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春麗,朱翔,殷春煒,張捷,沈華宇
江蘇省南通市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江蘇南通 226001
剖宮產在臨床婦產科內較為常見,隨著輸血、輸液以及手術方式的不斷完善,剖腹產已經成為了臨床上一項十分重要的手術類型,剖宮產能有效解決難產以及產科合并癥,對于產婦的安全分娩來說極為重要[1-2]。在對產婦進行麻醉時[3],不僅需要保證產婦的麻醉效果,同時也需要使產婦在分娩完成后的恢復質量得到保障,避免麻醉對產婦以及新生兒造成損傷。在進行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需要掌握產婦情況及新生兒的情況,對產婦做好麻醉處理,從而確保剖腹產手術的順利開展[4]。剖宮產手術硬膜外嗎啡注射能有效緩解產婦的疼痛,但也會由此引發瘙癢問題,從而給產婦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5]。針對于剖宮產術后嗎啡硬膜外的瘙癢問題,通過對右美托咪定藥物進行有效地應用,以起到良好的鎮痛效果,減少不良反應,對瘙癢問題進行有效地控制,該研究便利選擇了該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份收治的剖宮產產婦共計108例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在研究剖宮產硬膜外嗎啡注射所致瘙癢問題過程中,便利選擇了該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婦共計108例,并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兩組,每組54例。觀察組患者中,年齡25~35歲,平均(28.58±2.52)歲;體質量60~90 kg,平均(71.29±5.15)kg。對照組患者中,年齡24~36歲,平 均(27.51±2.51)歲;體質量55~85 kg,平均(71.27±5.09)kg。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等情況來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臨床資料符合研究標準;知曉自身資料被調取可能性;在入院后均選擇剖宮產進行分娩;研究經過醫學倫理會批準。認知功能正常,可接受后續的隨訪調查。排除標準:患者入院時存在嚴重原發性疾病或器質性疾病;患者基本資料不滿足該次研究要求;患者由于主觀因素可能無法進行后續的研究調查或參加后續隨訪。
術前常規監測心電圖、無創血壓、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開通靜脈通路,進行低流量吸氧?;颊咦髠扰P位,在L3~L4間隙實施硬膜外穿刺,頭端置入導管3.5~4.0 cm后,注入2%利多卡因5 mL為試驗劑量,隨后觀察5 min,如未發生全脊麻,追加5~10 mL,直至阻滯平面達T8。胎兒娩出后,硬膜外給予嗎啡3 mg,同時觀察組患者給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觀察組患者給予同體積的生理鹽水,術后采取統一的硬膜外鎮痛泵配方,配方如下:15 mL羅哌卡因+4 mg嗎啡+0.9%氯化鈉溶液稀釋至100 mL。
1.3.1 瘙癢程度評級[2-3]0級:無任何程度瘙癢;1級(輕度瘙癢):局限于一個部位,如面部或手臂,不困擾患者,通常在刺激以后有不適感;2級(中度瘙癢):較大區域受到影響,如面部和手臂或棉布和前胸表面,能忍受,不需要治療;3級(重度瘙癢):全身廣泛區域難以忍受,需要治療。
1.3.2 評估疼痛情況 應用VAS評分進行評估,0~3分為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疼痛,輕度影響睡眠;7~10分為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痛醒。
1.3.3 鎮靜情況 應用Ramsay鎮靜評分評價患者的鎮靜狀況。
1.3.4 不良反應 記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寒戰和眩暈等。
1.3.5 患者治療滿意率 ①滿意:術后隨訪患者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自覺生活質量等無改變;②一般滿意:術后隨訪患者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自覺生活質量有變化但不大;③不滿意:術后隨訪患者各項指標均接近正常,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患者治療滿意率=(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24 h內,觀察組產婦瘙癢總體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術后24 h內瘙癢情況比較[n(%)]
剖宮產術后4、8、24 h,觀察組產婦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V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VAS評分比較[(±s),分]
?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術后4 h Ramsay鎮靜評分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術后8、24 h,兩組產婦Ramsay鎮靜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Ramsay鎮靜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Ramsay鎮靜評分比較[(±s),分]
?
觀察組產婦術后24 h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術后24 h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術后治療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產婦術后治療滿意率比較[n(%)]
隨著我國近年來醫療保險制度的不斷發展和現代化的舒適醫療改革的深入,各級醫院尤其是大型醫院,接診的患者數量也越來越多,其中需要接受或主動選擇剖宮產的患者數量也在隨之增多,麻醉科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面臨更大的工作壓力,麻醉本身是一項高風險的醫療專業,其中的手術大小有明顯的差別,但是麻醉無大小差別,一旦發生麻醉意外產生的各種不良結局,相較于手術出現的問題明顯更大,所以麻醉安全對于現代醫療環境來說極為重要,所以現代的麻醉醫師需要引起重視,盡可能避免麻醉意外和醫療糾紛的發生,才能使醫療的總體質量得到提升[6-7]。由于患者對于手術存在恐懼和緊張情緒,很容易導致患者機體應激性地釋放各種因子,這種現象會增高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風險,所以醫務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需要保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8],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需要在麻醉的基礎上輔助使用鎮靜藥物,這樣能夠有助于降低麻醉不良反應的發生,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的手術能更為順利進行。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滿意率94.4%高于對照組的81.5%,觀察組24 h內瘙癢發生率14.8%低于對照組40.7%(P<0.05);觀察組剖宮產術后4、8、24 h 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婦剖宮產術后4 h Ramsay鎮靜評分(3.10±0.70)分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相關研究結果“硬膜外注射嗎啡的發生率在20%~73%之間[9]”相似。由此可見,在開展剖宮產硬膜外嗎啡注射瘙癢預防過程中,通過利用“右美托咪定+嗎啡”的方式,能更加有效地預防剖宮產患者出現的瘙癢問題,對于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質量來說,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
右美托咪定是一種高度選擇性的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這種藥物具有抗焦慮和抗高血壓的效果[10-11],對于腎上腺素能受體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并且在應用過程中不會對患者的機體功能造成較強的刺激[12-13]。經皮注射腎上腺素以及腹腔鏡手術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的刺激,引發患者出現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導致患者的外周血循環發生改變,而在對患者進行右美托咪定應用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壓波動,右美托咪定在進入人體后能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的作用,有助于抑制循環系統的應激反應,同時還能改善心肌缺血,這種藥物對患者心臟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在患者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能穩定患者的麻醉狀況,使手術更為順利地進行[14-15]。
右美托咪定產生的劑量依賴性鎮靜催眠作用與咪達唑侖的鎮靜作用有一定的差異,這種麻醉具有較為獨特的清醒鎮靜特點,這種麻醉方式在應用于患者中,能形成類似于自然睡眠的非快速眼動向[16-17]。在對患者進行麻醉時,發現患者在無任何外界刺激的狀況下處于睡眠狀態,但患者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受到語言喚醒,這種麻醉藥物對于患者認知功能產生的抑制并不明顯,等待刺激消失后患者又會很快恢復到睡眠狀態,所以這種麻醉藥物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一般情況下,鎮靜過深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例如呼吸抑制和低氧血癥等,在對患者進行麻醉時醫務人員發現應用右美托咪定時,不會對患者的機體功能造成明顯的影響,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覺恢復時間更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質量,同時不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不良反應。
剖宮產手術后,多數產婦會出現切口瘙癢的情況,這可能給產婦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在進行剖宮產后,還有出現產婦傷口疼痛的情況,對產婦術后健康產生一定的威脅[18]。受此影響,在開展剖宮產治療及護理過程中,要注重對術后出現的瘙癢問題進行有效地治療及護理。這一過程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聯合嗎啡注射的方式,能對剖宮產術后的不良反應進行有效地治療,起到良好的鎮痛及止癢作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高選擇性、高效性,通過激活K+通道開放,細胞膜超極化,能夠對細胞內Ca2+濃度增加問題進行有效地抑制,對交感神經活動進行控制,從而起到良好的止癢作用[5]。
綜上所述,加強右美托咪定與嗎啡注射結合,有效地對剖宮產患者做好治療,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