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言
摘要:隨著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國有企業在體制改革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內部管理問題。內部審計作為國有企業防范內部風險的關鍵環節,對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能夠有效改善企業財務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對企業內部經營活動、管理活動進行監督評價,不斷完善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從而保障企業戰略目標有效落實。在國有體制改革過程中,內部審計開始由傳統報表舞弊審計轉向風險導向型審計。文章首先就內部審計風險種類及風險特點進行簡要分析,然后以某國有企業為實際案例進行研究,分析A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主要面臨的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風險防范對策,希望能夠為更多國有企業在具體實踐過程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對策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種類
內部審計風險是企業審計人員對企業財務報告進行審計過程中,由于主觀判斷或者報表本身存在重大錯報等因素導致審計人員作出不恰當的審計意見。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既包含審計人員主觀因素,同時也包括企業財務報告本身存在重大錯報等客觀因素。企業內部審計風險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一)審計人員專業能力導致的審計風險
財務報告審計過程需要較多的審計人員共同努力,由于審計人員專業能力存在差異,不同的審計人員主觀判斷及審計標準不同,因而在審計過程中基于自己專業能力判斷可能會做出不恰當的職業判斷,從而造成審計存在風險。許多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明顯低于外部審計單位,審計工作主要根據自身積累經驗進行判斷,由于勝任能力不足導致審計工作存在較大風險。
(二)企業多元化經營導致的審計風險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占據有利的市場競爭地位通過實施多元化的經營戰略,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并迅速占據市場份額,提高企業銷售業績。多元化的經營模式雖然能夠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能夠分散企業經營風險,增強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但多元化經營會給內部審計工作增加難度,提高內部審計業務的復雜性。例如,審計工作中通常需要進行抽樣,多元化經營會導致企業審計抽樣樣本量大大提升,增加了審計人員工作量及工作難度,可能造成較大的審計風險。另外,企業在開展多元化業務同時,業務相關規范及制度建設存在滯后,審計人員在具體審計工作中無章可循,導致審計風險提高。
(三)審計方法選擇不當導致的審計風險
審計方法種類較多,在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會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審計方法,但也存在選擇審計方法與企業經營狀況不匹配,導致審計得出不恰當結論。例如,應收賬款審計中不僅需要實施檢查程序,還需要實施函證程序,檢查應收賬款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從而才能有效降低風險。而在具體審計過程中只通過檢查相應合同及發貨單就得出不存在重大錯報風險的結論,會導致企業審計風險提升。
(四)企業固有風險與控制風險
固有風險與控制風險不受審計人員影響,審計人員只能對風險進行評估,而不能有效降低風險。固有風險獨立于審計之外,不受企業內部控制政策或程度等影響。例如,科技進步導致企業存貨發生減值,企業存貨計價存在風險。另外,控制風險是由于企業內部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缺陷,難以有效發現財務報告存在的錯報或者漏報。例如,由于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管理層凌駕于內控之上,管理層通過賬務調整,調節企業盈利表現。這種控制風險通常由于存在故意傾向,很難通過審計工作發現,從而導致得出不恰當的審計意見。
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特點
(一)客觀性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信息數據,由于會計科目較多,并且對應的內部控制較為復雜,在實際審計過程中不難進行全面審計,通常采取抽樣的方式從總體中選出樣本進行審計,根據樣本審計結果去推斷總體特征。在實際審計工作中選擇樣本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審計推斷結果,因而為盡可能降低審計風險,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盡可能增加樣本數據從而降低審計風險而不能消除風險。因而能夠看出審計風險具有客觀存在特性。
(二)普遍性
審計風險是根據審計結果與預期間的偏差進行判斷,在審計過程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存在風險,因而審計風險可能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再具體實踐過程,審計人員需要對企業生產經營每個環節開展審計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疏漏或者判斷錯誤就會影響最后的審計效果。因而能夠看出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
(三)潛在性
由于審計責任的存在,審計人員需要對審計工作、審計結論負責。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作出有偏差的職責判斷,但是未造成不良后果,也就不用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且最后得出審計結論存在偏差,從而潛在的風險難以轉化為事實,承擔的審計責任也難以轉化為事實。因而,審計風險實質上是潛在風險,通過顯化的方式才能轉變為真實風險。
(四)偶然性
審計風險由于受客觀因素影響,審計人員通過主觀努力也難以發現審計風險,從而接受報告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又無意承擔審計風險帶來的嚴重后果。正因為審計風險具有偶然性特征,審計人員才能盡可能規范審計操作,降低審計風險,得出恰當意見。
(五)可控性
審計風險雖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特征,但是可以通過審計人員努力及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從而提高審計的專業性及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控制審計風險。根據審計風險模型來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獨立于審計之外,審計人員可以通過控制檢查降低審計風險。另外,可以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提高內部控制質量,降低企業控制風險,從而降低審計風險。不難看出,審計風險具有可控性。
三、A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風險
A國有企業成立于1998年,位于湖南省長沙市。企業注冊資本3000萬元,擁有行業領先的工程技術團隊。企業內部共有216名工程技術人員,其中高級工程師共有39名,工程師118名,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等共計59名。企業擁有多項設計資質,形成了多元化的業務發展模式。
(一)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
從企業組織架構能夠發現A企業紀委與審計部門合并形成紀委審計部門,并且紀委審計部門與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相互獨立,均隸屬于總經理、副總經理管轄。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在實際審計工作中容易受到管理層的影響,對審計工作進行干擾,影響審計的獨立性與客觀性。而且,企業將紀委監察與審計工作結合,更加會影響審計的獨立性,進而影響審計結果。另外,從企業組織架構設置來看,紀委審計部門與企業市場部、財務部、銷售部、工程管理部等部門并列,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對其他部門進行有效監管,審計工作受到約束,從而影響內部審計效果,加大了企業內部審計風險。
(二)審計內容復雜,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A國有企業業務范圍較廣,企業工程項目較多,工程量大。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涉及到許多不同承包商及上游供應商。不同承包商之間承包項目及工程量存在較大差異,給審計工作帶來較大難度,從而增加了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另外,A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許多工作流程未進行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從而增加了潛在風險。例如,企業未制定工程簽證的審批流程、管理權限及相關責任的管理制度,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發生較多簽證。其中,2017年,A企業某項工程安裝標段,簽訂的合同價款為66.27萬元,但是在具體工作中發生33項簽證,導致企業合同費用增加超過30萬元。
(三)內部審計執行不力
A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對企業內部其他部門進行審查監督,并沒有實際管理權力,在實際審計工作中發現問題,內部審計人員將發現的問題告知總經理或者副總經理,由管理層進行處理,并未對相應的責任人進行追究及查找問題原因。由于A企業審計工作遵循傳統審計思維,主要對企業財務工作進行審計,而且審計工作通常只是進行差錯糾弊或者查漏補缺,采用事后審計方式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并未進行主動事前審計,從而降低審計風險。另外,A企業審計流程一直沿用企業成立時制定的審計流程,并未進行修訂完善,導致審計流程存在根源性風險。在具體審計過程中,A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未按照規章制度開展審計工作,缺乏剛性制度規范,容易誘發審計風險。
四、加強國有企業風險防范對策
(一)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
應當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保障審計工作不受職權及個人關系影響,提高審計工作的權威性,提高審計部門的職權范圍,從而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效果。A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導致潛在審計風險較大。對此,A企業首先需要將紀委審計部分成紀委部門與審計部門,并將審計部門直接置于董事會及下設審計委員會下,審計部門擁有監督管理層的權利而且能夠參與董事會有關事項商議。然后,要對企業審計部門職能及作用進行準確定位,適當賦予審計部門更多權限能夠對企業內部各個部門進行監管,提升審計部門的監管地位。另外,企業需要對審計部門進行規范約束,通過制度對審計部門的職權進行約束,從而有效發揮出審計監管職責。
(二)完善內審相關制度
要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相關制度,通過制度約束、規范內部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A企業應當結合實際業務,制定明確的審計工作計劃,明確審計人員的崗位職責、權限,從而將內部審計工作滲透到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管理活動,從而實現全方位、全面監管。然后完善內部審計回避制度,審計工作需要保持高度的獨立性與客觀性,根據審計準則要求,與被審計項目存在直接、間接利益相關的人員不得參與審計項目,從而避免審計工作出現徇私舞弊等行為,提高審計工作的公正性。要完善企業審計反饋制度,通過審計反饋制度對審計人員進行約束,允許企業內部對審計工作進行監督,提高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從而降低內部審計風險。
(三)加強內部審計執行風險管控
需要完善審計風險模型,企業需要對客觀環境與主觀環境進行分析,例如,A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數量、專業能力、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等,然后根據環境分析完善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主觀環境風險*客觀環境風險,從而有效降低審計風險。加強審計風險評估,不僅要對風險誘發因素進行分析,而且要確定實質性程序的范圍及審計重點,從而保障審計工作能夠全面、全流程開展。具體來說,從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以及風險控制提升企業風險評估。企業要改進審計方法,轉變傳統事后審計模式,將“經營審計”作為工作主要方向,加強企業事前主動審計,提前做好應對問題的預案,降低審計風險。
參考文獻:
[1]范晨驍,薛琦琦.內部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北方經貿,2019(03):83-84.
[2]王利娟.淺談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意義[J].中外企業家,2018(32):45.
[3]徐恩霞.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風險及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1):87-93.
[4]陳國靜.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風險和防范對策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9.
[5]李雪瑩,吳寶宏.國有企業治理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技術開發,2015,34(11):28-29.
(作者單位:云南興云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