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失去語文味和課堂教學低效的問題,提出運用“五讀引領法”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種子課,以幫助學生深入研讀文本的策略,闡述以讀通字詞、以讀知大意、以讀解疑惑、以讀悟寫法、以讀促遷移的“五讀”步驟,并指出運用“五讀引領法”研讀文本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種子課 五讀引領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1-0068-02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種子課是指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以新課標為核心,專門針對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易把握的課,經過深度思考、持續實踐、不斷改進最終形成可供參考的有效課型。本文將以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紫藤蘿瀑布》為例,分析以“五讀引領法”構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種子課的策略。筆者在此把“讀”理解為閱讀的方法,即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其中“朗讀的形式”有很多種,如自由朗讀、指名朗讀、集體跟錄音朗讀、師生接龍讀、男女生賽讀、范讀、角色表演讀、齊讀、評讀等?!拔遄x引領法”重在體現“朗讀法”的運用。朗讀是表層、個別的感受,屬于感性認識,是認識的第一步;分析歸納,是對文章內容的深層、普遍的領悟,屬于理性認識,是對第一步的深化。學生只有反復朗讀,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才可能調動腦中已有的語言經驗,進入對文章深層、整體的把握。
一、“五讀引領法”的實施步驟
(一)以讀通字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由此可見,學生的識記字量和熟練使用字典、詞典習慣的養成離不開閱讀教學課的落實。在“一讀通字詞”環節,筆者采用自由朗讀和指名朗讀的方式。學生首先“自由朗讀”一遍新篇目,圈點勾畫出疑難字詞,再利用工具書讀通字詞。課中,教師落實檢查。下面筆者展示《紫藤蘿瀑布》第一課時預習檢測教學設計: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指名朗讀,再進行評讀)
迸濺 佇立 忍俊不禁 仙露瓊漿 伶仃 盤虬臥龍
2.理解詞義(指名翻譯,再進行評讀)
忍俊不禁
筆者挑選學生易錯的重點字詞,以“讀”檢測,就能化繁為簡,疏通學生字詞關。
(二)以讀知大意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厘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因此,筆者認為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要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讀”為引領,采用誦讀、速讀和默讀的方式,研讀文本,然后知大意。在此,筆者把“知大意”理解為了解文體、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理解主要內容,明確主旨。比如,在《紫藤蘿瀑布》第一課時“二讀知大意”環節,筆者這樣設計:
1.學習目標
(1)通過“誦讀”課文,能說出文章的寫作思路。
(2)通過“速讀”找關鍵性的詞語和句子,能說出作者的感情變化。
(3)通過“默讀”找出主旨句,并說出它的含義。
2.教學活動
(1)活動一(15分鐘)。檢測學生對文體、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的了解;給課文劃分層次。(聽范讀、集體跟錄音朗讀、師生接龍讀,生找關鍵句,抓關鍵詞,試著給課文劃分層次。)
(2)活動二(15分鐘)。讓學生討論:“作者在觀賞紫藤蘿花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為何會‘焦慮’和‘悲痛’?”“‘我’的心情為何會變得‘寧靜’‘喜悅’了?”(生速讀,自學,再與同桌交流,進行作品展示,找出規律,歸納方法要點。)
(3)活動三(5分鐘)。讓學生探討:“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主旨句如何理解?”(生默讀,自學,再與同桌交流,進行作品展示,找出規律,歸納方法要點。)
縱觀之,教學內容緊扣學習目標展開,學習目標確立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讀”為引領,教學內容步步落實學習目標,閱讀方法多樣化,研讀文本力求問題精練,挖掘深刻,雖是第一課時卻依然滲透著濃濃的語文味。
(三)以讀品情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因此,“品味語言”須被確立為學習目標,所教學內容將緊扣教學目標來展開,以“讀”為引領,采用跟錄音朗讀、個別朗讀、集體朗讀、男女生賽讀、師生接龍讀、教師范讀等方式,通過研讀品情味。比如在《紫藤蘿瀑布》第二課時,筆者這樣設計教學,引領學生通過讀品情味。
1.學習目標
通過品詞、品句,悟紫藤花之美、情之深。
2.教學活動
(1)讀一讀(10分鐘)
深情朗讀寫紫藤花之美的段落(2~6段),品花之美、情之深。(集體跟錄音朗讀,師生接龍讀,男女生賽讀,挑優秀選手示范讀)
(2)賽一賽(15分鐘)
請同學們賞一賞眼前這美麗的紫藤蘿花,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紫藤蘿之美的句子進行品析??梢越梃b以下句式來品析,看看誰的速度最快:這句話運用了? ? 手法,寫出了紫藤蘿? ? ?的特點,表現了作者? ? ? 情感。(自學,同桌交流,進行作品展示,歸納方法。)
在一次次朗讀中,學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感染。筆者注重引導學生品味、咀嚼詞句,努力創設情境,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生動的畫面。這樣的“讀品”教學環節既注重“讀美”,也突出“品美”。
(四)以讀悟寫法
文章寫法主要體現在文章結構、表達順序、表現手法等方面?!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可見,“體悟文章寫法”須被確立為學習目標,所教學內容將緊扣教學目標來展開,以“讀”為引領,采用默讀方式,研讀文章寫法。比如,在《紫藤蘿瀑布》第二課時,筆者這樣設計教學,以引領學生以讀悟寫法。
1.教學目標
體會托物言志的寫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蘿上的“志”。
2.教學活動(5分鐘)
作者用了多種手法來表現紫藤蘿花的美麗以及生命的頑強與綿長,同時抒發積極的人生態度。但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即通過描繪具體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思想,寄托感悟。
通過默讀探究寫作手法,可以借鑒以下句式來探究,看看誰的速度最快: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借? ? ? 抒發自己的感悟,表達? ? ? 人生態度?!拔铩奔? ? ? ,“志”即? ? ? 。(自學,同桌交流,釋疑)
教師引領學生探究寫作手法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側重其中一種來探究即可,以使學生積少成多,逐步掌握寫作手法。
(五)以讀促遷移
常用的遷移方法有三種,即引用遷移、感受遷移、反向思路遷移?!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笨梢姟斑w移”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遷移”即課堂教學環節中的“拓展升華”。如在《紫藤蘿瀑布》第一課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拓展遷移環節。
拓展提升(10分鐘):在人生的長河中,難免遇到挫折,讀了這篇課文,請結合自身的經歷說說你是怎樣面對挫折的?(師播放種子破土而出的短頻,生帶著問題觀看短視頻,書寫自己的見解。)
這樣設計旨在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品質。其實在每一節課后的10分鐘,教師都可以精心設計“拓展提升”環節,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感悟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運用“五讀引領法”研讀文本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運用“五讀引領法”引領學生研讀文本時,要注意下列事項。
首先,要立足教材中的經典問題。統編教材體現了國家意志,凝聚了專家智慧,反映了時代潮流,教師要用好、教好。如《背影》這一課,怎樣才能深挖文本,找到突破口?教師要立足于教材中的經典問題,讓學生探討:“寫父親買橘子的過程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這段文字中,父親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么寫得這樣細?我對父親的情感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教師從這些經典問題找到切入點,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設計問題要精煉。提出的問題最好是一針見血,牽一發而動全身?!豆枢l》這一課,教師可提出這樣精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閏土對‘迅哥兒’稱呼的變化,是為了批判什么?”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基本屬性,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都是在教套用方法,但如果教師僅僅側重工具性,語文課就失去了語文味。因此教師要以精煉的問題凸顯人文性,注重立德樹人。
最后,學生能看懂的地方就要回避。比如“《背影》中有幾次寫到了背影,有幾次寫到了流淚”這樣的問題,學生一看就懂,就沒有必要專門引導學生探究。教師設計探究問題必須是對學生不懂的地方才深挖。
為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導向明確,有可供參考的有效課型,教師在構建閱讀教學種子課時,應始終以新課改核心理念為引領,始終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始終以生為本,才不偏離統編教材教學的跑道。
【作者簡介】楊麗芳(1979— ),女,漢族,廣西樂業人,大學本科學歷,高級教師,初中語文教研員,廣西基礎教育青藍工程名師,首批百色市教學名師,首批百色市名師工作坊主持人。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改革、基礎教育教學、骨干教師培養。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