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霞
一、教材分析
《小蝦》是統編版義務教育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四單元《奇妙的大自然》主體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通過對小蝦游玩、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課文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了解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一是通過學習,了解小蝦的特點,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懂得要愛護小動物。
二是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的含義,感受作者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小蝦的。
三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準備
課件(略)
四、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 欣賞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蝦圖。可別小瞧這些普通嬌小的蝦,那可是世界上最貴的蝦,都是“論只”來賣的,每只高達幾百萬元。這些蝦這么貴,是因為他們出自一個了不起的畫家之手,他就是我國著名國畫藝術大師齊白石,蝦是他的“發明”和“專利”,也成了他的“象征”和“符號”。他筆下的蝦栩栩如生,妙趣橫生, 堪稱一絕。
齊白石為什么能把蝦畫得栩栩如生,這源于他的細心觀察。為了畫好蝦,他不僅在院子池塘里養蝦,還常在畫案上置一碗清水養幾只溪蝦,日日觀察,了解蝦的結構和動態。他將蝦的進退,游的急緩,甚至斗毆、跳躍等情態統統收于筆下。他畫的蝦身似乎永遠是濕淋淋的,如同生活在水中,一張白紙就變成了一溪清水。后人評價別人畫的蝦是泥做的,齊白石畫的蝦是水做的。
2. 畫家畫蝦,作家寫蝦,這小小的蝦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魔力,讓這些畫家作家為之癡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堂去看看現代作家菁莽筆下的《小蝦》 。(上課)
3. 板書課題:小蝦。 (請同學們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想要讀好課文,得先掃除攔路虎,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這些詞語你都認識了嗎?
出示詞語,點名學生認讀。
2. 自由讀課文:把這些詞語放進課文,你還認識它嗎?出示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哪個自然段寫了小蝦的外形、哪個自然段寫了小蝦的活動?
(三)默讀課文,重點品悟
1.觀其形(外形)
這些小蝦,有的通體透明,像玻璃似的,這是才長大的;有的稍帶點灰黑色,甚至背上、尾巴上還積著泥,長著青苔,這是老的,大家叫它千年蝦。
(1)大家覺得這些小蝦怎么樣?(板書:可愛)
(2)出示小蝦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在描寫小蝦樣子時,作者還充分發揮了想象,進行了比喻,同學們找到相關的句子了嗎?(再讀句子)
(3)我們在寫作中應注意發揮想象,恰當比喻,使文章更生動。
(4)出示圖片,用“有的……有的……”造句。
2.察其行(動作)
缸里的小蝦十分有趣。它們有的獨自蕩來蕩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動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蝦,它們立即向別的安靜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氣似的,不停地舞動著前面那雙細長的腳,腳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這時碰到正在閑游的同伴,說不定就要打起來。小蝦的搏斗很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時還會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作者寫了哪幾種狀態下的蝦?(自在時、生氣時)
(1)自在: 抓住“有的 ……有的……有的……”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確實很自在。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這些小蝦還有的在做什么?
有的躲在落葉下玩耍,有的舉著鉗子在揮舞,
有的甩著胡須在跳舞,有的悠閑地吐泡泡。
同學們,你們想成為這樣的小蝦嗎?下面就讓我們也到水中自在地游一游吧!(出示海底圖片并配冒泡泡的聲音)不過去水里可有個規矩,就是老師說什么動作你就做什么,說停你就停,不然水里會有危險的,好嗎?
(2)多么悠閑,多么自在的小蝦啊,這時要是有人用小竹枝去動你,你會怎么樣?
(蹦、生氣)
你生氣時是什么樣子?
“腳末端那副鉗子一張一張的,胡須也一翹一翹地擺動著,連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樣子還挺可怕的,可我從你的語氣中沒聽出生氣了啊!你的脾氣不大。
再找個脾氣更大的小蝦。
預設一:你也挺溫柔,小蝦的脾氣都是這么溫柔嗎?他們搏斗起來會怎么樣?
(蹦出水面,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這么厲害的小蝦生氣了,誰再來讀它的樣子。(火冒三丈、怒火沖天、怒氣沖沖)
預設二:看樣子是真生氣了,聽出了你的憤怒。如果這時碰見閑游的同伴說不定要打起來。
(3) 比一比:我這只蝦也生氣了,可我生氣的樣子和你們有點不同,你來聽一聽哪不同?
師:腳末端那副鉗子張著,胡須也翹著,連眼珠子也突著。
(4)指學生回答,原文是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除了文字不同,這兩種生氣的樣子還有什么不同嗎?
預設一:學生能答出來,動的和靜的。
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我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體會兩種樣子的不同。
預設二:學生答不上來。
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我們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體會兩種樣子的不同。
指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動)

(5)教師總結:像這樣抓住小蝦的細節,“鉗子一張一張、胡須一翹一翹、眼珠子一突一突”,用生動的語言將小蝦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人如臨其境、如觀其貌、如見其行、如聞其聲之感,這就叫細節描寫。可見作者真是一位有心人,觀察得很仔細,才能寫得如此生動。
(6)找中心句:會讀書的人能把書讀薄,把句子讀短。第三段主要寫了什么?
(7)無論是悠閑自在的蝦,還是生氣的蝦,在作者看來都是如此的( ),這一段作者是圍繞哪一句來寫?
(8)這種能概括全段的句子,稱為中心句。這種寫作手法就叫先概括后具體,寫作結構是先總后分,這種寫法很多作家都會用到,如:布封的《松鼠》、老舍的《貓》、豐子愷的《白鵝》。光學不練假把式,我們也來試著用一用。請同學們看圖(出示金魚圖),讓學生試著寫一寫,寫完分享。
四、總結升華 ,體會情感
齊白石把蝦畫活了,菁莽把蝦寫活了,同學們也把金魚寫活了,這樣生動細致的描寫都源于細致的觀察,還源于內心深處的喜愛。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像這樣可愛的小生靈。如果我們都像作者愛護小蝦一樣愛護身邊的小動物,那么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加美好。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也會給咱們的生存帶來無限的樂趣。所以,同學們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也會有與眾不同的發現和成就。
五、鞏固提高,布置作業
1. 把課文中細致生動的語句抄在筆記本上。
2. 觀察熟悉的小動物,并進行細致生動地描寫。
六、教學反思
語文課標中強調閱讀就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同時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在教學時既要有知識的傳授,又要有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更要有做人的指導、情感的體悟,各方面應靈活交融、不著斧鑿,才能達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統一。本著對課標的理解,我在講授本課時,從小蝦的有趣和脾氣不好入手,抓住有關的句子和詞語,引導學生以情為主、細加體會、暢所欲言,強調從整體理解課文,既不脫離課文又不限于課文,注意了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將探究發現的閱讀主動權、空間占有權、時間支配權還給學生,充分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