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仲仁
【摘要】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小學教育過程中,廣大小學教育工作者應積極發揮德育教學優勢,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優秀道德品質,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從而真正促進小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小學生當前的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長遠發展帶來更多的裨益。在具體的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我們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能夠在更為注重實踐的學習過程中,取得了“以知促行,以形成知,知行合一”的學習實踐效果,并幫助學生將理念內化為自身的精神需求,外化為自身的行動自覺,整體性地提升了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成效。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道德品質;行為習慣
小學的德育教學工作,是為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關鍵性教育工作。在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具體開展過程中,小學德育教學工作者需要積極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育人導向,為學生提供利于學習、益于發展、便于運用的德育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過程中,盡早樹立遠大理想信念,積極發揮優秀道德品質素養,有效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利用德育教學工作讓小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
在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小學德育工作者需要有效利用德育教學手段,為小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這個理想信念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注重學生將自身的理想信念,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統一,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興趣愛好特點,樹立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與此同時,在為小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的過程中,小學德育教學工作者,還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樹立理想,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鼓勵學生勇于追求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在實現自身夢想的過程中,更好地將自身夢想的獨特性與社會的整體發展適應性相統一,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多元化發展作用。
例如,我們在對小學生展開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首先為學生明確了一個人只有擁有理想信念的支撐,才能夠在自身的前進道路上不斷激勵自己,不斷勉勵自己,不斷取得進步。小學德育工作者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去暢談一下自身的理想信念。如,學生A表示,他長大了要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筆者詢問學生A:“為什么要成為一名解法軍戰士呢?”學生A回答說:“他的太爺爺就是一名解放戰爭時期參軍的老兵。”在他的家庭中,處處保留著優秀的革命傳統。筆者對學生A的回答很是贊賞,要求他在今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以一名解放軍戰士的標準要求自己,積極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好在將來的發展過程中參軍入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又如學生B表示,她長大之后要成為一名歌唱明星。筆者針對學生B的理想信念,告訴她文化藝術領域的人才,是促進社會主義新文化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她既然要成為一名歌唱明星,就要牢記藝術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公眾奉獻出更為優質的藝術作品。同時,筆者還要求學生B,要成為一名歌唱明星,學習基礎也十分重要,希望她在當前階段刻苦學習,有效提升自身文化基礎,好在未來的藝術發展過程中,能夠獲得更為長遠的發展前景。
通過這樣的理想信念教育過程,我們充分肯定了學生理想信念的多元化發展,并引導不同的學生將自身的不同理想信念匯聚起來,從而與社會的發展需要相適應,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統一,為全體小學生都盡早樹立起了遠大的理想信念。
二、通過德育教學工作培養小學生優秀道德品質
小學生正處于道德品質初步發展成型的階段。通過小學階段的有效德育教學工作,小學德育工作者要培養小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當前的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長遠發展過程中,不斷獲得更為健康的成長與進步。對于具體的小學道德品質培養環節,應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教育,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能夠獲得更為全面的道德發展進步。
例如,我們在對小學生進行道德品質培養的工作中,首先對學生進行“愛國”品質的培養,引導學生觀看《大轉折》《大決戰》等多部愛國主義題材電影,并為學生講述“狼牙山五壯士舍身跳崖”“黃繼光舍身堵槍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等多個愛國主義故事,促進學生能夠認識到新中國是經歷了何種艱難困苦的革命過程才最終建立起來的;引導學生認識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之后,我們注重對于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以“孝道”教育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認識到“孝道”是一個人道德發展的基石,“孝道”的發展在家需要孝順父母及長輩;在社會上要忠于國家;在一個人的長遠發展過程中需要管理好自己。一個小學生只要有了“小心”,在家就能夠對父母孝順,在學校就能夠對師長尊敬,與同學相處時就能夠和同學友善,從而構建起人生道德發展的堅固基石。我們還為小學生指出,一個人的健全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要求學生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質的過程中,積極發展適應社會的能力,從接觸社會生活的點滴做起,積累自身的社會經驗,從而在今后的長遠發展過程中,能夠使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人才需要相適應,成為一名對于社會真正有用的人。
三、運用德育教學手段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
在幫助小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培養小學生具備優秀道德品質的德育教學基礎上,我們還注重運用德育教學手段,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促使小學生能夠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積累自身的良好品德,從而形成“積跬步以至千里”的長遠發展效果。具體而言,小學生在當前的小學學習階段,正是日常行為習慣開始養成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很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從而影響到他們今后的長遠發展。因此,在小學階段盡早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具體的日常行為習慣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對小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以及“勤儉節約教育”。在為學生明確可持續發展與勤儉節約的重要意義基礎上,組織學生結合自身生活中的事例,進行了充分的討論過程,幫助學生認識到了“垃圾分類”“餐桌上的節約”“低碳生活”等優秀的日常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接著,我們結合校園生活,為學生介紹雙面使用草稿紙等學習中的勤儉節約習慣,并引導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相互監督,共同構建綠色校園。然后,基于文明禮貌,引導學生從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做起,注重對于他人的尊重,避免學生說臟話或者侮辱他人的現象發生,從而為大家構建起文明健康的校園環境。最后,我們還引導小學生,養成科學健康的用眼習慣,在觀看教科書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觀看距離,堅持做眼保健操,在學習過程中注意用眼的勞逸結合,減少使用手機頻率,從而促使小學生能夠養成科學用眼的好習慣,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用眼健康。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發展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教育過程中,對于小學生開展積極的德育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促進小學生盡早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具備優秀道德品質,養成良好日常行為習慣。通過小學德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真正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長遠發展過程中,不斷獲得裨益。
參考文獻:
[1]苗種國.淺析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J].學周刊,2019.
[2]沈少珍.不忘初心立德樹人——小學德育教育的探究[J].科學咨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