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昕
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是發展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以及探索性。而深度學習理念與區域活動的這一目標相契合。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支持幼兒深度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區域活動過程中,深度學習的實踐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幼兒自主性不足、新舊知識經驗連接不到位、缺乏深入思考等。對此,筆者分析了目前區域活動支持幼兒深度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期在區域活動中更好地支持幼兒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指幼兒在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要求的驅動下,主動學習新思想與新知識,并采用多種學習方法深度加工知識與信息,從而實現新舊知識體系的關聯,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并將其應用到真實情景中解決復雜問題的過程。由此可見,深度學習的學習過程更加復雜,幼兒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探索、反思并應用知識。具體而言,深度學習主要包含如下內容。
一是學習動機。深度學習的學習動機是自我實現,是幼兒出于對知識的渴望而進行的主動學習,其對學習過程充滿興趣,學習結果能給幼兒帶來成就感。二是學習目標。深度學習強調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不僅要讓幼兒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要促進幼兒社會性及人格的發展,并在學習過程中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可以批判性地思考、解決復雜的問題。三是學習方式。深度學習的方式包括主動學習、反思性學習、合作學習等。這能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活躍課堂氛圍。四是學習內容。深度學習的學習內容是知識體系中隱藏的邏輯關系及發展規律,幼兒通過深度學習可以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五是學習過程。深度學習的學習過程是幼兒主動地、高投入地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需要投入行為、認知、情感,并獨立思考、主動反思。六是學習結果。深度學習的學習結果是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并通過連接新舊知識體系,促進幼兒高階思維的發展。教師借助深度學習,能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溝通、交流、評價、質疑等,從而形成批判性思維,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幼兒的創造力。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幼兒的發展目標、發展水平及發展需要將教室劃分為不同的活動區域,并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在活動區域內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向幼兒提供相關的活動材料,并讓幼兒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自主選擇活動材料開展活動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與同伴、教師互動的方式,促進幼兒認知、情感及社會性的發展,從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區域活動的特點:一是可以自由選擇活動區域。區域活動本質上是教師針對幼兒進行的個性化教育。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在開放的環境中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材料以及活動環境。二是活動內容動態化。由于幼兒的好奇心強,興趣變化快,并且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材料和活動區域,這使得區域活動的內容呈現動態化發展特點。三是幼兒具有自主性。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意愿選擇不同的活動主題、材料及伙伴,這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四是教師指導間接性。為充分保障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自主性,教師介入幼兒活動時,往往通過改變活動環境、重新投放活動材料等隱性的方式間接指導幼兒的活動。
(一)幼兒自主性不足
幼兒自主性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無法自主選擇活動主題。教師在確定區域活動主題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在預設活動主題時,部分教師容易忽略幼兒的興趣,導致幼兒對活動內容不感興趣,缺乏探索欲望。二是自主選擇活動區域的權利有限。在實際活動中,為了維持良好的活動秩序,往往由教師安排活動區域,如女生通常被安排在閱讀區。這會降低幼兒的活動興趣,不利于實現活動的教育價值。三是缺乏自由活動的機會。教師從成人的視角出發指導幼兒的區域活動,導致幼兒只能按照教師預設的活動要求開展區域活動,這不利于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二)新舊知識經驗連接不到位
在實際的生活與學習中,幼兒往往通過調整、利用舊知識經驗促進新知識經驗的加工與內化,從而實現知識建構。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調動舊知識經驗的渠道,但在幫助幼兒加工與內化新知識經驗時,教師的引導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在活動總結時,教師會讓幼兒分享活動的過程,但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有限,很難完整復述具體的搭建步驟,只能簡單講述搭建積木的過程,如“先搭這塊”“再把那個疊起來”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引導幼兒將舊知識經驗與新獲得的知識經驗結合在一起,導致幼兒沒有形成新的理解與體會。
(三)缺乏深入思考
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但多數幼兒還處于淺層學習階段,在遇到問題后會先征求教師的意見或讓教師幫忙解決問題,而不是自己先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部分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沒有注重引導幼兒深入思考問題,而是直接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幼兒,這不利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一)激發幼兒深度學習的主動性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注意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操作新的學習材料,習得新的知識。教師在激發幼兒深度學習的主動性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合理劃分班級的活動區域。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嘗試打破區域間的壁壘,將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升級為幼兒之間的互動。二是優化區域活動材料。教師應保證活動材料的數量與種類,適時投放有層次性的活動材料,并給予幼兒動手操作、反復嘗試的機會,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筆者在課程活動“藕然遇見你”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區域投放不同的材料。如在美工區投放了黏土、粉筆、顏料、蓮藕等,幼兒可以用黏土制作蓮藕,用粉筆、顏料畫蓮藕,用切開的蓮藕作為拓印材料等。此外,筆者還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如今天完成了什么任務、用到了哪些材料與工具、活動中與哪個小伙伴進行了合作等。
(二)明確深度學習的路徑
教師要善于運用問題引導幼兒連接新舊知識,讓幼兒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先讓幼兒發現問題,再以探究問題為核心組織區域活動,并將問題轉化為活動內容,從而幫助幼兒構建新知識經驗。如在“百果園的樹”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思考問題:如何測量一棵樹、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有哪些測量方法。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充分調動了自身的知識經驗,并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實際問題生成新的知識經驗,實現了深度學習。此外,教師要鼓勵幼兒與同伴積極互動,以促進幼兒知識的建構和社會性的發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主動學習其他幼兒的經驗,并與其他幼兒合作解決問題。這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激發幼兒探索知識的欲望,進而促進幼兒的深度學習。

(三)強化新舊知識經驗的連接
教師應引導幼兒調動舊知識經驗,并加工、整合新舊知識經驗,建構自身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及應用。如在“它們誰更輕”活動中,教師可在活動區域投入泡沫、木頭、鐵等材料,先讓幼兒回憶不同材料的屬性,再引導幼兒將舊知識與新知識連接起來。這能讓幼兒將區域活動中學習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在區域活動中支持幼兒深度學習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能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從而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因此,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教師應注重激發幼兒深度學習的主動性,明確深度學習的路徑,并強化幼兒新舊知識經驗的連接,從而實現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
(作者單位:高郵市秦郵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