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國民收支水平不斷提高,但也導致了一些特殊疾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在此基礎上,國內制藥企業勵精圖治,針對藥品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展開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提高藥品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在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藥品安全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因此,穩定的藥物制劑成為保證安全的前提基礎。本論文主要針對現階段藥物制劑的穩定性、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進行綜合探討,以期達到研究藥物制劑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實際目的。
關鍵詞:藥物制劑,穩定性,影響因素,解決策略
藥物制劑的穩定性是一個整體性概念,是藥物一種體外特性,即在藥品制備、貯存和臨床應用過程中,需要在藥品的生產、儲存和使用過程中保持相應的穩定性,其性能的穩定與否至關重要,這與臨床療效、病人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密切相關。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質量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醫藥工作者對藥品制劑的穩定性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藥物制劑的穩定性也得到了明顯的加強,但由于種種原因,有些藥物的穩定性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使得藥物治療效果下降,個別嚴重的甚至導致中毒事件發生。為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查閱相關學術理論和文獻資料,對影響藥物制劑穩定性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藥物制劑的穩定性及影響因素
1.1 藥物制劑的穩定性分析
就臨床用藥工作而言,該藥品制劑的穩定性是該工作安全質量和療效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從整體上來分析藥品制劑的穩定性,也就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及時的首要條件。在這一階段,國內醫療技術理念不斷精進,臨床上以藥物制劑穩定性為四類:化學穩定性、物理穩定性、生物學穩定性。第一類是化學穩定性,化學穩定性主要是指藥品性質發生變化的差異,其主要影響因素是正常情況下的水解、氧化等化學反應,臨床用藥過程中具體表現為有效成分減少、有害成分占比量增加。第二,物理穩定性,所謂的物理穩定性主要是指藥物制劑在物理形態上的穩定性,而物理變化則主要是指在形態上發生變化,物理穩定性變化的主要表現特征是外觀和氣味,另外還包括藥品的均勻性、再分散性以及溶解性等。三是生物學和微生物穩定性的變化,兩者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微生物對藥物的污染同樣會產生變質作用。
1.2 影響因素
從理化角度來看,藥物制劑穩定性的影響因素眾多,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但基本的可變因素卻很多,主要包括處方因素和環境因素。僅從處方因素來看,相對復雜的處方藥物制劑受到了更深的負面影響,這與處方、輔料、制劑的作用有很大的相關性。藥物配制的影響因素有 pH值、溶劑、緩沖劑、表面活性劑、離子強度等。所以從環境因素分析,它所涉及的內容相對于處方性因素來說,相對于處方性因素來說,更廣一些,但環境因素相對于處方因素比較容易理解。我們都知道,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光照、包裝材料等,不同的臨床護理環境會對不同劑型的藥物產生相應的正負極性影響。例如,一些特殊藥物的化學反應速度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溫度升高,特定藥物的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反應溫度降低,反應速度減慢。
可見,某些藥物具有一定的變化特點。影響藥物制劑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光線因素,比如維生素 A、核黃素等藥品成品對光線比較敏感,所以這種藥物遇上強光后就會產生化學降解現象。此外,空氣濕度與溫度對含烯醇類藥物,如腎上腺素和含烯醇類藥物,如維生素 C,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實際生活情況來看,大多數固體藥劑遇水后會發生大面積分解反應,甚至分解完全融化;包裝材料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最大,它與藥物制劑之間有很大的反應關系,從而切實影響制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 藥物制劑穩定性問題的解決策略
2.1 優化生產工藝
目前,國內一些制藥企業在生產工藝上缺乏合理性,降低了藥品制劑的質量。對此,制藥企業應切實提高自身生產工藝水平,完善生產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監管體系,作為提高生產質量的實際目標。
具體地說,易水解藥物制劑應適當地給予固體化,以固定該種藥物的物理形態,同時應結合藥物實際的不同用途,選擇合理的劑型,基于此,切實提高藥物制劑的穩定性。到目前為止,固定劑型主要有片劑、顆粒劑、針劑等幾種類型。此外,研究者也可以將易水解藥物和高吸水劑混合,但混合時要保證藥物和吸水劑配合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例如,阿司匹林腸溶片是以二氧化硅為干燥劑,混合二氧化硅和阿司匹林腸溶片保證了其穩定性;有些特殊藥品對溫度條件比較敏感,研發時應確定適當的儲存條件,并在運輸、儲存和使用過程中應低溫保存;某些特定的藥物制劑會受到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從而破壞了藥物制劑穩定性的制衡。在藥品制劑受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的情況下,研究者可采用包衣工藝進行生產和制造,如此,可有效提高藥劑對光、濕、溫等多種因素的適應性,使制劑的穩定性得到切實保障。
2.2 改善包裝及儲存環境
要保證密封,避免藥物制劑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同時,根據藥品制劑本身的特點,選擇適宜的包裝材料,如易吸水變潮的藥物,應選用防潮包裝,見光容易分解的藥品,包裝材料應采用深色、避光的包裝材料;易被氧化的制劑應充入適當的二氧化碳或氮氣;注意包裝材料應首先通過裝樣試驗,以保證包裝材料不會受到影響。注重提高藥品制劑貯存環境,保持濕度、溫度、光線適宜,保證制劑的穩定性。
2.3 制備穩定的衍生物
一般說來,藥物制劑的水溶性越小,穩定性越好,因此,將一些水溶性較大的藥物制劑制成脂、鹽、醋等相對穩定的衍生物,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穩定性,如將阿托品硫酸化制備成硫酸鹽,匹魯卡品硝酸化后制備成硝酸鹽,維生素 A、E制成醋酸酯,維生素C制成苯甲酸酯等,都能明顯提高藥物制劑的穩定性。
3 小結
藥物制劑穩定性對保證藥品質量和療效、病人用藥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藥物制劑從制備到使用的全過程中,應注意保持制劑的穩定性。但由于穩定性易受處方、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應注意改進藥品生產工藝和劑型、穩定衍生物的制備、包裝和儲存等,從而有效保證制劑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荊小芳.影響藥物制劑穩定性的因素[J].化學工程與裝備,2020(10):235-236.
[2]王亞如,李莉.藥物制劑穩定性因素及提高方法探析[J].人人健康,2020(02):252.
作者簡介:梁仕明(1990/9,男,安徽阜陽人,本科,研究方向:藥物穩定性影響因素,藥物穩定性問題及解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