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儀
廣東省2017年秋季開始使用統編教材,至2019年秋季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年級使用。教材由六個或八個單元組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主要有:我與我們(同伴、相處、家人、關愛),我們與社會(校園生活、家國情懷、田園生活、古典名著、革命理想),我們與自然(四季、大自然、動物、環境保護),我們與世界(世界之初、異域風情、藝術之美),我們與未來(想象、科普)。從以上人文主題可知,語文涉及生活的各方面,印證了“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源于生活”的說法。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集中在讀和寫兩個方面。單元課文落實“讀”要素,語文園地強化“讀”要素。習作則落實“寫”要素,遷移課文寫法。單元內容環環相扣,互相配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單元系統。因此,單元整合備課、教學,更利于落實“雙線”教學要求,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現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第八冊為例,簡析如何開展單元整合落實“雙線”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一、對單元整合落實雙線教學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統編教材圍繞“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雙線組織單元。這兩條線是并行、交叉融合的。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指出,備課、教學一定要先有整體感,不能教到哪里算哪里,教到哪里找一個教案或PPT就教了。這就提醒教師要用好教材,就要從整體著眼,除了解全套教材體系結構及內容編排的系統性,備課、教學時更要了解每個單元能力訓練的層次性和發展性,進行單元整合設計,教學才會更系統,訓練才更到位。教育家葉圣陶早年在《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中也曾強調:“課文無非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單元整合設計,落實“人文主題”“語文要素”雙線教學,是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
二、單元整合落實雙線教學策略
(一)單元內容整合,“雙線”教學并行
人文主題的感受與語文要素的落實是課堂教學重點,偏向哪一方都會失衡。因此,教學時既要避免脫離語言文字的內容感悟、道德說教,又要避免純粹語用的訓練。“雙線”教學著重于單元整體的建構,采用雙線并行、雙線融合的方式,為單元有效教學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的雙線并行呢?下面以第八冊第四單元為例簡要說明。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作家筆下的動物”,語文要素有兩個,一是“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二是“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在教學時,筆者立足雙線統一的教學理念,首先引導學生抓住事例,結合具體語句,在生活化的場景和語言中體會動物的特點,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其次,引導學生關注作家的表達。課后練習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滲透對表達方法的指導,教學時用好這個抓手,不僅引導學生體會作家筆下動物的不同特點,感受作家對動物的情感,還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感悟作家各具特色的寫法。如《貓》《白鵝》的明貶實褒寫法,《母雞》前后強烈對比的寫法,結合課后“閱讀鏈接”進行對比閱讀,領略“作家筆下的貓”的特點(如下圖),體會不同作家的不同表達。

(二)準確把握目標,聚焦“雙線”教學
統編教材以“雙線”組織單元的方式來編寫,目的是促進語文素養的培育以使其能夠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落地生根。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首先從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出發,關注學生終身發展所需的品格和語文素養。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時,要緊緊圍繞“雙線”進行研讀與考量,除了要把握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和年段目標外,還要認真研讀文本,借助“單元導語”“課后練習”“語文園地”等設置,將單元整體目標細化在具體的文本中,每一節語文課中,以實現單元目標的有效落實。
以第八冊第五單元《海上日出》一文為例,在以往教學中,這一課的教學目標通常被確定為“海上日出景色是怎樣的,作者是怎么寫的”;而在統編教材中,除了說出日出時景象,還要將“了解課文按太陽變化的順序寫景的方法”作為重點目標,這是對單元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的重要支撐。語文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知道寫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怎樣寫,寫得怎么樣。在品讀語言文字過程中,發現課文是按太陽變化順序來描繪日出景色,體現“雙線”教學交叉融合,讓課堂更有“語文味”。
(三)深入解讀文本,實現“雙線”落地
語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現。文本解讀除了抓住文本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還要考慮文本在單元目標中的達成作用,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引領學生掌握文本的表達方法,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受到文本人文主題的精神熏陶。
例如第八冊第七單元人文主題是“人物品質”。《古詩三首》《“諾曼底號”遇難記》《黃繼光》《挑山工》四篇課文從不同方面展示人的精神追求和高尚品格。研讀《“諾曼底號”遇難記》文本,發現船長哈爾威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品質,主要通過他的言語、神態表現出來。而《黃繼光》中的人物黃繼光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品質則是通過他的語言、動作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