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蓉 甘志云

【摘要】 隨著歐盟兒童睡眠家紡產品新標準的發布,對嬰幼兒睡袋產品設定了更嚴苛的安全性要求。廣大的生產商和供應商,需及時核查自身產品的安全性,降低產品出口受阻的風險。此文通過對標準要求的解讀,新要求的梳理以及國內外要求的差異對比,闡述了嬰幼兒睡袋安全性的重要性和品控方向。
【關鍵詞】 設計;安全;高熱;風險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1.001
Abstract: with the release of the new standard for children's sleep home textile products,stricter safety requirements have been set for infant sleeping bag product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the carding of new requirements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quirement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afety of infant sleeping bags and the dire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 design;safety;high heat;risk
嬰幼兒每天約3/4的時間處于睡眠中。在睡眠狀態時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對嬰幼兒的正常發育和功能完善至關重要。美國兒科學會2016年的統計報告顯示美國每年約3500名嬰幼兒的死亡與睡眠有關,包括嬰幼兒猝死綜合癥(SIDS)以及窒息和繩帶纏繞致死。早在1969年,國際上已對SIDS做了定義:引起嬰幼兒突然死亡的癥候群,死后經尸檢也無法確定死因的稱為SIDS。SIDS多發病于2周至1周歲嬰兒中,占該年齡段總死亡率的30%。全球范圍內的發病率約為1‰~2‰,幾乎所有SIDS的死亡都發生在嬰兒睡眠中。研究發現除了潛在畸形或大腦缺陷以及先天免疫系統缺陷等機體原因易誘發嬰兒猝死綜合癥,睡眠環境以及睡眠產品的潛在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誘因之一。
近年來,隨著育兒知識的普及,父母們也更多地關注嬰兒的睡眠時長和質量,盡力為孩子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使每年全球嬰兒睡中死亡發生率有明顯的下降。美國兒科學會2016年更新的嬰幼兒睡眠安全指南對于數據的逐年下降功不可沒,其中涉及睡眠環境和產品使用的建議如下:
1)一周歲以下兒童應采用仰臥睡姿;2)使用硬質的睡眠床墊;3)移除嬰兒床上所有柔軟的物品如毛毯、床單、被子、玩具等;4)父母和嬰兒睡覺同房不同床;5)避免嬰兒過熱睡眠和用物品包裹或覆蓋其頭部。
不難發現選擇安全的睡眠產品可以對兒童睡眠和健康起到很好的預防和保護作用,針對這些建議,選擇使用兒童睡袋是很有效的解決方案之一,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家長們為孩子選擇睡袋產品。
歐盟標準化委員會在2018年發布了3項關于嬰幼兒紡織睡眠產品安全性要求的新標準,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嬰幼兒睡眠環境中如化學品和微生物危害,可燃性傷害,高溫傷害,機械傷害等風險存在。其中EN 16781:2018(以下統稱新標準)就是針對24個月以下嬰幼兒使用的睡袋產品的安全性要求。
1 歐盟新標準要求
1.1 設計特征和物理機械傷害
嬰幼兒睡袋的機械風險和產品部件關系密切,從表1可以看到不同的部件的潛在風險。
要確保嬰幼兒睡袋的安全性,首先要從設計出發,兒童睡袋款式設計應盡量簡單,除必要的功能性附件外,不建議使用過多花哨的立體裝飾。此外,還需要注意幾個關鍵點。
1.1.1 控制睡袋領口的開口大小
小月齡的寶寶在睡眠過程中基本是雙手高舉上下舞動,雙腳蹬個不停, 穿著領口過大的睡袋時頭部可能滑入睡袋,這時就可能由于睡袋覆蓋嬰兒面部造成窒息的風險。因此需參考各月齡段嬰童的頭圍和頸圍尺寸來限制睡袋領口大小。目前絕大多數的睡袋都是以連體的前拉鏈或側拉鏈的方式來穿脫的,所以對于此類睡袋還應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因為拉鏈頭下滑而增大領口所引發同類的風險,建議使用反向安裝的開尾拉鏈可以很好的規避這一風險。 此外,為了減少窒息的風險,嬰兒睡袋不應有兜帽或其他遮蓋頭部的設計。
1.1.2 嬰兒睡袋上不應使用繩帶
歐盟關于童裝安全性要求的協調標準EN 14682,針對0~14歲兒童服裝各部位的繩帶做了嚴格的限制。同樣新標準也要求禁止在兒童睡袋上使用任何繩帶。睡袋肩頸部的繩帶,可能在嬰兒伸手,翻動時發生纏繞脖子的風險,對于24個月以下的嬰兒來說在沒有成人監護的睡眠狀態下一旦繩帶的繞頸,或將發生非常嚴重的傷害事故。
睡袋上的繩圈,帶袢以及環裝的縫制標簽等也是潛在的風險之一。嬰幼兒在穿著過程中手指無意識地伸入這些孔環中又未及時拔出,可能由于長時間纏繞發生血液不流通甚至更嚴重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因此需再次強調這些非必要的設計或元素盡可能的簡化或省略。
1.1.3 附件品質和固定工藝需控制
服裝附件的安全性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歐盟RAPEX預警系統上童裝等產品因小部件脫落易造成兒童吞咽阻塞的風險而被召回和通報案例比比皆是。新標準要求嬰兒睡袋上的紐扣,四合扣以及拉鏈等附件的附著力須達到70N。不能抓取的小部件則需經過重復洗滌確保其不會在使用時脫落。切記不要使用粘合等易自行脫落的工藝來固定附件,風險較大。當然附件本身的質量要求也要嚴格控制,避免使用易碎材料如木質,貝殼材質的紐扣,帶倒刺的拉鏈,四邊有尖角的魔術貼等容易劃傷嬰幼兒皮膚的附件。
1.2 化學和衛生學傷害要把關
歐盟一直以來對消費品化學品方面的控制主要是參考REACH法規附錄17的要求,新標準對睡袋產品的使用材料補充了可遷移重金屬,甲醛含量和阻燃劑的限量要求。對于所使用原料的衛生控制尤其是填充材料的衛生要求如羽絨填充物的清潔度,再生纖維填充物的追溯等也不能輕視。
1.3 易燃和過熱傷害的預防
織物易燃性也是紡織品安全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大部分的紡織品都屬于易燃材料,各國對紡織品的阻燃性能也有相應的法規要求,主要涉及服裝,床品以及家具面料等。在新標準出臺之前,出口歐盟的嬰幼兒睡袋通常會參照兒童睡衣自愿性標準EN 14878的阻燃要求來進行評估,即通過表面閃燃和火焰傳遞時間來判定面料的易燃性。新標準結合睡袋的實際使用對象和環境,因其主要用于24個月以下嬰幼兒的睡眠環境中,這個月齡段的嬰幼兒自主移動的可能性小, 直接火源的幾率相當低,因此僅對絨面織物的表面閃燃做要求進行評估。
過熱傷害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被引入新標準中。睡袋保暖性并非產品的發熱性能而是絕熱性,是通過將靜止的空氣捕獲在紡織品基材中而產生的。在測試中我們用熱阻單位來體現產品的絕熱性,熱阻單位代表在整個物品表面保持13°C溫差所需的能量。 熱阻值越高,則物品的保暖性越好。因此習慣上人們在挑選嬰兒睡袋自然都認為越保暖越好。其實不然,正常人體有體溫調節的功能,自身的溫度感受器在體內外環境溫度的刺激下,通過體溫調節中樞的活動,相應的引起組織器官活動的改變,從而調整機體的產熱和散熱的過程,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恒定的水平。而嬰幼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所以處于體溫過低或體溫過高都可能增加SIDS發生的幾率。因此新標準規定對于在室溫16~25 ℃環境中使用的嬰幼兒睡袋的熱阻值不能超過0.40 ㎡.K/W以此確保嬰兒處于舒適又安全的睡眠環境,同時生產商有義務在產品標簽或使用說明中向消費者提供根據不同環境溫度和睡衣穿著狀態選擇適合的睡袋產品指南。
2 與國內市場要求的差異
目前國內針對同類產品也有相應的執行標準,并且從材質上對產品做了機織和針織的區分,以2020年7月剛實施的機織嬰幼兒睡袋產品標準FZ/T 62039為例,標準在從化學,衛生,機械和阻燃等方面都做了要求,在設計上繩帶要求完全參考GB 31701童裝安全性要求標準。和歐盟新標準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月齡段覆蓋至36個月,未對產品設計(領圍)和過熱傷害做要求。標準差異的存在和國家,地區的傳統和習慣有關,但隨著國際化趨勢的深入和新育兒模式傳播,標準之間的差異也會越來越小。
3 結論
歐盟新標準對嬰幼兒睡袋安全性各方面的要求對廣大的供應商來說是不小的挑戰。盡管到目前為止該標準還未正式成為歐盟產品安全法2001/95/EC的協調標準,但是已經有很多歐洲買家開始參考這一自愿性標準并要求供應商提供合格的檢測報告。對于供應商來說,把產品安全放首位,充分理解標準要求,調整設計,嚴格品控是符合標準要求的必要條件,也是面對新挑戰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Textile child care articles-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for children's sleep bags for use in a cot:EN 16781:2018[S].
[2] Child use and care article-Safety of children's sleep bags-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BS 8510:2009[S].
[3] 進出口嬰幼兒睡袋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GB/T 23158-2008[S].
[4] 機織嬰幼兒睡袋:FZ/T 62039-2019[S].
【作者簡介】
周佩蓉(1980-),女,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為紡織產品質量與安全。
甘志云(1976-),女,工程師,學士,研究方向為紡織產品質量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