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薇
近年來,幼兒園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培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幼兒思維與交流的工具是語言,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就是幼兒在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方面的變化過程。中班階段即4~5歲,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本文在明確幼兒園中班幼兒語言能力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指出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現狀,進而嘗試性地探索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與培養的方法,旨在落實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目標,提升教師的指導力,為幼兒的持續性健康發展提供支持。
(一)傾聽能力
傾聽是幼兒獲取、接收與理解語言信息的重要途徑。傾聽是指中班幼兒注意耹聽和理解的行為,既是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目標,又是幼兒交往的良好習慣。中班幼兒能有意識地傾聽別人的要求與提出的問題,能在活動中逐步養成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二)表達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中班幼兒既能續編和創編兒歌或是故事,又能在語言活動中體會語言表達所帶來的樂趣。中班幼兒能依托話題或者主題開展討論式的語言表達,既能用清晰且完整的語言展開描述,又能主動與他人討論自己的經驗。中班幼兒愿意獨立閱讀,不僅能根據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還能根據圖片信息講述故事的情節。
(一)人際交往能力
部分中班幼兒能主動與其他幼兒交流,與同伴關系融洽。這類幼兒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將積累的語言素材在合適的場景下輸出。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形成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內在關系。
(二)理解他人能力
中班幼兒運用語言能力與他人進行交流,有助于其理解他人的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幼兒對語言表達中所流露的情感的理解,讓幼兒能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生活,幫助幼兒理解與接納周圍的環境。
(三)判斷交往情境
隨著語言學習的深入和語言能力的發展,中班幼兒能獲取豐富的外界信息,并能在直接感受的基礎上對所開展的交往情境作出判斷,這為幼兒自覺地調整與完善自身的交往活動提供了支持,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四)思想組織能力
語言能力的發展為中班幼兒思想組織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幼兒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離不開思想組織活動的有效開展,并且幼兒對交流互動中語言信息的理解也是在思想組織的支持下所產生的活動。幼兒園培養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能從思維層面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一)以語言領域活動為主
當前,在培養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過程中,多數教師會以語言領域活動為主,在其他領域有所滲透,但是在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與幼兒園其他領域的融合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間。例如,在科學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驗現象,從思維層面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語言發展的環境支持
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環境,存在單一化的問題。當前,在語言活動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空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教室內幼兒會被要求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幼兒與教師的互動機會有限等。
(三)語言發展的經驗支持
目前,多數教師會依托閱讀內容開展中班幼兒的語言活動,導致教師對幼兒發展語言能力的經驗支持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無法獲取經驗層面的支持,不利于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貫穿于各個領域活動中
教師對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應與各領域活動相融合,發揮語言活動與其他領域活動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作用。一方面,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涉及各個領域,會對其各個領域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如在藝術領域活動中,幼兒會用語言描繪自己的繪畫作品和手工制作,利用語言傳遞對事物美的認識與理解;在健康領域中,幼兒可以運用適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形成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中班幼兒在幼兒園各個領域活動中的發展也會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以中班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為例,隨著社會領域教學活動的開展,中班幼兒的交往溝通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中班幼兒能夠較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幼兒既能習得組織自己思維和想法的能力,又能收獲正確判斷交往情境的經驗,感受傾聽與理解他人的重要性,這體現了社會領域發展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積極影響。

(二)創設交流與運用的環境
1.營造交流與運用的語言學習環境。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應建立在交流與運用的學習環境中。一方面,生活化的語言學習環境支持教師將語言知識與技能融入到幼兒的語言運用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既要體現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又應體現在書面語言能力方面。針對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生活化的語言學習環境為教師培養幼兒的書面語言能力提供了支持,滿足了中班幼兒識字與書寫技能發展的客觀需要。另一方面,交流與運用語言的學習環境的營造可以幫助中班幼兒通過模仿掌握和發展語言能力。以繪本閱讀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可以選取與幼兒實際生活與情感發展緊密相關的繪本,如《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爸爸》《我媽媽》等,通過繪本豐富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進行語言交流的內驅動力,從而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2.提供自由且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在培養中班幼兒語言能力方面,教師應發揮非正式語言交往的重要價值。教師可以通過調動幼兒的多感官,引導幼兒獲取周圍環境中的知識,以達到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中秋節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觀察主題活動的環境,聽一聽同伴間交流的內容,嘗一嘗豐富美味的中秋美食,聞一聞水果香與月餅香,提升幼兒認知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活動拓展幼兒經驗
1.豐富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生活可以為幼兒的語言表達內容提供不竭的資源支持。教師可以圍繞幼兒的實際生活創設適宜的活動,以豐富中班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培養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提供生活經驗層面的支持。以戶外體驗式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出游或家園互動,依托家長的支持,開展內容豐富的活動,為幼兒在實踐中豐富生活經驗創設條件,落實培養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活動目標。
2.充盈中班幼兒的情感元素。針對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素材,又要充盈幼兒的情感元素。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幼兒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在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地回答幼兒的各種問題,從情感層面給予幼兒支持。另一方面,教師要提供給幼兒交流互動的機會。教師要引導幼兒與他人互動交流,促使幼兒學會捕捉身邊人的情緒變化,從情感元素方面為中班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支持。例如,中班幼兒會利用簡單的動詞,如快爬、托住、拉緊等,表達緊張的情緒;會利用象聲詞描述某種物體,如風呼呼吹、咕嚕喝水、咚咚敲門等。
培養中班幼兒的語言能力,既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適應幼兒語言教學所需,又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完善。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