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歷史發展與時代價值

2021-02-13 06:05:31王洪樹羅文雙
關鍵詞:馬克思人類思想

王洪樹 羅文雙

社會發展動力是諸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鮮明的系統性、實踐性、規律性特征。恩格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立足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與實踐研究,將社會的發展看作是個人需求、社會生產、階級斗爭、科學技術等“合力”作用的結果,促進了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巨大飛躍。完整科學地認識恩格斯這些富含哲理的發展思想,是時代之需、實踐之需。這有助于充分調動和全面增強中國社會發展動力,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制定和實施符合國情世情、順應歷史發展規律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一 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發展脈絡

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各國確立并逐漸形成壟斷地位。資本主義國家的私有制和機器大生產激化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面對資本家的殘酷壓迫,工人階級掀起了罷工運動和維權斗爭。恩格斯從撰寫《伍珀河谷來信》系列(1839年1月-3月)始,就自覺站到工人階級立場,思考并探索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與規律。為指導工人階級的政治斗爭,恩格斯坦言“我到處尋求真理,哪怕是僅僅有希望找到真理的影子”(1)弗·恩格斯《致弗里德里希·格雷培》(1839年7月12-27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版,第192-193頁。。在考察各國社會運動的基礎上,他批判地繼承了前人的社會發展思想,不斷探尋社會發展的動力理論。圍繞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如何消滅私有制和實現共產主義等重大問題,恩格斯對社會發展動力的主要來源、表現載體、實施主體、主要支撐等進行理性探索,形成了恩格斯的社會發展動力思想。回溯該思想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萌芽、形成、成熟和深化四個階段。

(一)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萌芽

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萌芽,源于他對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的實際考察,與他早年的生活環境和工作密不可分。恩格斯青年時期居住或工作過的巴門、不來梅和曼徹斯特,是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也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突出的地區。在對社會的考察中,恩格斯看到“下層等級,特別是伍珀河谷的工廠工人,普遍處于可怕的貧困境地”(2)弗·恩格斯《伍珀河谷來信》(1839年1月-3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44頁。,產生了對社會發展問題的思考。恩格斯在不來梅當學徒時接觸了比較自由的哲學思想和政治學思想,并對當時的神學理論進行批判;他在柏林服兵役期間,參加了青年黑格爾派運動,受到了黑格爾思想的影響,在《萊茵報》發表了《一個旁聽生的日記》(1842年5月)。受這些思想的啟發,在人類發展動力問題上恩格斯逐漸擺脫了中世紀的神學動力論,認識到宗教的虛偽和欺騙,轉而開始了對黑格爾的社會發展理性動力論的研究。他發現,黑格爾的辯證理性動力思想仍然存在諸多局限性,有著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無法解決社會發展中所產生的尖銳矛盾。

在為《萊茵報》工作或撰稿的期間,馬克思與恩格斯從不同路徑深入研究工人階級的貧困問題和社會革命,開始從“實踐觀點出發”的視角思考社會問題和哲學問題,萌發了唯物主義社會發展動力思想。一系列有關英國問題的通訊,架設了思想交流的橋梁,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認識漸趨一致,“奠定了他們畢生合作、共同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和理論基礎”(3)顧海良《永遠的恩格斯》,華中師范大學2020年版,第28頁。,開始了共同的理論創作。

1844年9月-11月,兩人第一次合作撰寫了《神圣家族》,恩格斯承擔了該著作的第一至第三章,第四章的第一、二節,第六章的第二節和第七章的第二節的內容撰寫。在該著作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觸及到了生產方式在社會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一唯物主義思想。在此基礎上,他們認識到了物質利益、生產勞動、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提出了物質生產是決定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求能對社會發展產生巨大推動。其中,《神圣家族》集中論述了個體的人和集體的群眾是社會歷史進步的主體。因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4)卡·馬克思、弗·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1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而在社會發展中,“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在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戰斗”(5)卡·馬克思、弗·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9月-1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95頁。。通過對鮑威爾等人的批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書中“初步闡釋了唯物史觀的一些重要思想”(6)顧海良《永遠的恩格斯》,第60頁。,對人民群眾、群眾利益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行了論述。它初步勾勒了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基本輪廓,標志著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萌芽和初創。

為了更好地投入這場斗爭,恩格斯將思想認知與實踐相結合,在調查和研究基礎上于1844年秋至1845年3月撰寫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在這本著作中,他同各種資產階級社會學說進行了論戰,唯物辯證地分析了工人階級在推動社會歷史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無產階級“在他們身上蘊蓄著民族的力量和推進民族發展的才能”(7)弗·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年3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75頁。。不僅如此,他更深刻地意識到物質生產的變革對社會發展的奠基作用,因為“英國工業的這一次革命化是現代英國各種關系的基礎,是整個社會的運動的動力”(8)弗·恩格斯《英國狀況 十八世紀》(1844年1月-2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05頁。。

(二)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形成

恩格斯在堅持唯物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繼續探索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問題。1845年春,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魯塞爾再次會面,更加關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并“著手在各個極為不同的方面詳細制定這種新形成的世界觀了”(9)弗·恩格斯《關于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歷史》(1885年10月18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頁。。他們將對社會問題的研究重點轉移到人的本身和人類社會內部,系統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認識到了物質生產活動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并深入分析了生產力、生產關系概念以及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

1846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思想作了完整呈現。《德意志意識形態》明確了現實的人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前提,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10)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19頁。。從現實的人出發,通過對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找到了組成人類社會的“五個因素”(11)組成人類社會的“五個因素”,即生活資料的生產、生活資料的再生產、人的生產(種的繁殖)、生產方式、意識。參見: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1-533頁。。他們將“五個因素”的研究逐漸引入人類社會發展,從生產活動、社會分工、所有制形式(部落、公社、國家)逐漸深入到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通過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研究,發現了人類社會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他們提出,“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12)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67-568頁。。其中,生產力是社會發展中最具革命性的因素,它的發展又總是受制于一定的生產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還論述了工人階級奪取政權的必要性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必然性,在實踐基礎上對“唯物史觀作出全面闡釋”(13)顧海良《永遠的恩格斯》,第69頁。,找到了社會發展動力的物質根源。因此《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問世,標志著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伴隨著唯物史觀的創立而形成了基本分析框架。

(三)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成熟

19世紀40年代中后期,隨著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激化,歐洲各國掀起了風起云涌的工人運動。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注無產階級的社會命運,直接參與無產階級工人運動,發表了許多理論文章。他們研究無產階級存在的社會基礎,揭示無產階級的斗爭目的,彰顯了無產階級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向那些致力于把革命理論變成革命現實的人傳播先進的革命思想。恩格斯在領導共產主義者同盟活動中起草了《共產主義信條草案》(1847年6月9日),后修訂為《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11月),對共產主義作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詳細論證,提出“無產階級或無產者階級是19世紀的勞動階級”,它是“由于工業革命而產生的”(14)弗·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76頁。。恩格斯強調“廢除私有制”是共產主義者“自己的主要要求”(15)弗·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683頁。。“《原理》對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的新的闡釋,對之后不久問世的《共產黨宣言》……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16)顧海良《永遠的恩格斯》,第89頁。。1848年2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完成了《共產黨宣言》,它“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7)顧海良《永遠的恩格斯》,第90頁。。馬克思和恩格斯以恢宏的歷史視野聚焦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斗爭,對他們1843年后研究和積累的科學見解和斗爭經驗進行了全面總結。

具體到人類社會發展問題,馬克思和恩格斯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通過階級斗爭奪取政權,建設新的共產主義社會。階級斗爭在促進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當中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18)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頁。。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階級分析方法,分析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進一步論述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關系、無產階級消滅資產階級的方式和路徑。通過對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以及資產階級內部不同階層矛盾的分析,馬克思和恩格斯認識到了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的普遍現象,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共產黨宣言》公開發表后,很快成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指導綱領。在歐洲工人運動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發展動力思想得到了檢驗,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更趨完善。《共產黨宣言》對歷史的基本看法、對階級斗爭的論述、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分析、對共產主義的暢想等,使馬克思和恩格斯有關社會發展動力的思想得到更加系統的闡釋。因此,《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標志著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趨于成熟,指導了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使馬克思和恩格斯更加關注工人運動和社會發展。尤其是在《新萊茵報》編輯部工作期間,恩格斯負責了大多數的社論撰寫工作,對歐洲各國的革命運動給予了極大關注,并凝結形成了《德國維護帝國憲法的運動》(1849年8月-1850年2月),《德國農民戰爭》(1850年夏秋),《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1851年8月17日—1852年9月23日)等文獻。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結合革命運動經驗,在關于物質生產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階級社會階級斗爭的規律、國家和革命等理論上都有創新見解。在指導工人階級革命運動的過程中,恩格斯的社會發展動力思想得到了初步檢驗和豐富完善。

(四)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深化

馬克思逝世以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走向了低谷。晚年的恩格斯繼續參與和指導無產階級社會革命運動,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社會動力思想。“19世紀80年代,幾位年輕的德國歷史學家根據他們對馬克思的經濟決定論的理解發表了他們的研究作品。這種粗糙的思路遭到了非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們合理的攻擊”(19)〔英〕戴維·麥克萊倫《恩格斯傳》,臧峰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49頁。,社會發展動力思想遭到多方面的挑戰和歪曲。恩格斯強烈地意識到必須全面地闡釋馬克思關于社會發展的思想。

1886年初,在整理馬克思遺留手稿的基礎上,恩格斯完成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該著作從自然界的發展逐步深入到人類社會的發展,對社會發展動力思想進行了綜合性的系統闡述,明確提出了歷史“合力”論:“人們總是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而這許多按不同方向活動的愿望及其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各樣作用的合力,就是歷史”(20)弗·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02頁。。恩格斯在該篇經典文獻中不僅提出了社會發展“合力”理論,而且對人民群眾在推動歷史進步中的獨特作用、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等思想展開了更為細致的論述。

不僅如此,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一系列書信中對社會發展動力思想也進行了深入闡述。1890年9月,恩格斯在致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堅持唯物史觀,強調“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21)恩格斯《恩格斯致約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頁。,并再次強調了“合力”理論。1895年3月,恩格斯在致韋爾納恩·桑巴特的信中強調,人類歷史進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他認為,“迄今為止的整個歷史進程,就重大事件來說,都是不知不覺地完成的,就是說,這些事件及其所引起的后果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22)弗·恩格斯《恩格斯致韋爾納恩·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691頁。。恩格斯晚年對社會發展動力之合力思想的研究和闡發,既是唯物史觀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重大理論貢獻。這標志著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走向了深化發展階段。

二 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豐富內容

從上文的論述中不難發現,恩格斯的社會發展動力思想是歷史發展和漸進完善的。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雖然分布在各個時期的不同著作之中,但卻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恩格斯首先從現實的人出發,看到了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從人的社會需求及其滿足出發,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深入人類物質生產活動內部,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運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基本動力地位;運用階級和階層分析方法,探尋到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以此為基礎,恩格斯提出并系統闡述了人類社會發展動力的“合力”觀。

(一)現實的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

人是考察人類社會發展動力之謎的永恒主題。恩格斯以現實的人為起點,圍繞現實的人的需求、人的意識、人創造歷史等方面,逐漸形成了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思想。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出發,恩格斯強調人的需要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在動力,“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就是說首先必須勞動,然后才能爭取統治,從事政治、宗教和哲學等等”(23)弗·恩格斯《卡爾·馬克思》(1877年6月中),《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9頁。。歷史就是人在不斷生產滿足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的實踐中創造的,沒有人的生產和生活需要,生產就失去了意義,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失去了主體。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也看到人的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精神動力。在主觀意識的指導下,人通過生活資料的生產,滿足了自身發展的需要,也促進了社會的向前發展。“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即邁出由他們的肉體組織所決定的這一步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24)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19頁。。恩格斯同時指出,人類歷史的結果不是單個意志的簡單相加,而“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25)恩格斯《恩格斯致約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592頁。。恩格斯把具有主體意識的單個人所組成的合力比喻成平行四邊形,認為合力的結果構成了歷史,具有共同社會理想和共同價值取向的人的集合——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主體力量。

(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在研究人類社會進步物質動因的過程中,恩格斯逐漸找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現實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和發展需要而進行的物質生產是第一個歷史活動,有了物質生產活動才有了人類社會的萌生和社會發展動力的激發。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1876年5月-6月)中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區別時,恩格斯說明了人類的勞動活動是促使人類社會存在和進步的基礎。抽絲剝繭,恩格斯發現并確認勞動活動中蘊含的生產力是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內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展階段的制約。”(26)弗·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884年3月底-5月底),《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16頁。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了社會的發展速度和社會發展程度,也決定了社會的結構和社會的形態;生產力是人類社會萌生和發展的深層次動力,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恩格斯在致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我們自己創造著我們的歷史,但是第一,我們是在十分確定的前提和條件下創造的。其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27)恩格斯《恩格斯致約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592頁。這些論述都說明了人們的生產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加上恩格斯本人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恩格斯發現科學技術和生產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8)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1883年3月18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602頁。。通過對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二者辯證關系的分析,恩格斯指出,科學技術可以通過促進生產力發展進而成為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三)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

現實的人的需要,驅動物質生產活動的發展,并進而產生了人的需要的社會滿足問題。恩格斯對人類社會的深邃審視,從物質生產領域逐漸延伸到了社會生活領域。生產力的研究必然會涉及生產關系。恩格斯論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對基本矛盾及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基本動力地位。人類歷史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是與同一時期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一個社會共同體的基本矛盾想要得到有效調節,就不得不變革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筑。因為,從根源上看,“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29)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3頁。。這就離不開階級斗爭。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指出,“在現代歷史中至少已經證明,一切政治斗爭都是階級斗爭”(30)弗·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306頁。。恩格斯晚年在關于俄國社會發展道路的著作中也指出,“作為資本主義的取代物,現代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激化的結果”(31)孫來斌《恩格斯關于俄國社會發展道路思想的重要歷史貢獻》,《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0年第4期,第34頁。。在對俄國革命可能性研究中,通過對俄國流亡者的接觸,恩格斯反對彼得·塔切夫的觀點,傾向于在俄國進行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32)〔英〕戴維·麥克萊倫《恩格斯傳》,臧峰宇譯,第72-73頁。。他認識到了階級斗爭和階級對立是階級社會的普遍現象,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四)社會發展是系統合力作用的結果

人類歷史發展是各“動力要素”組成的“合力”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各要素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恩格斯的社會“合力”思想在他早期指導歐洲各國革命運動期間就有所體現。他認為歐洲各國的革命運動不是彼此孤立的,“它們都是一個具有全歐規模的統一革命進程的不同組成部分”(33)〔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恩格斯傳》,易廷鎮、侯煥良譯,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頁。,各國的革命運動應形成有力的合作,集中一切力量來抵御反革命勢力。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對社會發展“合力”思想進行了詳細論述,通過對費爾巴哈思想和德國古典哲學的批駁,從人的社會關系、物質資料生產、經濟交往關系、工人階級運動等方面描述了“合力”理論的整體框架。恩格斯晚年也在一系列的書信中一再強調人類社會發展的合力理論。他在致約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明確表示促進歷史進步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現實生活中的生產和再生產、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各種因素、各種形式的階級斗爭等。“這里表現出這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而在這種相互作用中歸根到底是經濟運動作為必然的東西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即這樣一些事物和事變,它們的內部聯系是如此疏遠或者是如此難于確定,以致我們可以認為這種聯系并不存在,忘掉這種聯系)向前發展。”(34)恩格斯《恩格斯致約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591-592頁。后來恩格斯進一步提出,歷史是多個意志相互交錯、互相促進的合力作用的結果。恩格斯提出的社會發展合力理論,看到了社會多個因素相互作用、多個人意志形成合力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社會發展領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辯證關系。這無疑是對唯物史觀和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一個重大貢獻。

三 恩格斯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的實踐啟示

恩格斯的社會發展動力思想,科學地回答了社會發展的動力要素以及各要素如何發揮作用的問題。這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中國具有重大實踐啟示意義。當前,中國正處于“兩個百年目標”轉承之際,應在科學認識世界發展大局和中國發展歷史方位的基礎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釋放發展動力”(35)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205頁。。恩格斯的社會發展動力思想,對于中國如何進一步激發存量的社會發展動能,尋找新的社會發展動能,有效應對在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形成社會發展前進的系統動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啟示。

(一)社會發展實踐要牢固地樹立人民主體價值觀念

恩格斯認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來就有的,因而應當是一切道德的基礎”(36)弗·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初),《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第291-292頁。。堅持以人為本和人民主體地位是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堅持以人為本和人民主體地位是馬克思主義區別于其他“主義”的根本標志。習近平不斷豐富和完善“以人民為主體”、“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發展思想,多次指出“我們走這條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37)習近平《我們的目標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2017年11月30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133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要繼續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主體的價值觀念,為實現黨和國家提出的宏偉目標匯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磅礴力量。一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我們黨來自于人民,根植在人民之中。為此,對恩格斯歷史合力理論的闡釋與學習,有助于全體黨員和各級干部更加充分地認識到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根本作用,真正做到在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中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二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38)習近平《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2018年3月1日—2019年12月27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137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等事件一再證明,只要緊緊依靠人民,維護和增進人民的利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會無往而不勝。三是滿足群眾的合理需求。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活動是與其自身利益密不可分的。因此,國家開展各項工作、出臺各項政策都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增進人民利益,時刻把群眾的困難和需要記在心中,盡最大努力辦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事業。只有這樣,廣大人民群眾才會主動參與改革和社會治理,共建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要大力發展以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社會生產力

歷史唯物主義表明,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最根本、最強大、最基礎的動力要素。恩格斯關于社會生產力的思想為分析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依據。“人們之間一開始就有一種物質的聯系。這種聯系是由需要和生產方式決定的,它和人本身有同樣長久的歷史”(39)卡·馬克思、弗·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1846年5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3頁。。中國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期,中國的改革發展形勢也處于深刻的變化之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漸增多,國內的改革發展也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大國博弈和中國發展的客觀實際,都要求中國要時刻明確:大力發展生產力,尤其是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種種矛盾的根本途徑,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搶抓第四次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機遇,是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之策。習近平指出,“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40)習近平《改革開放四十年積累的寶貴經驗》(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186頁。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經驗已經表明,中國必須要牢牢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通過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來化解改革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三)堅持通過深化改革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恩格斯在致奧拓·馮·伯尼克的信中寫到:“我認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41)弗·恩格斯《致奧拓·馮·伯尼克》(1890年8月21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第588頁。改革是化解生產矛盾和社會矛盾的重要途徑。古今中外,許多重大改革活動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績,也表明了這一點。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用改革的思維方式,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也指出,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革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42)弗·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1月-3月),《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547頁。。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路徑,是調適新時代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主要形式,是中國共產黨自覺主動地準確認識并充分發揮中國社會基本矛盾動力作用的戰略抉擇。正如習近平所言:“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黨守初心、擔使命的重要體現。”(43)習近平《改革越到深處越要擔當作為》(2018年7月6日-2019年11月26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179頁。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我國經濟社會逐漸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這就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積極對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組成結構、社會發展動力、人民生產生活需求等進行調整優化,以全面深入的改革充分釋放發展動能。

(四)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努力匯聚系統合力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諸多社會因素和無數個人的意志合力作用的結果。中國社會的發展,是在發展過程中匯聚系統合力作用的歷史結果,是正確處理和協調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與深入堅持開放合作的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多變化、復雜化,個人利益的多元化、差異化日益凸顯。這就需要在尊重個體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共同的意志和統一的思想。因此,全黨全社會更加強調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合作發展、共贏發展的理念。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習近平提出了“五位一體”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思想,要求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這是對恩格斯“合力”動力思想的繼承發展和時代運用。實現“兩個百年目標”要求以此為指導,堅持“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與此同時,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堅持開放包容的發展理念,注重同世界各國之間的合作發展,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來促進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共同發展。習近平指出,“各國應該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減少負面外溢效應,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44)習近平《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第201頁。。當前的世界經濟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許多復雜的挑戰和不確定因素,這些新的困難和挑戰,更加昭示了要促進社會的平穩快速發展和順利實現十四五規劃必須堅持“合力”發展思想。

恩格斯從人類社會實踐出發,形成了社會發展動力問題的系統性真理認識。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45)弗·恩格斯《〈反杜林論〉舊序。論辯證法》(1877年初),《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頁。能否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發展的動力思想,關系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實際成效,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關系到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面向“兩個一百年目標”,處于承前啟后新時代的中國,可以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發展動力思想中汲取政治智慧,堅持問題導向和目的導向,激活存量發展動力,創新增量發展動力,聚合凝練發展動能,形成新時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系統性合力,以強大動力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順利實現,推動世界各國的發展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猜你喜歡
馬克思人類思想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99在线小视频|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四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99久久|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视频久| 欧美精品色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亚洲国产清纯|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毛片在线播放a|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99re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99re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无码91视频| 久久免费成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免费视频6|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性欧美精品xxxx|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国产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91美女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www.亚洲天堂| 伊人久久影视|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9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日韩国产另类|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 91|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导航在线|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综合亚洲色图|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级片|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欧美日韩综合网|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免费看a级毛片| 91九色国产porny|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