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建設的發展迅速,市政道路施工測量的目的,是將圖紙上設計的道路設施的平面位置、形狀和高程標定在施工地面上引導施工,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跟蹤測量控制,使工程嚴格按照設計和規范的要求進行建設。測量是基礎性的工作,在施工組織設計和具體實施中被當作一項重要工序。以下在總結市政道路施工測量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分析現階段測量存在的主要問題,繼而提出提高測量質量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管理角度;市政道路;施工測量;質量控制
引言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我國道路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對道路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工程測量技術是工程設計、施工核心基礎保障,與工程建設質量密切相關?,F代計算機技術、GPS技術等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工程測量技術推廣及應用,為工程規劃設計精準性及施工質量提供保障。根據道路工程實際特征,利用工程測量技術開展測量工作成為現代企業的重點關注內容,應準確把握現代測量技術發展方向,選擇合適的測量技術,提升測量成果可靠性。文章闡述了工程測量內容及特征,分析其在道路工程實際應用,提出測量技術良好應用保障及前景。
1市政道路施工測量的內容
市政道路屬于城市建設的一類重點工程項目,為確保其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必須明確相應的測量任務與內容,最主要的測量內容如下。
1.1施工控制網的測量
我國市政道路的路線相對較長,其施工測量通常采取分段控制的方式,主要方法是在每段道路的兩端測定相鄰的固定點,將其作為已知點參與控制測量計算。控制測量一般包括導線網測量和水準網測量,施工單位首先進行已知點復核,結合現場合理布設導線點,再根據業主要求的導線等級測量導線,過程中檢查測角誤差、方位角閉合差、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等是否滿足規范要求,還要對水準點進行校對及加密布設,再根據水準等級的要求進行水準網的測算,確保水準點的高差閉合差不超限。
1.2各種過程控制的測量
縱橫斷面測量不僅是為了計算路基填挖方的實際工程量,它兼具復核作用,要將獲得的測量結果與設計圖紙上的數據進行校對,為準確計算路基填筑邊線、開挖邊線的放樣測設數據提供依據。中線放樣是為了在施工地面上描述道路直線段和曲線段的具體線形,邊線放樣則有施工紅線、填挖邊線、路基邊線、路緣石、人行道等內容;中線以及各種邊線還要結合工藝工序的具體要求進行恢復測量,并依據規范的要求確保放樣精度和施工精度,設置護樁和里程樁,以跟蹤控制道路的線形。市政道路較之其他道路工程,必須重視管網的施工,要在管井定位、井溝開挖、管件鋪設安裝等作業工序中進行精準放樣,還必須對一些重要部位或設施進行跟蹤測量,例如,邊坡的沉降位移監測,要進行周期性的觀測。市政道路施工全過程的定位放樣,若其結果與設計不符,應及時反饋,依據變更資料進行測量控制。
2道路工程施工階段實行測量工作的措施
2.1道路物軸線測量措施
道路物軸線測量是道路工程施工階段測量工作的重要內容。對地表標識測定道路物對應軸線,依據標識部位進行放樣操作。道路物軸線測定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借助指示紅線進行道路物軸線測定;第二種是觀察整理既定道路物群交互式關聯,最終確認道路物軸線。依據指示紅線測定道路物軸線時,需明確道路工程的設計是否與指示紅線沖突,項目技術人員應嚴格審查道路工程設計與紅線對應關系的精準度。對道路整體平面圖對應的坐標數值進行核查,核實準確后,再對指示紅線和道路物主要軸線進行核查。為了便于基槽挖掘后道路物主要軸線的及時恢復,項目施工人員應依據軸線位置實施打樁作業。依據現存道路物進行道路物軸線檢測時,需分析核實道路項目與現存道路物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坐標確定的精準性。可使用直角坐標法、平行線法、延長直線法復核道路工程的主要軸線。測定道路物主要軸線后,需在道路不同軸線相交處再次核實,再次核實時需對道路物軸線長度進行復核。在道路工程施工過程中,需依據控制樁做好方向軸線的測定。項目技術人員應做好道路物軸線的測量控制工作,保證道路物軸線測定數據結果的準確性。涉及深基坑的作業施工時,可將道路物軸線對應的控制點往外延伸5m,并設置龍門樁,同時對軸線控制樁進行保護。使用經緯儀實施軸線測定,利用鋼卷尺(長度是50m)對樁位、基礎梁結構、承臺等處進行放線,在基坑附近設置軸線木樁,使用拉線或小鋼尺等工具,確定不同位置的放線尺寸。
2.2控制網設置及測量措施
平面控制網多處于道路底部,有助于實現對道路物不同層的屋柱、墻壁等結構的控制。平面控制點埋在地表混凝土的上層鐵板中,上面留存有十字線標識,相交位置有一小孔,可將平面控制點作為中心點位。平面控制點常埋設于道路物底部地表混凝土的上面鐵板中,確保控制點位置的準確性。平面控制網的不同邊需和道路物軸線相互平行。對高層道路需做好細節測定工作,特別是相對復雜的相交平面結構,應依據高程控制網,使用經緯儀對不同層道路結構的平面部位進行復檢。
2.3道路工程基礎施工測量措施
基礎施工的測量是道路工程施工的重要檢測項目之一,包括挖掘基槽及基礎施工放線等內容。基槽挖掘時應控制基槽的挖掘深度,將基槽挖掘至規定深度時,使用水準儀進行數據測量,同時設定的水平樁有助于清潔槽底和實施墊層施工。完成基槽挖掘施工后,需根據控制樁的高度值檢測基槽挖掘的深度,并對基槽深度進行復檢,確定基槽的挖掘深度符合相關標準規定后,可實施墊層項目作業。設定道路物軸線時,若工程對精準度有較高的要求,可使用經緯儀實施測定,依據道路工程設計圖對軸線進行核檢,確保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符合項目設計要求。實施道路工程不同施工階段的基礎施工測量時,由于地表施工對道路工程的影響不同,項目施工場地的局限性可能會導致測量數據不準確。所以,在道路工程不同施工階段的基礎施工測量過程中,需校定測定儀器的準確度,同時確定施工測量標準,以保證測量數據具有較高的精準度。
2.4測量技術的運用前景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工程測量技術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1)信息系統。道路工程項目數據量大,且涉及范圍廣,需依托計算機技術,可促進項目有序推進。項目實際使用過程中,應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為工程測量提供便捷,確保其可高效與多種技術聯合,減少工程建設對環境影響。(2)多傳感器混合測量。多傳感器憑借自身優勢,成為工程測量技術發展趨勢之一,如將GPS接收機、測量機器人相結合,可實現大范圍工程測量目標。(3)大型復雜道路三維測量。工程測量實踐中,對數據的要求不斷提升,促進三維測量技術有效發展,工程測量實際應用過程中,逐漸改善傳統測量方式,趨勢三維工業測量及人體科學方向發展。
結語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將測量方法與工藝工序相結合,綜合考慮多方面、多環節的因素,使設計方案與施工效果高度吻合,并充分注重道路線形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則測量精度較高,測量質量也最終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論文結合市政道路施工測量的內容、現存問題,論述提高測量質量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論性,需要在實際應用中廣泛驗證可行性。
參考文獻
[1]高學芹.基于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道路工程測量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4):17-18.
[2]宋大川.工程測量對道路施工中工程質量的作用和影響[J].道路技術開發,2019(19):143-144.
[3]萬春水.測繪新技術在道路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思路分析[J].科學與財富,2019(3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