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在學前教育教學專業中滲透現代教育技術內容的途徑及方法,提出教師要在內容整合、情境設計、活動組織、訓練推演等環節展開研究和應用,做好多點對接,確保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的順利融合,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專業技能成長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職 現代教育 學前教育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8-0150-03
現代教育技術有豐富的助學功能,教師要科學整合這些教學資源,為學前教育教學提供更多技術支持,滿足專業教育教學的現實需要,讓學生在多點對接融合中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專業技能,以適應未來就業的需要。要促進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的多點融合,教師要在融合原則、融合作用、融合方法、融合注意事項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究,以有效提升其融合品質,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學科的健康發展,為學生專業能力的順利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學前教育中運用原則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對接融合時,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則,以提升專業教學品質,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成長。現代教育技術追求輔助性、適切性、靈活性、滲透性,這也是現代教育技術滲透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教師要做好整合處理,確保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的自然對接。
一是輔助性原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對接時,需要遵循輔助性原則。學前教育教學需要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但現代教育技術不能取代學前教育教學,只能發揮輔助作用,滿足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現代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廣泛,教學信息搜集、教學情境設置、教學內容展示、教學訓練設計、教學活動組織等環節,都需要現代技術的支持,唯有擺正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助學作用。
二是適切性原則。所謂適切性,就是要做好教學規劃,對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手段適當應用,而不能完全依賴。學前教育教學專業教學對技術輔助手段的需要呈現個性化,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要做到適度適量,讓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學專業形成無縫對接。
三是靈活性原則。專業教學有不同技術需求,現代教育技術包含內容豐富,在進行具體融合對接時,要體現靈活性原則。信息搜集、內容整合、教程安排、活動組織、情境展示、互動交流等教學環節,都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從何處展開介入、何時介入、介入深度幾何,需要教師進行設計和選擇。
二、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融合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展開對接后,能夠提升學前教育教學效率,教師要進行清晰梳理和組織,讓現代教育技術成為學前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現代教育技術有諸多助學優勢,在促進學前教育內容整合、輔學設計、活動組織、訓練推演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進行理性處理和設計。
(一)促進學前教育內容整合
現代教育技術以多種形式呈現,其應用也體現在不同方面,教師在執行具體教學計劃時,要關注技術應用的輔助作用。學前教育教學專業有比較固定的教材,教師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專業內容進行搜集整合,勢必能為專業教學提供更多素材支持。網絡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手段,借助網絡展開教學資源搜集,不僅能夠為專業學習提供更多素材支持,還能夠開闊學生學習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借助網絡展開信息交流活動,與學生進行信息共享,也能夠為專業教學帶來更多幫助。
(二)優化學前教育輔學設計
在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的對接設計環節,教師適時推出一些輔助手段,能夠對學生的多種感官帶來沖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多媒體、電子白板、電腦、網絡、智能手機等,都屬于現代教育技術輔學工具,教師借助這些工具進行教學設計,能使學生的接受更為自然,其調度效果也更為明顯。特別是智能手機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也能夠成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早已成為生活常態,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課外借助手機開展翻轉課堂學習,搜集相關信息素材,展開網絡互動,都能夠帶來更多學習體驗。
(三)豐富學前教育活動形式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進行活動對接時,前者可以為后者提供更多技術支持,確保活動的順利展開。借助遠程教育手段展開觀摩學習、利用網絡搜集相關實踐信息、聆聽一線教師的授課音頻、觀看教學現場視頻、展開網絡交互活動等,都離不開現代技術的支持。現代技術無處不在,學生應用現代技術早已成為習慣,在專業教學中適時運用現代技術,這是自然而然的選擇。教師發動學生借助現代技術參與專業學習活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延伸學前教育訓練視野
在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融合專業訓練設計時,教師借助現代技術做具體輔助,能夠帶來全新學習體驗。素材搜集、實習體驗、生活觀察、社會調查、教學觀摩、課題研究等,都屬于學前教育教學專業訓練范疇,教師要做好匹配設計,為學生順利進入學科學習創造良好條件。教師科學理性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讓這些輔助手段發揮最佳助學作用,能有效延伸學前教育訓練視野。
三、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融合途徑
現代教育技術學科教學與諸多學科都有關聯和融合,體現學科的包容性,在與學前教育專業進行對接時,要注意從語言教育、健康教育、社會教育、藝術教育、科學教育角度展開技術支持,讓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形成多點融合,為學生專業成長創造良好條件。
(一)創設融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開始后,教師借助現代技術進行情境設計,能夠對學生形成感官沖擊,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導學階段,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滲透語言教育,勢必對學生專業能力成長起到重要輔助作用。圖片、視頻、動漫、音頻等信息投放,遠程教學、云平臺互動、網絡素材整合等,都需要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教師對這些教學輔助資源進行整合處理,能夠帶來全新學習體驗。
如教學中職現代教育技術《認識教學媒體》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閱讀相關內容,對媒體、教學媒體等概念展開解析,并利用多媒體對現代教學媒體選擇進行梳理:觀察這張圖片,了解現代教學媒體的主要輔助作用。學生開始觀察圖片內容,很快就做出回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都涉及教學媒體應用,唯有根據媒體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對接,才能形成教學媒體應用體系。教師借助媒體引導學生,對教學媒體概念和應用范圍進行介紹,給學生提供了直觀學習的機會。學生有學習認知積累,自然能夠做出反饋。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創造更多語言表達的機會,這是訓練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契機。
(二)整合融合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學習體驗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進行對接時,教師不僅要搜集教學內容素材,還要對學科融合信息進行處理,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準備合適的學習內容,體現教學融合對接特點。學生是學習主體,教師在組織學生展開學習時,要做好必要的學情調查,對教輔手段進行科學合理的篩選,以提升教學設計的適切性。
學前教育專業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踐應用,需要進行多點對接,特別要關注學生學習基礎。如教學《采集與制作文本素材》時,教師對學生文本輸入能力比較了解,先對幾種文本輸入技術進行歸納總結:文字輸入有多種形式,光學字符識別、手寫識別、語音識別等,都可以為文本制作帶來便利,光學字符識別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文本輸入訓練,學生都能夠順利找到輸入狀態。在素材采集教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教程閱讀、教輔材料梳理、網絡信息搜集,讓學生對需要的素材資源進行復制、粘貼處理,以便形成教學文本制作信息資源。教師對文字輸入進行梳理,對信息采集進行整合設計,可為學生創設更多學習體驗的機會。從學生的學習表現可以看出,教師的設計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中職學生大多對文字輸入比較熟練,教師讓學生進行文本制作不存在任何問題。
(三)運用融合教學媒體,啟動學生學習思維
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進行融合后,教師要對媒體應用做出理性設計,增加更多藝術色彩,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有積極幫助作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專業特點,學前教育教學有實踐要求,教師將這兩個學科進行融合時,要對學科切合點展開研究,對學生學習訴求進行分析,唯有找到適合的對接點,才能確保專業教學的有機結合。
如教學《認識多媒體課件》時,教師先利用電子課件展示來解讀媒體課件:電子課件大多以PPT為形式進行展示,在教學設計環節,教師對教材展開分析,將圖片、文字等信息進行電子化處理,形成幻燈片,在教學過程中展示出來,為學科教學提供輔助支持。學生對課件比較熟悉,經過教師介紹后,自然有了更系統的認識。教師隨即推出電子課件設計任務:選擇一個熟悉的主題為教學內容,自行組建合作團隊,制作一個電子課件,準備進行評選活動。學生對制作程序不是很熟悉,教師要進行具體引導,讓學生自然掌握多媒體課件制作方法。學生進入具體操作環節,教師不時做出指導,協助學生進行具體的操作。經過一番探究,學生大多能夠成功制作出多媒體課件,在展示評選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評比活動,對優秀作品給予獎勵,學習氣氛變得火爆起來。
(四)推出融合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現代教育技術專業教學中,教師推出一些教學活動任務,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歷練的機會,對促進學生專業能力成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學前教育教學專業,對現代教育技術有更高的依賴性,教師要借助更多輔助手段推出融合教學活動,為教學活動提供技術支持,讓學生在主動學習實踐中建立綜合能力。
學生對網絡課程比較熟悉,專業教學常常要運用網絡課程展開課外訓練,教師借助網絡課程展開具體設計和指導,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網絡課程的設計》時,教師先對網絡課程設計順序進行梳理,讓學生對課程制作程序進行具體設計。首先是教學目標的設計,針對網絡教學環境,設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其次是教學策略的設計,網絡教學有特定教情,教師與學生互動要符合網絡條件。再次是教學內容的設計,根據教學目標推出合適的教學內容,以滿足網絡課程的教學需要。最后是教學信息傳遞方式的設計,教師在進行具體教學時,要與學生展開多重互動,應用多種方式提醒學生關注,促進學生記憶,對學生多種感官造成沖擊,引發更多學習期待,不妨推出一些動態信息,讓學生展開互動學習,這樣可以提升教學品質。
(五)延伸融合教學訓練,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在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專業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有創新延伸意識,與其他學科進行對接,借助網絡信息手段展開延伸訓練,能夠帶來全新學習體驗。信息搜集、素材整合、網絡互動、網絡閱讀、模擬實訓、遠程觀摩等,都能夠為學科教學提供信息支持,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讓學生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展開對應訓練,以提升其專業技能。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資源整合,能夠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在教學《動畫資源的獲取、處理及應用》時,為讓學生了解動畫的形成過程,教師推出用Flash cs3.0軟件制作教學動畫學習任務。在動畫資源獲取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網絡搜集,學生對此比較熟悉,都能順利掌握要領。在進行Flash動畫制作時,教師與學生一起研究,逐漸梳理好操作步驟。第一步,前期策劃,明確動畫制作目的,以及動畫使用范圍,確定動畫的基本風格,設計出完善的動畫制作方案。第二步,搜集素材,根據策略方案展開信息搜集,并對相關信息進行篩選。第三步,制作動畫,對軟件展開具體分析,掌握制作要領,將策劃方案落實到制作之中,凸顯教學實用性。第四步,后期調試和優化處理,動畫播放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調整,讓動畫展示更為順暢。第五步,發布動畫,對動畫進行最后的處理,包括畫面處理和聲音配置,根據動畫用途進行對應發布,為教學提供直接服務。
當然,在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融合時,教師還要對相關制約因素做出理性判斷,及時進行應對和處理,讓現代教育技術發揮應有的助學作用,滿足學前教育教學的實踐需要。一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要體現教學輔助性。中職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對接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遵循輔助性原則,凸顯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地位。專業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設計的主導是教師,教學學習的內容是教材,教師在應用輔助手段時,要做到適度使用,而不能完全依賴。二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要追求內容對接性。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如進行學前教育教學環節設計時,并非所有地方都要滲透現代技術,而是要在教學素材整合、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情境推出、教學活動組織、教學訓練布置等環節做好篩選設計。三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要關注主體差異性。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要關注學生學習主體的需要,這是最為基本的原則。如學前教育教學專業學生學力基礎存在較大差距,教師要給學生更多學習自主權,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建立專業素養。
中職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的多點融合,教師要做好對接處理,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學作用、介入原則、應對措施、注意事項等展開深入研究,找到最佳融合點,以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強大的助學作用。
【參考文獻】
[1]湯杰,陳瑩.現代教育技術對師范畢業生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9(15).
[2]蘇倩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8(21).
[3]佘雅斌.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信息化改革與建設探究[J].廣西教育,2013(47).
【作者簡介】黃艷雁(1976— ),女,漢族,廣西桂平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副教授,現就職于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現代教育技術與學前教育教學研究。
(責編 劉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