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麗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應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產生的效果。方法:從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接收的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隨機抽取70例患者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各35人,對照組患者使用一般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使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83.69±3.46)分,對照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70.18±3.49)分,觀察組風險認知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8.37±1.63)分,對照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11.38±2.49)分,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保胎成功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保胎成功率為80.00%,觀察組患者保胎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應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對風險的認知水平,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有利于孕婦保胎,應廣泛應用在早期先兆性流產患者的護理中。
關鍵詞:風險管理護理模式;早期先兆流產;應用分析
前言
眾所周知,女性十月懷胎十分不易,在懷孕早期還會出現各種問題,先兆流產便是其遇到的眾多問題之一,此病主要出現在高齡產婦中,當其出現先兆流產時,陰道會出現少量流血,通常表現為暗紅色,還會引發腰背痛以及陣發性下腹痛等癥狀。由于高齡產婦的年齡較大,身體各項機能都在不斷下降,因此,其在妊娠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高于其他人[1]。隨著我國二胎、三胎政策的不斷開放,高齡產婦的數量不斷增加,從而使早期先兆流產的患者數量也不斷上升。大部分患者出現先兆流產癥狀后都會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從而會出現睡眠障礙,不利于患者的恢復。在臨床治療中,為了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使其獲得良好治療,醫護人員應對其應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從而提高患者的風險意識[2]。本文從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接收的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隨機抽取70例患者進行研究,探究分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應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產生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接收的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隨機抽取70例患者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對照組各35人。觀察組患者年齡在33歲到4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64±2.19)歲,對照組患者年齡在30歲到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46±2.71)歲;觀察組患者中有10人為初產婦,25人為經產婦;對照組患者中有13人為初產婦,22人為經產婦;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 P >0.05 ),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此組患者使用一般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風險告知等。
1.2.2觀察組
此組患者使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主要護理內容如下:①統計患者的基本信息,對患者風險認知程度以及接受程度進行評估。②為患者講解與其健康知識,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為其講解可能存在的風險,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③告知患者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運動,為了保證患者謹遵醫囑,應告知患者過度運動帶來的不良后果。④為患者家屬講解護理知識,通過家屬的幫助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⑤保證病房空氣流通,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⑥與患者進行交流,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患者因為情緒低落發生風險事件。
1.3 觀察指標
①風險認知水平
制定風險認知評估量表,內容包括風險應對措施、風險評估等等,將其發放給患者,告知患者如實填寫,滿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越高[3]。
②睡眠質量
使用 PSQI 評分機制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評估,共25分,患者得分越低說明其睡眠質量越好[4]。
③保胎成功率
患者出院后,應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進行回訪,觀察患者預后效果,計算患者保胎成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x2進行檢驗,組間差異值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風險認知水平結果分析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50.12±3.16)分,對照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51.36±2.63)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83.69±3.46)分,對照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70.18±3.49)分,觀察組風險認知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睡眠質量評分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18.35±3.16)分,對照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18.47±3.24)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8.37±1.63)分,對照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11.38±2.49)分,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保胎成功率結果
經過回訪,觀察組患者保胎成功人數為34人,保胎成功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保胎成功人數為28人,保胎成功率為80.00%,觀察組患者保胎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孕期女性來說,早期先兆流產具有較高危險性,其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風險,為了降低患者的治療風險,醫護人員應該使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提高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83.69±3.46)分,對照組患者的風險認知水平為(70.18±3.49)分,觀察組風險認知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8.37±1.63)分,對照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為(11.38±2.49)分,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應用風險管理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對風險的認知水平,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應廣泛應用在早期先兆性流產患者的護理中。
參考文獻:
[1]許笑蕊. 風險管理護理模式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 西藏醫藥, 2020, 41(4):3.
[2]張雙美, 吳寧. 風險管理在高齡早期先兆流產護理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20, 28(8):3.
[3]徐金花. 心理護理干預在早期先兆流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9, 006(030):116.
[4]郝雅莉, 郭倩倩. 早期先兆流產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 飲食保健, 2018, 5(048):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