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學科教學交流機制不夠、美術專業實訓力度不足,以及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較差、美術專業認知能力參差不齊等現狀,提出中職學前教育美術能力培養策略:通過關注職業培訓、培養學習意識來強化職業教育,增強美術專業認知;通過整合課程資源、豐富學習活動來夯實基礎教學,組織美術專業活動;通過實地觀摩學習、模擬教學實踐來加強觀摩實訓,推出美術專業實踐。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前教育 美術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8-0143-03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涉及諸多方面,美術是其中重要的基礎課程,能促進學生美術素養的提高,提升其專業學習認知,能夠為學生未來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中職學前教育美術專業教學存在很多現實問題,學生學力基礎存在較大差距,其專業認知、操作能力、執教表現等方面都亟待提升。為此,應強化基礎教學、加強實訓實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組織更多的美術專業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美術專業能力的提升,為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現狀
雖然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科課程設置比較齊全,但在課程教學互動、專業實訓、實習實踐等環節還存在不少短板。
(一)美術學科課程設計齊全
中職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設計是比較齊全的,美術基礎課、手工制作課、環創課、實習課等,課程門類眾多,這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中職學生未來就業的方向是學前教育,而美術素質是幼教必備的能力,美術專業課程齊備,專業教師設置合理,教學環境良好,這是美術學科教學的硬件條件。中職學校硬件建設都比較好,多媒體、電子白板、網絡的教學應用,為美術教學順利展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學科教學交流機制不夠
學前教育美術專業課程設置雖然比較齊全,但學科教學還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學科教學大多是“各自為政”,沒有橫向交流,這對培養學生美術素養是極為不利的。美術專業課程有很強的系統性、互補性,如果沒有統一的教學規劃,沒有協調的教學機制,那么自然不能發揮學科教學優勢,難以對中職學生形成有效的培養。課程教學沒有交流、學科教師沒有交流、教學設計沒有兼顧,都會導致專業教學的低效性。其次,同專業學科教師與教師、同班級學生與教師、不同班級學生與學生學科交流也不是很暢通,這些都可能導致教與學的不和諧。
(三)美術專業實訓力度不足
美術專業教學離不開實訓和實習,學校大多有自己的實訓基地,但教師應用頻率存在較大差距,這里涉及諸多方面,制約因素眾多,存在協調問題。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方向是幼教,美術教學對實訓實習的要求很高,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學生參與實訓實習的機會嚴重不足,這導致學生的美術專業能力培養存在一些缺陷。
二、中職學前教育學生美術素養分析
中職學生生源比較差,這是不爭的事實。學生文化課基礎普遍不高,其美術專業認知能力更是參差不齊,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查,以便為課程執行提供信息支持。
(一)學生美術學力存在差距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設置帶有普適性特點,是從未來幼兒教育的現實出發而設定的,而中職學生生源較差,這給美術專業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由于學生在美術學力基礎、學習興趣、感知悟性等方面存在差距,其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諸多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地方。
(二)學生專業認知存在偏差
中職學生學力基礎普遍較差,其專業認知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有美術專業特長的學生較少,這部分學生的美術素養較高,而大部分沒有美術專業特長的學生美術素養較低,兩者之間的差距比較大。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普遍存在偏差,這給美術專業教師教學帶來一些困難。如果學科教學沒有統一規劃,學科教師在執教過程沒有交流和協商,學生專業認知的“鴻溝”問題始終不能得到解決,專業教學必定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三)學生操作能力存在短板
美術專業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很多學生沒有訓練操作的機會,特別是實習執教的經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存在較大問題。美術專業學習需要有探索訓練,更需要有執教經歷的歷練,這樣才能提高其專業綜合能力。如果學校不能提供更多的實訓實習機會,學生操作能力培養自然會出現短板。美術專業教師教學方法過于保守,不能做出變通處理,不會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做補償設計,學生操作能力短板的現象會更為突出。
三、中職學前教育美術能力培養策略
中職學前教育美術能力培養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從多方面展開創新實踐和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幫助,以有效提升中職學生的美術專業綜合能力。
(一)強化職業教育,增強美術專業認知
1.關注職業培訓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中職學前專業學歷起點較低,如果學生沒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中難以有立足之地。中職學生本身對職業的認識還比較模糊,還沒有感受到未來就業的壓力。教師要做好綜合考慮,對學生展開必要的職業教育。中職學前教育培養方向是幼兒園,但未來就業方向不能太過單一,這對學生專業素質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職學校大多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職業教育課程,或者是定期、不定期做一些職業宣傳,通過對學生做職業培訓,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職業認知。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校職業教育設計活動帶有專業特點,學生從學校組織的集體培訓中獲得的學習體驗很真切,這對其專業成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美術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做必要的職業教育。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職業特點,幼兒教育責任重大,面對幾歲的幼兒,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熱心,唯有忠于本職工作,才能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其次,美術專業素質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在執教過程中,美術專業應用極為廣泛,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和過硬的操控能力最為關鍵。最后,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幼教,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唯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建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才能做出有效應對。學校應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做一些培訓安排,教師還要做出必要指導,讓學生順利進入到學習環節。
2.培養學習意識
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大多比較欠缺,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普遍較差,大多沒有自覺學習的習慣,教師對這兩方面要有清晰的認知。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逐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塑造學生美術專業素質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美術專業教學包含諸多內容,學生學習興趣有不同取向,教師要做好學情調查,針對不同群體學生做出不同設計,讓學生自覺進入學習環節,在主動探索中掌握學科知識。
由于學生的美術專業素質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需要有契合性,要為不同群體的學生量身定做學習任務。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比較欠缺,教師要借助學習任務展開調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建立學科認知基礎。中職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同樣也存在差異性,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針對學生作出分層設計,組織更多個性學習活動,投放不同的學習任務,提升教學覆蓋率,體現因材施教原則,讓更多學生都能順利進入到學習探究環節,在創意性、研究性、互動性學習中培養他們的美術學科素養。為調動學生美術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從幾個角度展開設計和組織。其一,借助媒體手段創設學習情境,利用電子信息帶來的視覺沖擊,讓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環節。其二,組織一些趣味性、展示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美術寫生、美術討論、美術觀察等學習活動中拓展學科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三,教師應推出生活觀察和社會調查任務,借助更多的信息技術展開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和習慣。
(二)夯實基礎教學,組織美術專業活動
1.整合課程資源
學前教學要遵循課程設計原則,教師要對現有課程資源做科學處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實現自我成長。學前教育美術專業課程資源極為豐富,教師不僅要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還要做好延伸設計,廣泛吸收生活美術資源,借助教輔材料和網絡展開信息搜集,對課程做優化設置,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學習素材,以有效提升其學習品質,提高學生的美術專業能力。
中職學前教育美術教學有比較固定的教材內容,教師要對這些內容做整合處理,以提升教學適應性。素描基礎課、手工操作課、美術鑒賞課等,都能夠促進學生美術專業素質的提升。特別是手工制作和素描操作,其適合性更高,在未來幼教執教中有廣泛應用。教師要對這些課程做科學整理,篩選出一些適合的教學內容,結合校本課程、教輔材料、網絡信息等平臺做教學課程處理,形成適合的教學素材,給學生提供良好觀察、操作、分析、討論、歸結的機會,促進其美術認知的順利內化。素描基礎課追求觀察和操作的有機結合,對空間、結構、體積、質感、透視等因素比較敏感,教師要借助實物寫生作為教學案例,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創作性學習,讓學生自然構建美術基礎能力。再如手工制作課程,學生對這樣的實踐活動有較高的參與興趣,教師要多推出一些經典作品,引導學生搜集更多生活材料展開制作,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樹立成就感,提升美術學科綜合能力。
2.豐富學習活動
學生喜歡參與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職學生年齡不大,其思維更為活躍,教師如果能針對學生學習心理推出一些靈動性、互動性、趣味性學習活動,勢必會對學生形成感官沖擊,其激發調度效果會更為明顯。生活觀察、實物寫生、課堂辯論、話題討論、社會調查、信息搜集、展示評價、參觀美展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教師要做好優化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美術實踐性活動有多種呈現形式,教師要結合教學條件實際做出優化處理。如簡筆畫學習展示活動,在幼兒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掌握簡筆畫操作要領,還要對幼兒展開對應教學引導,給幼兒傳授一些操作要領,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過硬的簡筆畫操作技巧和方法。在施教環節,教師要從幾個角度展開設計和操作。第一,展示簡筆畫作品,讓學生廣泛接觸,通過觀賞和比較,形成簡筆畫學習情結。教師不妨推介學生的作品,或者是借助網絡搜集相關信息做展示,給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第二,結合案例做直觀展示介紹,對簡筆畫操作方法做現場傳授,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簡筆畫操作環節。學生大多有比較敏銳的觀察力,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特點展開對應設計,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心靈觸動。第三,組織不同形式的創作展示和比賽活動,這樣可以對學生帶來心理沖擊。學生對美術作品展示活動比較看重,教師不妨推出一些美展活動,讓學生主動創作美術作品,讓學生在美展互動中建立學科認知。如果能夠在年級和學校范圍內舉行美術大獎賽活動,其助學效果會更為明顯。第四,學生對生活美術觀察寫生學習活動比較熱衷,如果有可能,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多參與這樣的寫生活動。美術學習活動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出理性選擇,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到學習互動之中,在真實感受和體驗中完成認知內化。
(三)加強觀摩實訓,推出美術專業實踐
1.實地觀摩學習
美術專業學習離不開實踐和操作,學校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觀摩、實習活動,這無疑是最有價值的訓練活動,學生對這些專業實踐機會也會更為珍惜。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實訓實習做出科學安排,還要針對現實情況做出創新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觀摩學習的機會。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學校難以安排更多實習訓練機會,而學生期待實習體驗,教師不妨做出協調和安排,讓學生主動去幼兒園觀摩學習,這樣學生也能夠獲得一定的學習體驗。
美術專業教學需要實訓和實習的支持,教師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訓實習之外的活動,讓學生在更多方面努力嘗試,這同樣能收到實習訓練的效果。如實地觀摩學習,這是比較靈活的、有更強可操作性的活動。學校周邊有一些幼兒園,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主動聯系這些單位,讓對方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幼兒園對觀摩學習活動應該是歡迎的,這樣可以給幼兒帶來更多體驗的機會。觀摩學習活動自由靈活,觀摩人數和觀摩時間都是可以協商的,教師要做好具體的協調工作,給學生提供有效支持。在學生觀摩期間,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體驗,特別是美術專業教育的觀察。教師定期組織學生參與觀摩學習交流活動,讓學生介紹學習體驗和發現,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給更多學生帶來學習輔助。美術專業在幼教中有廣泛應用,特別是信息技術的介入,可以讓學生在觀摩中增長更多見識,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總結,及時調整教學方向。
2.模擬教學實踐
如果實習機會受限,教師不妨推出一些模擬訓練活動,讓學生在模擬實習中提升專業能力。教師對幼兒園教學比較熟悉,可以組織學生做現場設計,給學生提供更多模擬訓練的機會,這同樣可以獲得理想的訓練效果。如果能夠借助網絡信息手段展開對應設計,其場面模擬效果會更為逼真,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會更為深刻。
在美術專業教學設計中,教師如果能為學生準備更多模擬學習的體驗機會,學生參與熱情會很高,訓練效果也會更好。如何才能發揮模擬活動的助學作用呢?教師在具體設計和指導中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對教學條件做出客觀評估,模擬幼兒園環境,需要一些材料的支持,教師要在場地布置、氣氛渲染、師幼互動等方面通盤考慮,借助現有材料做出操作方案,為學生順利進入體驗環節創造條件。其次,模擬現場氣氛時,需要學生的配合,教師在具體組織時,要先對學生進行培訓,可以讓學生現場觀察,實地查看幼兒的表現,然后飾演幼兒角色,為模擬體驗提供必要幫助。其三,模擬教學環境需要借助媒體助學手段,教師要在專業角度深入探究,研究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場景氣氛,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模擬操作中建立有形認知。最后,教師在模擬教學活動之中要發揮重要作用。教師不妨與學生一起互動,隨時對學生表現做出評價和矯正,這樣能夠給學生帶來最及時的指導。學生沒有實踐經歷,面對動態課堂情況會顯得局促,教師應準確做出提示,讓學生自然進入到操作環節,促進其提升執教能力。
美術學科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教師在執教過程中,要對這門學科存在問題、學生基礎、執教策略做出積極評估,以便進行必要的教學調整,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專業角度幫助學生順利建立美術執教能力。教師是學科教學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要給學生提供更多教學服務。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教師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對學生展開學科認知教育、對課程進行整合處理、對實訓實習做出優化設計,這樣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楊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探析[J].科技風,2021(23).
[2]陳晶.以模塊化教學促進學前教育專業中職、高職課程銜接的優化發展:以T校“幼兒衛生與保健”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21(28).
[3]龔樹媛.中職學前教育學生人格養成教育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29).
【作者簡介】姚金秀(1984— ),女,漢族,廣西桂平人,碩士研究生學歷,講師,現就職于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藝術設計。
(責編 楊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