總結卡片上的問題后,筆者和幼兒一同討論了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南瓜是種子種出來的嗎,種了南瓜之后需要經常澆水嗎,不澆水只靠下雨可以嗎,南瓜是長在地面的還是長在地下的,南瓜可以長在水里嗎?
通過提出各種問題,幼兒知道了自己想要探索的目標和方向。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想法,根據幼兒的反饋,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為幼兒提供行動上的支持,指導幼兒自主發現、自主研究,鼓勵幼兒在種植實踐中找出問題的答案。這個過程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認知經驗,提升幼兒的動手實踐水平,讓幼兒在富有樂趣的活動中積極動手、快樂動腦、踴躍參與,有助于幼兒主動學習并且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
(二)創設開放安全的活動環境
一是創設開放的環境。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開放自由的探究環境,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不讓幼兒囿于一個小小空間,賦予幼兒自主探索的自由。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給予幼兒自主發現問題、假設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引導幼兒獲得自己解決問題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為幼兒參與觀察活動做好鋪墊。
在開放的環境中,教師要支持幼兒自我發揮,根據幼兒的問題,為幼兒安排足夠多的活動材料,例如南瓜種子、鏟子、鐵鍬、水壺、觀察記錄表等必備的基礎材料。根據幼兒的新問題、新想法,教師還要為幼兒提供額外的游戲材料。例如有的幼兒想把南瓜種在水里,教師要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水植培養皿,從而推動種植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是創設安全的環境。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淡薄,對外界的安全威脅缺乏足夠的判斷能力。因此,除了教給幼兒遠離危險、不接觸容易傷害自己的物品等知識,教師還要為幼兒創設安全的活動環境,將危險系數高的物品放在幼兒碰不到的地方。另外,幼兒喜歡用直觀感覺來認識和感受世界,比如用手觸摸、用舌頭舔等,教師要尤為注意這些問題,充分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
戶外活動與室內活動相比,它出現不可控因素的概率更大,尤其是外界環境的變化。因此,在選擇活動材料時,教師要防患于未然,避免使用一些銳利的材料或是工具。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時刻注意每一名幼兒的動向,及時糾正幼兒錯誤的行為,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為幼兒營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
在種植南瓜的過程中,幼兒容易出現不會用或是用不好工具的問題。教師要為幼兒做出正確的示范,要求幼兒安全使用活動材料,規范幼兒的種植行為。
三是創設有趣的環境。幼兒偏愛一些外形可愛美觀、游戲元素豐富、互動內容多樣的活動。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幼兒創設有助的活動環境。
首先,教師要適當調整活動材料,選擇一些適合幼兒使用的基礎農具。比如,每名進入種植區的幼兒都要穿上種植圍裙、戴上小帽子。在種植區的圍欄上,教師可以掛上附帶有卡通圖案和圖畫的植物介紹卡片,幫助幼兒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
其次,教師要合理設計活動的各個環節,增加種植南瓜活動的吸引力、趣味性。在活動中,教師要科學指導幼兒,引導幼兒自主播種、澆水、記錄和觀察,讓幼兒親近自然環境,寓教于樂。
最后,教師要注重活動的持續性和發展性,采用激勵性語言和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堅持觀察,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讓幼兒在觀察南瓜生長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幼兒親身參與種植活動,這有利于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三)運用有趣生動的記錄方式
一是繪圖記錄法。幼兒對文字的認知和掌握程度有限,主要利用具象化的圖畫進行書面表達。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引導幼兒運用繪圖記錄法,鼓勵幼兒挖掘南瓜生長記錄中的價值。幼兒可以記錄自己是否給南瓜澆水、南瓜是否長高、藤蔓長了多少、南瓜苗周圍是否長了蟲子等內容,每一項表格的內容必須要記錄清楚。教師要引導幼兒認識表格的日期、生長情況的填寫格式,鼓勵幼兒大膽將自己所看到的用筆畫出來。對于認真記錄的幼兒,教師要適時地給予表揚。
二是照片記錄法。相較于圖片記錄法,照片記錄法更加簡單,它適用于年齡更小的小班幼兒。對于什么時候拍照、怎么拍照,幼兒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告知教師,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拍攝記錄。比如,種下的種子發了芽、今天的葉子比昨天的更大、南瓜旁邊長了蟲要噴殺蟲劑、結出來的南瓜果實不是黃色的而是綠色的,這些都是值得幼兒記錄的內容。在南瓜成熟后,教師可以將所有的照片展示在幼兒面前,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南瓜的生長之路,促進幼兒深入思考,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
三是小組合作記錄法。在小組合作中,幼兒既可以獨立記錄、自主操作,又可以在遇到問題時尋求小組的幫助,幼兒之間互相商量、互相幫助、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小組合作有助于讓幼兒更快地進入種植角色和融入種植環境,通過分別記錄和合作表達等方式,有助于增強幼兒的社會性行為,發展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促進幼兒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幼兒熟悉多人合作的形式,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
(四)鼓勵幼兒參與互動活動
教師要將活動的主動權交還給幼兒,引導幼兒自我探索、相互交流、集體合作,增強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善于聆聽、自主思考的良好習慣。比如,在南瓜種植活動中,筆者時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澳瞎险娴挠媚莻€小種子就可以種出來嗎?”“昨天媽媽帶我去買了南瓜,南瓜好大??!”幼兒之間相互交流今天的南瓜長勢如何、地里遇到的新情況要如何處理等內容,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自我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幼兒自主嘗試、科學探索的欲望,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綜合發展。
總的來說,戶外南瓜種植活動是一個集觀察、實踐、趣味為一體的教學活動。教師要重視戶外種植活動的教育價值,引導幼兒親自動手、自主觀察、科學探索,鼓勵幼兒走進自然、與自然親密接觸,幫助幼兒收獲新知識、新經驗,讓幼兒體會到種植活動的樂趣。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者和帶領者的作用,尊重幼兒的想法,支持幼兒的探索行為,鼓勵幼兒積極實踐、細心觀察,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從而提高戶外種植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華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