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禹豪
摘要:技術人員在實際使用網絡信息技術展開各項工作時,應結合各單位對電子化辦公模式的推廣要求,科學構建系統管理平臺,完善計算機的各項功能,確保各種軟件技術的應用價值能夠發揮出來,為日常工作提供便利。基于此,本文主要從保密屬性、完整性及可控性三個角度,介紹計算機網絡信息應具備的安全屬性,并結合常見的技術操作難題和網絡安全風險,找到工作的側重點,積極研究有效防范風險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網絡病毒;防火墻技術;殺毒軟件
目前,人們在生活及工作中都會嘗試使用信息技術來獲取、整理信息數據。實際上,新時期的信息技術應用范圍較廣,應用價值也比較高。但基于網絡環境存在一定的復雜性特征,在具體應用信息技術展開信息傳遞、存儲等工作時,存在一些風險問題,影響著信息的安全,需要技術人員及時識別并處理風險。
1.計算機網絡信息應具備的幾種安全屬性
在使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時,應當先根據網絡環境的特點,判斷電子信息數據應當具有哪些安全屬性,從中找出安全防范工作的側重點。
1.1應有保密能力
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中,實際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日常各項信息的處理工作時,會涉及到對保密資料的存儲和傳輸。因此,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礎前提就是要確保計算機網絡環境具有保密屬性,許多技術人員會選擇開發或引進具有加密能力的軟件,為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2信息要完整
完整性是網絡信息數據應具備的基本屬性,實際上也就是指數據本身的特性不能夠在授權之前被更改。這是信息數據從紙質資料轉變成電子版本后,應具備的特點。目的是避免工作人員在使用信息數據時,由于誤操作造成部分信息丟失、被篡改等情況,給各項工作的穩步開展造成不良影響。這也是影響網絡信息安全性的關鍵因素,需要技術人員提高重視度。
1.3要有可控性
對計算機的網絡信息安全給出兩個層次和方面的定義,一是物理層面的安全,這主要是指相關方面的系統設備以及設施不受到物理性的破壞;另一方面就是邏輯層面的完整、保密和安全。技術人員在實際工作時,應保障工作具有可控性的特點。這是規避安全風險,保障網絡穩定運行狀態的基礎前提。主要是指對網絡信息的傳播以及內容都能夠進行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并相應的提供保障服務,使得整個系統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保證安全運行狀態。新時期,要達到安全防范的目標,提升網絡信息的安全防御等級,必須要具備對各種計算機技術的操作能力,要完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推動現代化辦公模式的穩步開展。
2.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常見安全風險
2.1網絡病毒與黑客
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在運行期間,病毒入侵的概率較大,病毒會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到計算機網絡系統當中,對計算機系統、軟件進行侵害,并對計算機信息數據進行竊取和破壞。計算機病毒一旦入侵計算機,就會快速的在計算機網絡系統中擴散,對計算機網絡信息造成的安全威脅力是非常大的。此外,目前有一部分專門學習計算機技術的人才誤入歧途,成為了電腦黑客,專門在網絡上編寫程序,對系統發起攻擊,來竊取關鍵信息,由此就引發了信息安全風險。
2.2系統安全防御功能
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速率較快,網絡系統版本也在持續的升級改良,新版本的網絡系統安全防護效果也同步提升。但若是計算機網絡系統沒有及時的更新,就容易出現計算機軟件與系統不兼容,系統漏洞多等問題。導致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力度下降,病毒木馬更容易入侵。尤其是在安全防御系統功能不健全的情況下,無法及時排查出可能威脅計算機運行安全的隱患,增加了系統發生故障問題的幾率。
2.3人為操作問題
在工作中實際構建網絡工作平臺,進行現代化辦公管理工作時,容易由于人為操作因素引發安全風險問題。這與工作人員缺乏信息安全防范意識有關,部分人才不具備操作計算機設備展開日常各項工作的能力,使用計算機技術的行為不規范,出現了一些違規關機、違規插入移動硬盤的行為,這就容易增加系統運行安全風險的發生幾率。
3.針對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問題的安全防范措施
3.1使用防火墻技術
針對網絡病毒和黑客經常會對計算機系統發起攻擊的情況,要通過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來規避安全風險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系統當中啟用防火墻技術,依靠計算機系統自動化的進行風險攔截工作。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防火墻技術是現代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安全防護技術,安全防護效果良好,能夠將病毒、木馬抵擋在防火墻之外,不讓其進入計算機內部系統。防火墻技術具有監控和警報功能,能夠監控計算機運行動態信息,及時的發現病毒攻擊行為,對受到攻擊的計算機與整體網絡系統隔離,防止病毒影響整個系統的安全運行,能夠抑制病毒的蔓延。
3.2安裝殺毒軟件
要展開信息安全防范工作,應當在計算機系統中安裝殺毒軟件,設置相應的程序,讓系統可以自動查殺病毒。從而在第一時間發現系統在防御病毒方面存在的安全漏洞,提示用戶在使用計算機時進行漏洞修復,有效提升安全防范水平,保障信息傳遞、存儲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3.3規范人員操作行為
基于很多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都是由于人為因素引發的,因此,在實際展開安全防范工作時,應當結合各個崗位對計算機的使用需求,科學擬定管理計劃,規范人員工作行為。管理制度要結合國家針對網絡安全出臺的管理規定來優化,以保障管理工作具有可行性、規范性的特點。此外,可以在系統當中設定不同員工登錄系統的權限,最大限度的保障系統的運行安全。
3.4使用云存儲技術
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升級優化速度較快,新型技術應用的安全度更高。因而要積極采用新型技術來強化系統安全性。例如,云技術是現代新型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信息數據儲存空間更大。購買云服務器后,將重要的數據存儲在云空間,保證信息數據的安全性。相對來說,云技術空間的數據信息安全防護效果更佳。
3.5單獨備份信息數據
在系統空間有限的前提下,除了可以使用云存儲技術進行云端存儲,還可以使用移動硬盤、光盤來刻錄信息資料,完成對資料的備份管理工作,這是提升信息存儲安全的基礎前提。同時,應當通過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讓系統具備自動備份、恢復誤刪文件的功能,在減輕人員管理工作壓力的基礎上,保障計算機網絡的使用價值能夠最大化的發揮出來。
結語:通過引進計算機信息技術來構建健全的網絡結構體系,能展開智能化的數據分析、整理工作,并為信息的安全提供基礎保障。比如,使用防火墻技術、安裝殺毒軟件,都是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基于人為因素會對信息安全產生影響,因此,還要及時結合國家管理機制來完善管理條例,規范人員操作行為。針對計算機存儲空間的特點,還可以嘗試引進云存儲技術,并做好信息數據的備份,為電子化、智能化辦公工作的穩步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顏玲,彭維龍.基于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措施研究[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5):3.
[2]馮莉芳.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及防范措施解析[J].電腦樂園,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