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馥嫻
游戲教學應用應從多個層面考慮,它可以運用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法時,可結合相應的知識點創設不同類型的游戲,以增強游戲的多樣性與趣味性,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在游戲體驗中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
一、課前導入游戲,快速集中學生注意力
積極的情緒能夠促使大腦更加靈活,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識。在課堂初始階段,學生的注意力處于興奮狀態,難以高度集中地投入學習中。這時需要教師以更為科學的方式加以引導,促使學生能夠在此期間更好地將注意力遷移至課堂學習中。因此,課前導入環節的設計與運用尤為重要。以往的教學在這一環節多以提問和復習前一節課程的知識內容為主,這不僅乏味單調,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感,甚至會引起學生的負面情緒,導致學生降低與教師的互動興趣,課堂積極性不高,難以保持較好的學習狀態,不論知識的吸收還是學習興趣的培育都較為欠缺。基于此,教師可將小學生所喜愛的游戲引入課前導入的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更為高效地推動課堂教學。
例如,在進行“可能性”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設計“轉盤游戲”,讓學生轉動游戲輪盤并執行轉盤中的游戲任務。比如,在轉盤中設置兩至三種顏色,為每種顏色設置一個游戲任務,由教師轉動轉盤,當游戲指針指到哪個顏色區域時,所對應的學生則需快速回應任務內容。如指針停留在紅色區域,可讓第一排學生快速完成紅色區域的游戲任務,當第二次轉動轉盤后指針指向某個顏色時,由第二排學生完成要求任務……以此類推。當一輪游戲結束后,教師則可引入“可能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轉盤游戲”的活動中進行思考,結合教材設計的探究性活動,讓各個學習小組利用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小球、紙盒等進行試驗、記錄和分析。這樣,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更快地投入并參與課堂學習,亦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思考數學問題,并在摸球實驗中探析課程內的新知識。
二、運用數學游戲,增強課堂吸引力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能夠使學生快速接收并汲取知識,然而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不能長時間地集中精神。針對小學生的這一成長特點,教師需探尋更為貼合學生發展規律的教學方式——游戲,讓學生在無形中實現注意力的高度、長時間的集中,為知識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游戲化不僅能夠使課堂更具趣味與活力,亦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使得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具效果。因而在新知識的講授過程中,教師亦可在其中穿插并融入游戲活動,以增添知識學習的趣味,提高學生的探究欲,使其能夠在游戲的帶動下不斷地學習并掌握新的知識內容。
例如,學習“四則混合運算”部分,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故事模式下的闖關游戲,以小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為主要角色,設計故事情境為闖關游戲的背景,讓學生在情境情節中幫助動畫人物完成關卡。如設計“緊急救援活動”,讓學生在一步步關卡中解決任務問題,完成營救任務。結合“四則混合運算”的課程內容,教師可先設計簡單的問題,然后逐步推向混合運算,如第一關可設置簡單的加減乘除,第二關可設置連續加減或乘除,第三關設置兩種不同的運算符號,第四關設置混合運算,從第五關之后不斷地變換混合運算的類型,如應用題、一題多解等。在游戲的混合運算題目中,教師可為學生設計“提示”環節,依據游戲題目的數量設置提示的次數,讓學生謹慎使用“提示”的同時探索答案并完成游戲任務。如此一來,學生則能夠在游戲活動中更好地增強大腦思維能力,并能夠在有限的“提示”次數下,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與習慣,從而在自主探究中探索混合運算的方式方法,并在提示下提高運算的效率與正確性。運用游戲講授新知識,切實實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游戲過程中更好地學習新的知識,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三、練習中融入游戲,鞏固知識
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系統全面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學習新知識,也需要學生在不斷鞏固與練習中內化知識,深刻掌握知識。因而在教學過程中,除知識的教授之外,教師亦需要注重學生的練習過程,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習的有效性。以往的教學多是把大量練習作為知識鞏固的主要方式,不免有些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對于數學學科興趣逐漸降低,尤其在面對具有一定難度的應用類題目時,學生的消極心理更為明顯,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內化吸收。因此,教師需轉變方式,在游戲教學的引領下,教師將游戲融入練習過程中,以增添練習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中,更好地練習,實現知識的有效鞏固與吸收。
數學游戲有著較好的輔助功效,但其作用的發揮需要教師科學的應用,通過將游戲與數學的有機整合,全面滲透至教學過程,以提升傳統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教師在采用游戲教學時,需要關注游戲教學的總體設計,還需要注重游戲的多樣化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