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坤木
“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四大基本技能。在現代教育要求中,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很煩心,不知道從哪里開始,尤其是小學生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在激發寫作興趣上想辦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學期開始,筆者就制定了新的課堂規則,確定了總的主題“看,我們的新學期”,布置了一系列練習題:“我們班的變化”“我們的班主任”“新學期的新計劃”。第一,學生通過觀察新學期的變化,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寫出了一些好文章。通過評選一些優秀的作文進行展示,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辦大型活動,如歌詠比賽、運動會、兒童節和藝術競賽、園林活動、書畫展覽、手抄報比賽、學校開學典禮等,這些都是學生收集寫作素材的好機會,老師只需要稍微指導,學生就能寫一篇好文章。善于捕捉天氣的變化來書寫自然景觀的訓練。比如春天來了,讓學生在上學的路上注意春天的變化,根據春天的特點寫一首關于美麗春天的詩歌,也可以讓學生在霧天和雨中觀察,在網上學習或搜索相關信息。老師可以發表評論并寫下來。這樣寫的文章當然比課堂上想象的文章更生動。第二,學生們成為一個對自學感興趣的人,同時對自我表現感興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釋放自己的感情,重新認識自己與外界的關系,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也克服了消極情緒和惰性。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心寫作,寫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可以安排寫他最快樂的一天,他最喜歡的人,他最好的朋友,他與父母的關系等。
二、在積累寫作語言上做文章
當學生們寫作時,有的人總是搔著耳朵想一個例子,但是不知道該寫什么。他們認為生活是平淡的,沒有什么值得寫的。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校園里的一草一木,幫助學生尋找作文素材。例如學生在寫大自然的時候,老師可以帶學生走出教室,仔細觀察校園景觀,可以是一棵有年頭的大榕樹,也可以是門口生銹的鐵門,還可以是飄揚的紅旗。教師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充當歷史評論員,向學生講解這些事物,讓學生體會這些事物背后的故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看到的東西和老師講解的歷史,把自己的經歷寫下來。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課后回家,觀察家里的人與事,為以后的寫作積素材。注重人文景觀與自然美景,給小學生提供無盡的寫作素材,創造“無話不說”的欲望。例如引導學生進入大自然,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把自己觀察到的、觸摸到的、聞到的盡可能多地說出來,比如畫一張他們看過的東西的圖片,寫一兩個段落。第一步:帶學生們到田野里欣賞秋天,或者到蘋果園里觀賞水果;第二步:讓學生們仔細欣賞秋天的景色,畫一幅好畫。第三步: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筆記錄下所看到的,記錄下自己獨特的感受。
文章源于積累,這是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首先是語言的積累。一個人的詞匯與智商成正比,認知心理學認為 3~12 歲是記憶的最佳時間。所以筆者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本記錄累積的筆記本,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閱讀大量書籍,注意收集積累好詞好句,做必要的筆記,豐富自己的語言詞匯量。
其次是生活的積累。人生是一本既不會讀也不會寫的書。所以筆者注意引導學生們參加社會實踐,告訴學生作文是對生活真實寫照,幫助他們體驗生活,讓學生們周末在家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把做這些事情的過程寫下來。因此,學生寫的都是自己如何幫助大人做事的個人經歷和感受,這不但豐富了小學生的語言,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為小學生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在指導寫作方法上下功夫
提綱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和關鍵。教師應注意兩點:一方面,注意學生作文的編排。雖然在寫作前有大綱,但小學生經常忽略大綱,跑題偏離,因此教師應該及時發現并糾正。注意學生作文中詞語的選擇。寫作過程中難免出現“不正確”現象;在學生作文前畫一張“笑臉”,鼓勵學生自信地寫好作文,教師要記錄好學生寫作過程中常見的錯誤、問題或亮點,在以后能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作文進行講評。講評要講究方法。孟子認為巧匠能給人以規矩,但不是智慧,世界上有懂規則卻不能熟練的人,沒有規則就沒有熟練的人。梁啟超在《作文導言》中指出:“你能教的都是規則,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問題是規則。”因此,筆者認為“精進式教學,精進式講評”的重點應該放在作文結構和寫作方法上,讓學生學會自我糾錯。筆者的做法:一是讓學生邊讀邊看;二是分組閱讀、修改、撰寫評論;三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在點評的時候,教師的語言要有創新性、鮮活性和吸引力,使學生樂于看、樂于學,受到啟發;四是舉行“讀書作文”儀式,作文要兼顧優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儀式包括:學生大聲朗讀作文,評選“作文之星”,表揚優秀學生,最后,將小組的作文刊登在一份手抄報上,讓學生學會批改作文的技巧,養成自己批改作文的習慣,學會批改作文的寫作方法,獲得成就感。
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提高的閱讀能力。教育部編寫的教材強調“閱讀”,在教材編排上增加了“快樂閱讀吧”的內容,這個理念鼓勵學生閱讀,并在教學中推薦“1+X”教學法,這直接印證了閱讀的重要性。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首先,教給學生精讀的方法。精讀是高質量的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基礎;其次,教給學生略讀的方法。略讀是速讀,是粗讀。應該抓住重點內容精讀,而次要內容可以是泛讀。學生通過泛讀可以開闊視野,這種方式適用于閱讀校外書籍。第三,教給背誦的方法。閱讀和背誦在語言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每天堅持拓展知識面,增加閱讀儲備,培養良好的語感,可以提高思維品質,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通過教學方法的指導,輔以結構分析和學習后的點評,遵循一定的規律,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