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職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老師應明確其“變”與“不變”,這樣才可以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正確方向,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的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經驗,提出了新時代高職學生愛國主義“變”和“不變”的建議,以供相關教育研究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變”;“不變”
愛國主義是每一個中華兒女應該具備的基本情懷和基本情感。就高職學生來說,他們正是國家的寶貴人才資源,不僅承載著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還肩負著人民的重托和歷史的重任。因此,在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信念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讓學生形成強烈的愛國與報效國家的情感,真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達成奠定人才基礎。那么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之時,必須要把握其“變”與“不變”。
一、新時代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變”分析
1、時代內涵的“變”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愛國主義的內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展現出了新的時代特質和精神面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第一,更加重視中國夢。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受到了每一位中國人的關注。所謂的中國夢,即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正是當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所以,在高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思政教師應注重對國史、黨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講解,并要對當前我國面臨的復雜的復雜國際形勢,以及激烈國際競爭等內容進行細致的講解和引導,通過這樣的教育引導,可以讓學生更加重視中國夢的實現,并堅定不移的為之努力。第二,更加重視愛國奮斗內容的滲透。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愛國主義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在中華民族擺脫外來入侵之時,愛國表現為上陣殺敵,保護自己的國家;在新中華剛成立之時,中國的經濟需要大力發展,愛國表現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而當前中國已經得到了大力發展,在新時代的愛國應該表現為愛國奮斗精神,根據國家發展的需要,在該需要的領域和地方建功立業。因此,在高職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圍繞為什么奮斗、具體怎樣奮斗入手,讓學生在有了愛國奮斗的意識之后,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基。第三,更加重視開放包容新理念的樹立。在新時代的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之時,除了要讓學生堅定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之外,還應該讓學生將愛國主義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這樣才可以汲取其他國家的智慧、營養,促進學生政治素養的提高,讓學生真正成為新時代的愛國者。
2、實踐途徑的“變”
第一,建設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在對高職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院校應與企業、博物館、展覽館、革命基地等合作,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樣就能夠為學生提供考察、實踐、擔任講解員的機會,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將個人理想信念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的機會,通過創新實踐途徑,愛國情感會真正厚植學生心中。第二,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注重愛國主義教育和專業的結合;充分利用網絡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實現線上活動和線下活動的結合;校內外實踐活動的結合。第三,構建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可以借助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構建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氛圍。適合第二課堂的活動有很多,如知識競賽、講座、節日紀念活動等,這些活動都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其中,自然會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浸潤。
3、教學手段的“變”
第一, 除了常規的課件、視頻等教學手段的應用外,還應該借助學習平臺、成就展示類APP,在這類創新教學手段的支持下,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會持續提升,其效果自然更加顯著。第二,高職院校根據學生愛玩游戲、看小說等特征,設計和開發一些愛國類的各類娛樂軟件,這樣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愛國主義教育效果十分理想。第三,多引入一些網絡中熱點討論話題,在討論中做好及時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讓愛國主義教育彰顯出新的活力。
二、新時代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不變”分析
1、愛國主義教育主旋律的“不變”
為了在高職教育中體現出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第一課堂的緊抓十分必要。第一,注重灌輸式教學與啟發式教學的統一,以此來提升思政課堂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第二,發揮課程思政的引領作用。在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比重的增加極為重要。所以,除了思政教學外,還需要將思政進行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同時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愛國情懷。第三,加強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這里所指的思政教師隊伍,不僅包括思政教師,也包括各專業教師,應在積極學習和提升自我的過程中,成為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 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好教師,真正發揮好教師全方位培育學生的作用。
3、正確價值理念的不變
第一,加強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力度,在弘揚中幫助高職生形成堅定的文化自信;第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幫助學生樹立此價值觀,堅定價值觀自信; 第三,引入更多愛國的人物,將其榜樣示范作用發揮出來,助力正能量的傳播。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學校和思政教師應對愛國主義教育之“變”和“不變”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實施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將思政課以及課程思政的引領作用全面發揮出來,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讓愛國主義教育進入新的教育層面中。
【參考文獻】
[1] 郭玉偉.中國夢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45-46.
[2] 孫偉.中國夢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研究[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0):186-187.
[3] 付卓婧,常冬輝.上海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J].科教導刊,2020,(18):89-90.d
作者簡介:彭冰娜(1986.12-),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學士,四川城市職業學院致遠書院 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建設、學生工作活動研究。6CC267AC-55A2-474F-A06E-6D9CD5BBF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