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培養中職學生自主動手組裝電腦、安裝軟件、解決電腦故障的實踐能力,提出利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的策略:課前,教師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內容、重難點進行綜合考量,為學生分組并完成相應的實驗布置工作,同時制作并發布教學資源,在線進行疑難解答;課堂教學過程包括分組學習、問題解答、課堂交流和任務評價;課后教學包括總結實驗報告、教師總結實驗成果、課后延伸學習等。
【關鍵詞】翻轉課堂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8-0058-03
中職學校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構成部分,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促進了我國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設立,對學生掌握計算機使用技能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目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導致教學成效提升緩慢。因此,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十分有必要。鑒于此,本文圍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的教學策略。
一、相關概念分析
(一)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分析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主要教學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及一些軟硬件的組裝與維修、維護等,具體包括計算機的組成;CPU、內存、主板、顯卡、機箱、電源等硬件設備的選購、維護、組裝等;BIOS設置;硬盤分區、系統安裝及備份;系統性能測試及優化;日常維護與數據恢復;故障診斷與排除等。該課程內容較為豐富,涉及面廣,知識較為龐雜,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軟硬件更新迭代的步伐不斷加快,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要不斷更新才能使教學與實際接軌。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學生能掌握計算機技術,為今后的就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課前或課外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學業等。互聯網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這種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使用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單純地依賴授課教師來教授知識。而教師的角色則發生了變化。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具體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二、翻轉課堂應用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一)課前教學
1.教師準備活動
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堂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在課前教學階段做好相應的準備活動,具體的準備內容如下:(1)教師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內容、重難點進行綜合考量。本節課主要圍繞計算機的硬件組裝展開,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后可熟練掌握各類硬件配置的安裝與拆卸流程,其中包括計算機硬盤、CPU、內存等。當硬件安裝準確無誤后,方能為計算機正常啟動運行奠定基礎。由于課堂實驗的實踐性很強,所以教師必須提前做好相應的課堂重難點確認工作,并面向學生開展更具指導性和針對性的教學。(2)為學生分組,并完成相應的實驗布置工作。本次進行實驗人員為我校計算機應用2020級1班學生,共計40人。教師按照學生不同的基礎、學習自主性、接受水平、動手能力及日常學習表現進行均衡分組教學,確保每小組中以學習基礎好與學習基礎差搭配原則為主,本次實驗共分為10個小組,每組4人,并分別選出一名組長,借此“優帶差”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整體學習質量。期間,充分利用翻轉課堂的任務驅動法與問題導向法來制訂課堂教學計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教學資源的制作及發布。按照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堂的特點,教師需進行課堂主題的備課及教案書寫,并圍繞授課的目標、重難點做出更詳細的PPT課件,在錄制微課視頻,教學資源制作完成之后,需要教師將資源發送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在線觀看的形式完成學習,同時激發其學習興趣。需注意的是,此過程中教師需在課堂教學前4~5天就將教學任務及學習資源上傳至網絡教學平臺,并通知所有學生下載觀看學習。(4)在線就學生的教學資源學習狀況進行疑難解答,期間還需及時收集學生對教學的反饋意見,而對學生普遍存在的疑難知識點,教師可總結之后將其放于正式課堂之上進行面對面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
2.學生準備活動
利用翻轉課堂進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堂教學時,除了教師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學生也需做好課堂學習的課前準備工作。具體來說,學生需做好如下課堂學習:(1)針對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之上發布的教學資料進行自主性學習。按照教師所發學習資料的重難點,以及相對應的學習計劃,學生可在線觀看視頻,梳理和學習PPT課件內容,對于其中一些不懂或是存在疑問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在線的形式直接與教師就問題進行交流,以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期間,也可通過與同學或小組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借助問題探究式的學習,加深對于知識點的掌握。這在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也能夠起促進作用。(2)學生在線學習之后,進行課堂知識的自主測試,并將學習中所整理的反饋意見提交至網絡教學平臺,由教師進行審核分析。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自主測試學習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強化自身對課堂知識點的了解和掌握。在測試期間,學生需做好個人的學習總結及學習重難點心得體會,并將這些發送給教師。這主要是為了讓教師加深對學生學習現狀的了解,從而在回歸線下課堂授課時教師能更好地針對學生線上學習的重難點開展教學。
(二)課堂教學
1.分組學習
在學生動手進行組裝實驗之前,教師應將學生在課堂準備階段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并于在線時為學生排疑解惑。在課堂的動手操作過程中,教師應著重針對學生課堂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演示和講解,隨后按照分組的形式,帶領學生進行課堂操作。這個過程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動手操作的重點放在易出錯且操作難度高的部分,期間可要求學生相互之間協同動手實驗,并鼓勵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多次重復操作,從而更好地掌握課堂組裝知識。
2.問題解答
在動手組裝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應該積極向教師提問,教師需針對問題及時加以解答,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時刻穿插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探索興趣。此外,教師在課堂組裝實驗開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關注每一個合作實驗小組的實際動手情況,將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普遍存在的動手難點進行總結,并將梳理后的結果在課堂之上與學生分享。這不僅能夠加深對學生個人學習狀況的了解,同時也可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3.課堂交流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中,學生的課堂交流屬于該模式的重要構成環節,師生之間可借助交流的過程加強對于知識點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和了解,這對于組裝知識的運用以及提升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有促進作用,且有助于學生個人表達能力的培養。此外,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相互分享各組的組裝實驗心得體會,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經驗交流。期間教師可針對部分學生的不足給予個性化指導,促使學生對自身掌握不足的知識點加深印象。
4.任務評價
在課堂組裝實驗完成之后,教師可于課堂之上以動手組裝實驗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輪流上臺展示小組實驗成果,教師針對每一個小組所交出的作品進行點評,并就最后的實驗任務完成度進行評價,最終給出最客觀的調整意見,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方向提供指導。
(三)課后教學
1.總結實驗報告
在動手實驗完成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根據本堂課中的實驗提交相應的實驗報告,其中實驗報告的內容應該詳細描述實驗操作的目的、內容、方式及相關操作步驟,隨后根據上述內容總結相應的實驗結果,并在最后將個人的動手操作心得、體會以及經驗等內容體現于報告中。
2.教師總結實驗成果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應該充分圍繞課堂教學工作的實驗效果進行反思,并對學生于在線階段、課堂實驗階段圍繞課堂主題所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從而在后續的教學中不斷進行教學方案、流程、內容等多個方面的調整和優化。
3.課后延伸學習
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于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堂中,在線學習與課堂動手實驗完成后,做好課堂的知識延伸教學也十分重要。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求學生在課堂結束后,自覺主動地圍繞課堂中所關聯的相關知識點進行延展性學習,并引導學生將本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延展滲透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幫助其在其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養成主動探索的學習習慣。同時這也可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學習條件,促使學生主觀上樂于且積極去開展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
綜上所述,在中職學校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堂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能夠顯著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此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及學生均需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為課堂展開做鋪墊。教師應積極借助實驗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并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這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動腦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課堂溝通的融洽性,創設更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丹華,邱曉華.基于翻轉課堂的《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8(9).
[2]王春林.翻轉課堂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數字通信世界,2019(3).
[3]成維莉,王琪,潘愛華.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8(6).
[4]侯玉香.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計算機網絡基礎為例[J].信息系統工程,2018(7).
[5]王淵,賈永興,朱瑩.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0(5).
注: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桂教職成〔2019〕63號)和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提質培優背景下‘崗課賽證’四位一體校企雙元育人模式研究與實踐——以人工智能應用專業群為例”(編號:GXZZJG2021A061)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黃永明(1977— ),男,廣西靈山人,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講師,高級“雙師型”教師,現就職于南寧市第三職業技術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
(責編 楊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