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紅
廈門市第五醫院手術室,福建廈門 361101
結直腸癌是胃腸道系統的常見腫瘤疾病,患者發病早期并無異常表現,隨著惡性腫瘤增大,逐漸引發一系列癥狀,如腹瀉、便血等癥狀[1]。目前臨床主要使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為了保證手術療效,預防腫瘤復發,要利用護理配合手段,可達到良好的效果,促使患者恢復健康[2]。雖然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出血量較少,具有較高安全性,但仍然存在手術創傷,患者受到注射藥物、消毒液以及麻醉藥物等藥物作用,仍然出現機體應激反應,體溫降低,極容易出現酸堿失衡以及電解質失衡等并發癥,術后康復受到影響。手術室護理水平直接關系到患者康復效果和并發癥風險,需采取有效手段改善手術應激反應,共同維護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優質手術護理配合是明確各護理人員職責,高度重視患者生理和心理護理,讓患者以最佳狀態接受手術,杜絕手術室醫療風險。為研究護理配合的效果,該文于該院2017年2月—2020年2月的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患者中,隨機選取90例分析,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90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患者為樣本,對照組45例,男∶女=24∶21;年齡45~73歲,平均(61.74±5.36)歲;體質指數(BMI)18.50~26.65 kg/m2,平均(23.61±0.60)kg/m2;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16例,Ⅲ期18例。觀察組45例,男∶女=23∶22;年齡43~73歲,平均(60.59±5.17)歲;BMI為18.55~26.48 kg/m2,平均(23.56±0.52)kg/m2;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15例,Ⅲ期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滿足結直腸癌診療規范,確診為結直腸癌;②患者自愿接受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均為擇期手術;③患者均為TNM分期Ⅰ~Ⅲ期,滿足手術條件;④未接受過放化療治療等其他方法,均為首發病例;⑤患者對該研究知情。
排除標準:①其他腸道惡性疾病、內科疾病患者;②精神障礙、認知障礙患者;③糖尿病、高血壓等代謝紊亂疾病患者;④凝血功能障礙或免疫疾病;⑤癌癥分期超過Ⅲ期或已經出現遠端轉移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配合,術前積極和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病情、手術方式、基礎疾病等信息,手術當前準備手術用品和器械,手術使用海綿體位墊,配合醫師手術治療。
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配合,具體方法如下。
①術前:術前1 d,責任護士和主管醫師一同講解手術方案,通過對手術方案的講解,讓患者對疾病建立新的理解,提高治療與手術依從性。同時發放結直腸癌根治術知識手冊,讓患者及家屬進一步了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改善自身焦慮的負面情緒,可使用圖文結合方式進行講解,有效提高患者的理解程度,也可自行制作演示視頻,示范體位擺放、留置針等操作,讓患者了解并配合護理工作。在術前訪視時,手術室護士也要注意和患者、家屬術前溝通,介紹進入手術室工作流程,在與患者建立客觀認知后,還需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問題,關注患者的護理需要;積極和病區護士溝通,調節病房的溫度和濕度,定期通風和消毒,保證病房環境的安靜,讓患者保持睡眠充足,為手術配合奠定良好的基礎。
術前病房護士護送患者到手術室交接區與巡回護士進行當面交接,確保手術護理工作延續性及準確性,減輕患者對手術的心理壓力,增加安全感,麻醉實施前針對患者出現的情緒問題,應用李春教授的敘事護理技術理念針對性實施護理,有效改善患者負性情緒,讓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狀態接受手術,并通過成功治療的案例講述鼓勵患者,提高患者手術信心,讓患者感受手術中的關懷。
②術中:護士長安排手術專科組成員配合手術,洗手護士落實工作程序和專科手術標準配合技術,根據手術方案,準備相應物品,術前15 min按照順序擺放醫療器械,對器械進行清點,術中關注手術物品清點管理,使用43℃沖洗液,全程嚴格遵守無菌化操作及無瘤技術,檢查手術設備工作狀態,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注意觸摸患者肢體,觀察體溫是否降低,隨時調整手術室溫度,防止低體溫癥發生。
巡回護士落實工作程序,提前調節手術間溫度22~25°,濕度40%~60%,在手術床上加啫喱墊及加溫設備等保暖措施。將患者送入手術間,建立靜脈通道,按醫囑正確執行抗菌給藥,實施手術安全核查。麻醉后協助患者擺放膀胱截石位,使用硅膠體位墊,墊好患者四肢和雙肩,并對四肢進行約束帶固定,手術期間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部位,使用無菌墊布遮蓋。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配合醫生完成手術治療,保證手術安全性,并密切關注患者下肢的血運情況,結束手術后,放平患者四肢,對患者四肢進行按摩,將患者身上殘留的血漬清洗干凈,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及手術切口敷料。
③術后:患者清醒后,手術室護士將患者送回病房,注意與病房護士做好手術交接工作。患者清醒時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安撫患者情緒,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術后檢查、護理工作要做到規范,提高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將護理注意事項告知病區護士,強調保暖護理和切口監護,給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康復環境。術后3 d回訪患者,根據患者各項指標判斷患者恢復情況,是否產生并發癥,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疑問,耐心聽取患者主訴。術后半年,可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隨訪,了解患者康復情況。
①術后恢復質量評估量表(PQRS),包括生理(27分)、刺激(10分)、情感(10分)、生活能力(12分)、認知(25分),得分高表示恢復好。采用紐卡斯爾滿意度量表(NSNS),19~95分,分數高表示滿意度高。用Kolcaba舒適度量表(GCQ),從精神、生理、心理、環境以及社會評估,28~112分,分數高代表舒適度高[3]。②記錄術后半年,患者出現的并發癥,主要包括腸梗阻、腹腔內出血、吻合口瘺、感染[4]。③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估,0~21分,分數低代表睡眠好。使用焦慮自評表(SAS)評估,0~80分,分數低表示情緒狀態好。
觀察組腸梗阻1例(2.2%),無腹腔內出血、吻合口瘺、感染,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對比[n(%)]
觀察組PQRS(70.20±8.54)分,NSNS(87.28±5.02)分,GCQ(98.72±9.83)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滿意度和舒適度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滿意度和舒適度對比[(±s),分]
?
觀察組PSQI(5.43±0.90)分,SAS(31.40±3.74)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睡眠質量和焦慮情緒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術后睡眠質量和焦慮情緒對比[(±s),分]
?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治療技術水平顯著提高,結合優質護理應用于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具有創傷小、康復速度快的優勢[5-7]。在結直腸癌治療中已經廣泛應用于腹腔鏡手術治療[8]。患者患病后產生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術前應用李春教授的敘事護理技術理念針對性實施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問題,為順利完成手術奠定基礎[9]。術中手術室護士落實崗位工作程序及專科手術標準配合技術,加強管理影響治療效果的風險,維護臨床療效,降低患者中轉開腹率,促進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順利完成[6],可有效規避管道脫離等術中風險事件[10-13]。術后護理人員和病區護士妥善交接,掌握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有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14]。
該文研究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腸梗阻1例(2.2%),無腹腔內出血、吻合口瘺、感染,低于對照組(P<0.05)。沈潔清[15]在研究中也指出,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后腸梗阻、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為2例(4%),顯著低于對照組8例(18%)(P<0.05),和該研究結論一致。可見優質護理配合有效減少了各類并發癥的出現,加快患者康復速度,讓患者能夠早日康復出院,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16]。該研究顯示,觀察組PQRS(70.20±8.54)分,NSNS(87.28±5.02)分,GCQ(98.72±9.83)分,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護理人員在手術期間對醫師的密切配合,有助于改善患者舒適度,提高其滿意度,為術后康復建立良好環境。不僅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更能為患者節約治療費用,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醫院服務效率[17-21]。該研究持續觀察術后康復情況,觀察組PSQI(5.43±0.90)分,SAS(31.40±3.74)分,低于對照組(P<0.05)。在陳小芳等[22]研究中,手術室護理干預患者術后PSQI(6.38±1.20)分,顯著較對照組降低(P<0.05),和該研究結論一致。何星[23]在研究中也指出,經過手術室護理后患者SAS(23.29±2.91)分,顯著較對照組降低(P<0.05),和該研究結論一致。因此建議在臨床中應用優質護理配合,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滿足患者個性化需求,提高醫院診療服務水平,為臨床療效的提高創造良好條件[24-25]。
綜上所述,給予接受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提高住院期間滿意度和舒適度,加快康復速度進而縮短住院周期,為患者節約治療費用,也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