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宋詞的欣賞與閱讀能夠使學生盡情地感受我國古文化底蘊,以此能夠促使學生的文化修養以及文化累積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及情感表達更加豐富,讓學生獲得藝術的感染以及熏陶,不僅如此,還能夠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力以及觀察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具備開闊的思路以及敏捷的思維,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基于此,本篇文章將針對小學宋詞的欣賞與閱讀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建議。
關鍵詞: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
一、 引言
在進行小學宋詞的欣賞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存在認知能力較差、學習經驗不足以及思維沒有獲得全面發展的特點,又因為宋詞存在一定的難度以及抽象性,所以在進行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不能夠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注重建立在小學學習階段學生的實際特點,以及宋詞的基礎上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有效性,進而使得宋詞欣賞與閱讀充分發揮作用。
二、 重視針對宋詞進行誦讀,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宋詞的欣賞與閱讀,誦讀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且針對處在小學階段進行宋詞的欣賞與閱讀來說,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在對宋詞進行誦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宋詞欣賞與閱讀熱情,激發學生的宋詞欣賞與閱讀興趣。通常所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以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都在強調誦讀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宋詞的欣賞與閱讀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宋詞進行誦讀。在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教學過程中常常運用到的誦讀方式如下所示:教師示范誦讀、學生自主誦讀、配樂誦讀、齊聲誦讀等。例如,在進行晏殊《浣溪沙》欣賞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配樂誦讀進行欣賞與閱讀,《浣溪沙》是作者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全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因此,教師可以運用《永遠愛你》為背景音樂引導學生進行誦讀。《永遠愛你》歌曲前面的節奏較為歡快,從輕松喜悅的情緒轉入后面悼惜殘春時的慨嘆,音樂整體的情緒變化非常符合《浣溪沙》。
三、 注重進行宋詞作品累積,奠定宋詞欣賞閱讀基礎
處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相對來說已經接觸了一定的宋詞作品,而這些宋詞作品就是學生進行新宋詞作品欣賞與閱讀的基礎,學生原本所累積的宋詞知識是引導學生進行新宋詞作品欣賞與閱讀的鑰匙,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宋詞作品的累積,進而奠定宋詞欣賞與閱讀良好基礎。其一,累積一些背景知識。宋詞是一個時代的產物,這種情況下也就意味著宋詞具備個體較為鮮明的價值取向以及情感傾訴,一定會存在時代的痕跡,而想要能夠更加準確地去了解宋詞,那就應該建立在宋詞時代背景下的基礎上,以及建立在作者創作的彼時彼境當中去欣賞以及閱讀宋詞。其二,累積特定含義的意象。古人在創作宋詞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都會將自己的情感隱藏在宋詞意象當中,因此。只有對宋詞的意象具備清晰的認知以及深刻的理解,才能夠領會到意象當中作者的思想傾向以及思想感情,這種情況下才能夠對于宋詞具備更加全面以及更加深入的把握。其三,累積欣賞與閱讀方法及其技巧。在此基礎上需要充分了解到宋詞的藝術手法以及結構,這種情況下當學生在面對宋詞進行欣賞與閱讀過程中就會有切入的角度。
四、 多種方法感悟宋詞情境,激發學生欣賞閱讀興趣
首先,運用繪畫感悟宋詞情境。繪畫是處于小學學習階段學生最為喜愛的活動形式,運用繪畫進行宋詞的欣賞與閱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欣賞與閱讀的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欣賞與閱讀宋詞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是開展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的有效手段。很多宋詞都是詞中有畫,融情于景,極其富有繪畫的美感。因此,在實際宋詞欣賞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繪畫以及宋詞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直觀地感受到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引導學生建立在針對宋詞理解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通過繪畫來描繪自己想象出的景象,進而直觀地感受宋詞的意境美。另外,不同的學生對于宋詞的理解是不同的,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想象力較為豐富大膽,對于繪畫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通過繪畫能夠加強學生對宋詞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宋詞欣賞與閱讀興趣,還能夠彰顯出學生的個性。
其次,在歌唱的過程中感悟宋詞情境。在現如今時代背景下,很多宋詞都被改編成為歌曲,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宋詞改編的歌曲,并且引導學生演唱宋詞改編的歌曲,通過歌曲的節奏以及音律等感受宋詞的情境。對于那些沒有改編的宋詞而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改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宋詞的欣賞與閱讀興趣,還能夠使得學生對宋詞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在進行《水調歌頭》欣賞與閱讀過程中,通過歌曲激發宋詞情感時,教師可以根據與其相配的曲調,例如,民歌、通俗歌曲、影視歌曲或者是兒童演唱歌曲等進行套曲,然后在套曲完成之后,進行嘗試演唱,在嘗試演唱成功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唱表演。
五、 運用宋詞開展寫作教學,提高宋詞欣賞閱讀效果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如此,實際上進行宋詞的欣賞與閱讀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進行語言的累積,而累積語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運用,不然,學生閱讀欣賞再多的宋詞也沒有現實意義,因此,在進行宋詞的欣賞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宋詞展開寫作教學,這種情況下不僅能夠將宋詞欣賞與閱讀的作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還能夠提高宋詞欣賞與閱讀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學生在欣賞與閱讀宋詞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擴寫、仿寫、改寫以及創造等寫作手段,使得學生能夠在全面了解宋詞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進而實現語言的累積以及運用。例如,在進行小學宋詞《蝶戀花》欣賞與閱讀過程中,在進行擴寫時,首先要求學生理解并且熟讀《蝶戀花》,進而避免在擴寫過程中出現不理解詞意的現象,在此基礎上,學生在了解詞意之后,將自己對于《蝶戀花》的理解寫下來,這種情況下就能夠成為一篇新文章。又如在進行改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蝶戀花》的創作背景、深度思想以及相關故事等將《蝶戀花》改寫成為現代文章。
六、 運用資料呈現教學方法,提高宋詞欣賞閱讀質量
資料呈現教學法是開展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的有效教學策略。在實際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過程中運用資料呈現教學法時,首先教師應注重收集相關資料,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作者的一段人生經歷當中或者是在宋詞特定的歷史背景之中進行宋詞的欣賞與閱讀,這種情況下學生才能夠更加準確地掌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進行小學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欣賞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資料呈現教學法進行教學,在此背景下,教師首先收集相關資料,然后為學生呈現相關資料,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公元1082年作者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蘇軾的年齡在四十五歲。在創作《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過程中正處于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兩年之后時間段當中。在創作時,蘇軾因為被貶,心中存在著無盡的憂愁,但是卻無從述說,于是蘇軾就開始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磯,赤壁磯風景壯麗,讓蘇軾感觸良多,所以寫下了這首詞。建立在資料的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之后,能夠使得學生走進蘇軾,走進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進而加深學生對于《念奴嬌·赤壁懷古》的理解以及感悟,促使學生對宋詞欣賞與閱讀質量的有效提高。
七、 開展宋詞欣賞閱讀活動,營造良好欣賞閱讀氛圍
開展宋詞欣賞閱讀活動是激發學生宋詞欣賞與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主動性的有效教學手段,不僅如此,還能夠營造良好的欣賞與閱讀氛圍,使得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到宋詞欣賞與閱讀當中。在此基礎上,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宋詞進行表演,表演既能夠符合處于小學學習階段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又能夠張揚學生的個性,還能夠使得學生深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當中,引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另外,針對宋詞進行表演,還能夠培養學生鑒賞宋詞能力,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以及形成。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宋詞欣賞與閱讀比賽。通過比賽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宋詞欣賞與閱讀積極性,不僅如此,比賽還能夠建立學生宋詞欣賞與閱讀的興趣以及信心,還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例如,教師可以選取宋詞如《江城子·密州出獵》開展朗誦比賽。教師準備與宋詞相關的問題,開展問題競答比賽,如說出宋詞題目,讓學生回答作者,或者是說出作者讓學生回答宋詞等。
八、 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教學,使宋詞欣賞閱讀走向深入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之后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已經獲得教師的廣泛運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學生以及教師的喜愛。合理有效運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還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有效提高,不僅如此,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進而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因此,在進行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運用小組合作探究進行教學。在運用小組合作探究開展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的過程中,首先教師應根據宋詞內容設計相關問題作為學習任務,然后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建立在小組的基礎上針對學習任務進行合作探究,進而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完成宋詞的欣賞與閱讀。
九、 總結
總而言之,宋詞欣賞與閱讀對于處在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文學素養有效提高,還能夠為今后學生進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重視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小學宋詞欣賞與閱讀教學策略,使得宋詞欣賞與閱讀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袁杰.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欣賞能力提高思路[J].北方音樂,2018,38(5):165.
[2]周海燕.撫琴聽雨落 品詞共欣賞——宋詞閱讀指導[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9(1):43.
[3]習銘艷.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欣賞能力提高策略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05(12):566.
[4]沈義芙.行為過程與情感脈絡——宋詞閱讀欣賞舉隅[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9(1):25-32.
作者簡介:
邢金田,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老君坡鎮謝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