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馨
摘要: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整體方案》的出臺對響應綠色發展理念,構建京津冀地區一體化綠色發展規劃,推廣京津冀城市群環保先行理念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文章從經濟發展、環境壓力、生態響應、資源節約四個方面衡量京津冀城市群綠色發展水平,主要結論有: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形式較好,但承載巨大的環境壓力,個別地區存在生態響應水平不足,資源利用率水平較低等問題。最后針對京津冀綠色發展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京津冀城市群;綠色發展;現狀分析
以綠色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建設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國進入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推動京津冀城市群建設一體化、協同發展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為發展“首都經濟圈”新的增長點,促進三地一體化建設,形成區域協同、兩核多點發展格局具有深遠的意義。京津冀城市群作為我國首都經濟圈,城市熱島效應顯著,能源耗損嚴重,環境問題突出,大氣污染已嚴重影響到城市及周邊地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態宜居城市建設迫在眉睫。綠色發展作為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推動經濟-生態系統協同并進,是解決京津冀城市群當前發展阻礙,建設生態宜居、環境友好城市,實現三地協同發展的戰略途徑。因此,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綠色發展現狀有利于發現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三地發展的薄弱環節,有助于提出改進措施及優化路徑,引領京津冀城市群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一、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理念雛形伴隨對傳統工業發展的質疑而產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工業進程加快,環境狀態惡化,為喚醒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卡遜以《寂靜的春天里》一文深刻批判人類的貪婪行為,過度追逐工業文明而造成的生態惡化最終將作用于人類自身,危及生存。隨后,羅馬俱樂部眾多學者的聯合著作《增長的極限》一文,再次警示人類資源有限,過度索取將造成地球資源的枯竭,人口、糧食、資源壓力問題凸顯,由此所造成的經濟-生態系統的惡性循環致使全球經濟體系面臨崩潰的局面,后果將不堪設想,“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便應運而生。20世紀90年代,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圖》一書中提出綠色經濟的概念,告別傳統工業“黑色經濟”發展模式,倡導能夠實現經濟與生態和諧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綠色發展理念形成的重要基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工業污染加劇,高污染、高耗能的經濟發展模式使我國生態貧困現象日益嚴重,制約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國步入新時代,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戰略指引。
二、京津冀城市群綠色發展現狀分析
綠色發展理念倡導以“環境友好”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經濟發展狀況、工業化進程中所面臨的環境壓力、政府生態響應程度以及資源利用能力作為切入點,衡量當前京津冀地區綠色發展現狀。
(一)經濟發展
2010~2018年京津冀地區與全國人均GDP變動情況如圖1所示。從其縱向發展水平來看,河北與京津地區人均GDP水平差距較大,而北京與天津兩市人均GDP相差無幾。2010~2015年間,天津市人均GDP略高于北京市,2015年之后,北京市人均GDP增速提升,反超天津,躍居第一位。北京與天津兩市人均GDP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河北省人均GDP近年來雖有所提升,但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逐漸拉大,仍處于追趕時期。從其動態變動趨勢來看,北京與天津演變趨勢大致相同,兩市人均GDP變動曲線增幅高于全國,河北省與全國起點水平相同,但其增幅略低于全國水平,使其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國差距拉大。
京津冀地區2010~2018年GDP增長率變動情況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京津冀地區與全國GDP增長率均呈現下降趨勢,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發展理念的轉變,由追求數量轉向追求經濟發展質量,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天津市GDP增長率遠高于北京、河北與全國平均水平,期初增長率為17.4%,期末增長率為3.6%,降幅為13.8%,降速居京津冀地區之首。河北與北京GDP增長率變動趨勢同全國增長率水平大致相同。2013年之前,河北省GDP增長率略高于北京與全國平均水平,在此之后,三者幾乎處于同一水平。整體來說,京津冀地區GDP增長速率領先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2010~2018年京津冀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變動情況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北京市遙遙領先于其他地區,力壓群雄,其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平均水平約為80%,北京市政府大力發展科技、文化創意產業,著力重視產業結構“高精尖”化,驅使產業結構合理化、高級化。河北省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約為40%,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河北省產業基礎較為薄弱。天津市與全國平均水平大致趨同,2016年之后,天津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增速有所提升,逐步加大與全國水平之間的差距。“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天津市積極對接、擴大與周邊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合作、產業轉移項目,為其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良好機遇。
(二)環境壓力
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工業發展不可避免對城市生態、環境、市容市貌產生影響,制約城市綠色化水平,采用工業廢水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業煙塵排放量三個指標衡量京津冀城市群所面臨的的環境壓力水平。
表1為2010年與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工業“三廢”排放情況,整體來看,工業廢水排放量較大的城市包括天津市、石家莊市、唐山市和保定市,2010年四市工業廢水排放量均超過17000萬噸;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較大的城市有天津市、石家莊市、唐山市和邯鄲市,2010年四市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超過130000噸;工業煙塵排放量較大的城市有唐山市和邯鄲市,且伴有逐年增大之趨勢。從工業廢水排放量變動情況來看,除北京市有小幅度上升外,其余各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幅3754.43萬噸,天津、石家莊、唐山三市工業廢水排放量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從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變動情況來看,各市改進趨勢明顯,平均降幅為52725噸;從工業煙塵排放量變動情況來看,天津市、石家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邯鄲市、邢臺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滄州市和廊坊市工業煙塵排放量均有上升之趨勢,相比之下,北京市降幅明顯,這主要得益于《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有效實施,北京市工業“三廢”整體改進效果顯著。京津冀地區工業基礎雄厚,是鋼鐵、化工、電力等眾多高耗能產業集聚地,整體來說,工業污染趨勢有所改善,但仍面臨較多問題,仍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地區亟待努力的方向。
(三)生態響應
森林是維持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區生態功能的綠色寶庫,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反映政府的環保投資力度,二者都是維持城市生態平衡的關鍵性指標。
表2為2010~2017年森林覆蓋率變動情況,整體來看,京津冀地區森林覆蓋率地區差異明顯,森林覆蓋率排名先后次序依次為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其中,北京市與河北省森林覆蓋率較為接近,天津市較其有較大差距,森林覆蓋率不及10%。從森林覆蓋率演變趨勢來看,河北省與天津市均有所提升,河北省提升效應顯著,北京市于2015年達到41%的水平之后有所回落,2017年的森林覆蓋率水平不及2010年。
表3為2010~2017年京津冀地區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變動情況,從其演變趨勢來看,北京市與河北省環境治理投資力度呈逐步加強趨勢,北京市期末水平約為期初水平的3倍,河北省約為2倍,天津市2017年環保投資額僅為71.2億元,相較期初109.7億元的水平,下降幅度約為35%。
由以上分析可知,天津市森林覆蓋率和環境污染治理投資指標相較于河北省和北京市而言,整體水平偏低,河北省生態響應指標均有改善趨勢,北京市環保投資力度持續加強,為其整體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帶來充足的保障。
(四)資源節約
單位GDP能耗為能源供應量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可以反映一個地區的能源利用效率狀況,利用單位GDP能耗這一指標來分析京津冀城市群資源利用效率和資源節約程度。2010和2017年單位GDP能耗變動情況如表4所示。由表可知,北京市、天津市、石家莊市、邢臺市、保定市、張家口市、承德市、滄州市、廊坊市、衡水市單位GDP能耗均有下降的趨勢,其中,廊坊市和北京市下降幅度最為顯著。相比之下,唐山市、秦皇島市和邯鄲市單位GDP能耗呈上升態勢,整體資源利用效率逐漸較低,資源節約程度惡化。
三、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通過分析京津冀地區綠色發展現狀,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京津冀城市群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京津冀地區仍面臨較大的環境壓力;天津市生態綠化水平及政府響應程度不足,與河北省、北京市仍有較大差距;京津冀城市群整體資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個別城市仍存在資源利用效率低、資源節約惡化之趨勢。
(二)建議
1. 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緩解環境壓力
京津冀地區應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發展綠色工業,提升綠色生產能力。通過改進產品生產工藝,優化產品結構,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通過提升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通過發展新型環保工程技術,改善固體廢物處置能力,完善末端治理渠道,緩解京津冀地區環境壓力。
2. 積極響應生態需求,維持生態平衡
按照《京津冀生態率先突破科技創新行動方案》要求,積極推進京津冀地區生態建設。雄安新區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載地,正以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綠色智慧城市,發展綠色、高精尖產業,形成人與自然發展新格局。通過提升生態防護、濕地保護、森林質量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創新生態屏障、優化生態空間、保護生物多樣性;強化生態保護領域標準實施,增強環保投資力度,促使生態保護進入良性循環。
3.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
深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城市協同發展,提升整體資源利用效率,針對能源開采,提升技術工藝,增加能源回采率;針對資源消耗,提升資源消耗管理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轉型步伐,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發展綠色經濟。
參考文獻:
[1]王會芝.京津冀城鎮化綠色轉型問題研究與實現路徑[J].當代經濟管理,2018,40(06):74-77.
[2]劉玉娟.浙江省綠色發展的統計監測方法與實證分析[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8.
[3]王永芹.當代中國綠色發展觀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4]郭艷花.限制開發區綠色發展水平測度與提升路徑[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8.
[5]李健,孫康寧.基于系統動力學的京津冀工業綠色發展路徑研究[J].軟科學,2018,32(11):113-119.
(作者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