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市場分割會抑制企業高質量創新嗎?

2021-02-21 08:51:57呂越田琳呂云龍
宏觀質量研究 2021年1期

呂越 田琳 呂云龍

摘?要: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商品及要素市場,是實現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支點,同時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現代化體系建設題中之義?;谏鲜泄?007-2017年的面板數據,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研究市場分割程度對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影響效應,經檢驗發現:首先,市場扭曲顯著抑制了企業研發創新水平。其次,從地區劃分來看,相比中西部地區,市場分割對東部地區企業的研發帶來更大的負向影響;從分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相比來看,市場分割對位于較高金融發展水平地區的企業創新活動產生的抑制效應更為顯著;從不同的所有制看,相比國有制企業,市場分割對非國有制企業創新的負向效應更加顯著。此外,進一步從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帶來負向效應的影響機制來看,市場分割將會通過市場集中度下降和地區財政依賴性增強阻礙企業的自主創新。

關鍵詞:市場分割;中國企業;高質量創新

一、引言

現階段,我國已經由經濟高速增長邁向了經濟高質量增長階段,而經濟的高質量增長表現在方方面面,既是創新驅動型經濟的增長方式,也是依靠高效節能環保高附加值的增長方式;既以制造業的提質增效作為總體目標,又以構建以創新為關鍵結點的提質增效網絡鏈條為核心。從企業層面來看,創新發展體現在產品設計與生產、企業資產、企業組織架構、企業發展方式等諸多方面,而這一切都需要通過高質量創新實現轉型升級。2019年12月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要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主體,組織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尤為重要的是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一批高端的制造業基地。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創新及改革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重點任務的關鍵之一,要求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的水平,在若干領域構建開放、協同、高效的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和產業創新中心。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不斷推進,企業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新數量增速飛快。2020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68.3萬件,授權發明專利21.7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17.6萬件,國內企業占據了申請主體地位,可見企業創新在數量和規模上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發明專利申請量較大的企業已經成長為自主創新的領軍企業,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是企業創新互動不均衡不充分,對創新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層面,原創性成果較少,在關鍵技術上受制于人,在高質量的發展過程中,受企業創新水平及效率低下、核心技術“空心化”且依賴發達國家進口、產品結構長期處于低端鎖定、出口產品附加值低等現實困境羈絆,中國本土企業的高質量創新能力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尤其是,當前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省市政府對要素市場的管制問題,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地方政府合理調動區域內部資源,推動了經濟的短期增長,長期來看卻對企業研發創新發展帶來顯著抑制效果。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深化區域間的合作機制,不斷加快健全市場一體化體制機制,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地位,已成為打破當前困境,實現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關鍵著力點。2020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了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的方向及重點改革任務,并就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等方面作出部署,要求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實現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著力打通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營造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掃除阻礙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羈絆,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為此,本文將從中國市場區域內結構性失衡的現象中尋找致使企業創新發展陷入瓶頸的深層原因,從而為中國企業開展更高質量創新,激發企業創新活力與創造力,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向高質量邁進提供可能的思路。

銀溫泉和才婉茹(2001)最早從理論層面提出,市場分割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地方政府追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息息相關,是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同時財政拮據、政府機構人員冗雜以及傳統工業布局問題都強化了市場分割的傾向。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市場分割的形式已經由簡單的限制市場準入這種“硬”約束轉變為技術性壁壘這類“軟”約束,雖然市場分割不會對現階段本地區經濟增長帶來抑制作用,但是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已嚴重影響了要素市場的資源配置,長遠來看將帶來市場扭曲、經濟結構性失衡等一系列嚴峻問題。同時,以鄰為壑的市場分割政策造成企業在國外市場的交易成本相比于本土市場較低,企業將選擇利用具備出口比較優勢的國際貿易代替具有地方保護色彩的國內貿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提高生產效率與自主創新能力的意愿。根據亞當·斯密的理論,區域之間分工與合作的深化可以極大地提高區域生產力,進而為專業化分工提供空間優勢,使得不同區域企業之間深化分工與合作,形成互聯互動的關聯效應以及產業集聚效應,促使要素在區域經濟中自由流動,從而擴大要素市場的范圍,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同樣,只有不斷降低既定區域內的交易成本,區域經濟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張杰等(2010)的研究還指出,地方政府為獲得財政收入、增加就業等目標而推行的市場分割舉措將迫使企業更加偏好于使用有形的生產要素,導致企業開展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大大減弱。更有可能引發的問題是,市場分割促使中國企業相對于采用高風險的自主創新獲取利潤更傾向于利用市場分割帶來的尋租活動以降低成本提高總收益,這使得市場分割對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動力的抑制效應更加顯著。此外,茹少峰等(2018)指出若想實現新時代我國經濟系統的整體變革,從微觀層面必須依靠提高企業技術進步、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健全以全要素生產率指標為核心的考核體系,并以此作為我國未來經濟高質量增長的不竭源泉。

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實證層面上檢驗市場分割這一客觀制度環境的存在是否給中國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帶來影響,帶來的影響效應如何,且一并考察了市場分割所帶來的效應是否在不同所有制類型企業或所在區域的不同金融發展水平下有所差別,期望這些實證研究結果能夠為深入理解中國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打破當前企業創新高質量發展面臨的藩籬提供微觀層面的經驗證據,并就此提出行之有效的調整對策。目前關于市場分割對要素的影響效應的研究已相對成熟。與以往文獻相比,本文有以下創新:第一,在研究內容上,市場分割與企業創新均關系到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更是中國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現途徑,現階段如何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引導,推動本國市場向要素流動順暢、區域互補、經濟一體化發展已成為中國下一步經濟政策改革和調整的重心,推動企業創新高質量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與經濟緊密對接,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解決當前我國社會諸多矛盾的必然舉措。本文通過實證得出全面推進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徹底取消地方政府為了保護本地區經濟發展采取的市場分割措施已成為改變中國企業高水平創新能力滯后局面的政策著力點,為深入理解研究影響企業創新活動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市場化因素提供了經驗證據,從而令企業高質量創新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引擎。第二,在指標構建上,對于核心解釋變量市場分割指數的構建,本文在測算時進一步考慮了經濟在空間層面上存在的市場分割情況,相比多數研究僅僅考慮了相鄰省市之間存在的市場分割狀況,本文的測算分析更加全面、準確地評估了目前中國區域市場分割現狀。第三,機制分析上,本文還進一步考察了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可能的作用路徑,得出市場分割可能通過市場行業集中度下降、企業對政府資助依賴度增強兩個途徑阻礙企業技術創新的結論,為推進中國要素市場機制的改革、進一步夯實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體制基礎給予實證層面的支持。

本文將主要從實證上分析市場分割對于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各部分大致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主要回顧和梳理有關市場分割與企業創新的已有文獻并探討市場分割與企業高質量創新二者可能存在的關系;第三部分主要介紹計量模型的設定,所選取變量的測算方式及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來源;第四部分通過實證分析的方式得出我國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并針對得到的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以及分樣本回歸分析;第五部分將預期的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的作用方式加入模型進行作用機制檢驗;第六部分概括總結全文。

二、文獻回顧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只有將企業的技術創新作為發展源泉,推動制度體制的改革,經濟才能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發展。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制度創新,新時代要求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同時,企業自主創新可以賦予經濟新的發展動力,雖然我國企業創新呈現“井噴式”增長的態勢,但是創新的質量和結構仍有待提高。企業創新的高質量發展不僅意味著創新由簡單的低端模仿轉為全面自主研發模式,而且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轉向高質量、高效益、高附加值型,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資本等要素投入轉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市場機制與企業創新二者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為創新提供條件,企業創新助力市場機制更全面完善。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可以為創新提供良好的條件及平臺,打破企業創新發展中面臨的種種壁壘,使得企業在自由公平的市場體制機制下開展技術創新,激發和釋放其應有的潛能。從供給側來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可以集聚全社會的創新資源,促進社會資本的投資,加強對科創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創新服務,而要素市場信息不充分、不透明則會導致企業創新缺乏必要的市場空間,缺少完善和提升的機會,使得傳統供給模式僅僅重視數量,對企業創新產品的產業化成長更是帶來抑制效果;從需求側看來,只有破除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障礙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更高水平的需求,適應消費升級的新趨勢,進一步增強人民對經濟發展成果的獲得感,進而提高創新對于居民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支撐能力。企業的經濟屬性決定了其發展主要通過市場機制中的價格、競爭和供求發揮作用來調節供給與需求狀態,從當前市場機制條件來看,制約企業高質量創新的因素在于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尚未形成、部分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進程緩慢,市場機制對企業創新的推動作用難以得到全面的發揮。與此同時,企業的高質量高層次的創新將推動市場機制更全面完善,通過企業的技術創新帶動市場的制度創新,改革和建造更加平穩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市場制度。新技術新發明的廣泛應用滲透至各行各業,新業態與新模式方興未艾,推動科技成果和高質量創新成功的常態化要求發揮市場機制的自主性,強化價格發現和市場運行效率,因此成為推動市場機制變革的重要力量。

目前,關于影響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相關因素及其影響路徑,國內外學者已經開展了廣泛的探索。其中,一部分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影響企業創新的因素主要來源于企業內部,如企業規模、產權結構、管理層風險偏好等等;同時也有部分學者認為,企業創新的意愿及創新強度往往受到外部因素的重要影響,如稅收政策優惠、知識產權保護等要素均會對企業創新帶來促進或是抑制作用。

部分研究發現,影響企業自主創新的主要因素來自企業內部。Brown等(2010)的研究指出,企業的創新活動非常容易受到融資的影響,融資困難將會限制企業研發創新的開展,此外,外部股權在企業研發融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股票市場的發展可以通過增加企業的創新活動來促進經濟增長;Bler等(2015)從創新成本的角度出發,研究了研發成本沖擊對企業研發及企業績效的影響,得出規模效應促進了企業邊際利潤率的增加,致使企業有能力針對技術改進和產品創新進行研發投入的結論;聶輝華等(2008)首次在實證模型中選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樣本作為面板數據,通過Tobit模型實證得出企業自主創新與企業規模、市場競爭之間皆呈現倒U型關系,一定程度上的企業規模與市場競爭均能促進企業的研發創新,此外,雖然國有企業在開展研發活動的過程中相比其他所有制企業形式或內容更加多樣,但其創新效率相比其他所有制企業存在一定差距,組建大型企業激勵創新的舉措實際上效用是有限的;唐清泉和甄麗明(2009)采用實證的方式檢驗表明無論是薪酬激勵抑或公司管理層的風險偏好均會對企業的R&D投入水平產生重要影響,其中薪酬激勵的短期效果要好于長期,且薪酬激勵機制也會對風險偏好與R&D投入的關系產生制約;袁禮和許濤(2019)采用世界銀行中國企業調查數據,考察了銀行信貸、股權融資和內源融資等不同融資模式對微觀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異質性作用,基于信息不對稱和規模經濟的差異,融資模式對于不同規模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異質性影響,銀行信貸對小微企業的技術創新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同時,也有許多研究認為外部因素是影響企業創新的關鍵因素。Aghion等(2009)的研究發現,企業進入將會影響現有企業的創新激勵和生產率增長,當市場中出現潛在競爭者時,技術水平越先進的企業越有動力通過研發創新投資來規避競爭,保持市場壟斷地位;Bourlès等(2013)通過對1985-2007年間由15個經合組織國家和20個部門組成的小組的多因素生產率增長模型的估計,證明中間產品市場的不完善會抑制下游企業創新的動機,上游壟斷會提高上游中間投入品的價格,降低企業利潤水平,不利于下游企業的研發創新;朱平芳和徐偉民(2003)通過實證分析得出政府無論采用直接的科技撥款資助方式或者間接實施的稅收減免制度均會促使企業自籌研發資金進行創新活動,且這兩種方式可互為補充;李平等(2007)將自主創新細分為三個層次,實證得出對人力資本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會使國內研發投入和FDI溢出的國外研發程度對企業自主創新的貢獻增加;鄧悅等(2019)就“放管服”改革與企業人力資本、投資和創新進行的調節效應檢驗結果表明,“放管服”改革可能是通過促進企業創新活動進而提升企業經營績效;程欣等(2019)指出社保投入提升將顯著增強企業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有助于激勵和吸引更多高質量人力資本,從而促進企業創新能力不斷躍升。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主要是通過企業規模、行業特征、企業管理水平、政府政策等不同因素對企業創新的影響路徑進行分析,大多忽視了市場化因素特別是市場分割可能對企業創新強度帶來的影響。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市場分割的現實情況及其對貿易的影響已經進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現階段,總體看來中國國內市場整合程度呈現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各產業的區域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但仍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與市場分割現象且可能陷入相互市場分割的囚徒困境(Naughton,1999;白重恩等,2004;黃賾琳、王敬云,2006)。

近年來很多學者開始更加關注區域市場分割可能給經濟及貿易造成的影響。Poncet(2003)通過計算貿易壁壘綜合指標的方式分析和比較了中國各省1987-1997年間參與國內和國際貿易的程度及演變,發現中國各省在國際貿易中的更大參與程度與國內貿易流動強度的下降密切相關,地方保護主義下的市場分割,導致企業國內貿易的交易成本要遠遠高于國際貿易;Lee等(2020)考察了市場分割情況下中國民營企業尋租活動對其首次公開募股概率的影響,表明尋租支出水平越高,公司上市的可能性就越大,企業的尋租行為成為地區市場分割造成經濟效率損失的重要路徑。此外,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更有可能進行尋租活動,且開展尋租活動的程度大于非上市公司;陸銘和陳釗(2009)通過實證的方法分析探究了相鄰省份采取的市場分割政策可能對省市經濟發展帶來的效應,結果表明無論是對即期抑或是未來的經濟增長,市場分割均與其呈現倒U型的關系,且對于超過95%的觀察值來說,市場分割能夠促進本區域經濟的增長。此外,市場分割對經濟的激勵效應在對外開放水平高的地區更加明顯,這一結果論證了市場分割促使企業放棄國內市場而選擇國際市場追求國際貿易的規模效應,說明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市場分割的程度反而進一步加深了;趙玉奇和柯善咨(2016)通過構建新貿易理論下的出口模型檢驗市場分割與生產效率協同機制對出口的影響,結果表明市場分割不僅將使得國內聚集的規模經濟推進企業出口的能力降低,而且可能導致企業憑借自身效率增加出口的內在動力受到削弱,得出市場分割會對企業的出口產生扭曲激勵效應的結論;曹春方等(2018)通過實證發現在市場分割的情況下,短期內確實產生了一些實效:本地國有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長期貸款、支付更低的銷售費用從而提升其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以及提高本地區企業的生存能力,保證地方的財政收入,但從長期來看會導致本地企業創新能力下降;呂越等(2018)采用工業企業以及海關貨物貿易的聯合數據,得出市場分割會抑制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結論,此外,還利用中介效應構建機制證明其作用于出口企業國內附加值率的三種方式,即進口加工貿易比重提高、中間品進口增加與抑制創新。除此之外,相比加工貿易企業、國有所有制企業以及勞動密集型企業,市場分割對一般貿易企業、民營所有制企業、技術或資本密集型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抑制作用更為顯著;孫博文和雷明(2018)基于自由企業家模型,探討了企業家自由流動假設下市場分割對經濟空間格局的塑造機制,發現地方政府的市場分割將通過市場規模與企業集聚的中間機制對企業家收入產生影響,尤其是長期來看,市場分割所帶來的區際貿易福利損失要高于通過地方保護帶來的本地市場效應,不利于規模效應的發揮和長期的經濟增長。

最后,針對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問題,部分學者已進行了探討。Murphy等(1993)發現,存在大量尋租機會的國家,其企業會更有動力投資高收益的尋租活動,越來越多的資源和人才要素從實體投資領域轉移到非生產的尋租活動中,進而導致該企業創新活動的動力下降;Khwaja和Mian(2005)的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傾向于同掌握要素分配權的政府建立聯系,對于這些企業而言,如果能夠通過政府給的低成本要素獲得超額利潤,就會大幅抑制企業通過創新投入來獲得企業利潤的動力。而在中國特殊的所有制約束和政府調節資源及要素配置的情況下,究竟市場的分割程度是否對企業開展高質量創新帶來了消極影響,國內部分學者也已進行了相關探討。余東華和王青(2009)選取29個制造業行業的面板數據,采用實證模型得出了市場分割會導致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滯后的結論,一方面會減少企業創新凈收益,從而減弱企業創新的動機,最終可能使企業創新經費投入減少以及高技術人員比例縮減。另一方面,市場分割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拓展,影響企業技術生產效率的升級,從而降低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張杰等(2011)選用工業企業2001-2007年的數據作為觀察值,分析得出地方政府對要素市場一定程度的約束可能在短期內有助于地方政府合理分配資源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同時會對企業的自主創新投入起到顯著抑制效果;韓慶瀟和楊晨(2018)基于省級動態面板數據,詳細探討了消費品市場、資本品市場、勞動力市場以及總體市場的分割對高技術產業創新的影響機制,得出的結果表明:從市場整體層面看,總體市場分割將會對省市地區企業的高技術創新帶來明顯的負向效果,且資本品的分割、消費品的分割以及勞動力要素的分割同樣會帶來抑制效果。通過劃分不同的區域來看,總體市場分割、東部地區的消費品市場分割以及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要素的市場分割均對地區產業創新能力及效率起到顯著的負向效應。

總而言之,盡管當前已有諸多學者對市場分割與企業創新的相關關系展開探討與研究,然而,現有的研究未能全面考察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效率的影響。因此,本文從中國要素市場的市場一體化進程滯后于產品市場甚至是總體市場的一體化進程這一現實情況所帶來的市場分割狀況出發,實證研究市場分割程度是否對中國企業創新活動產生抑制效應及其作用機制。

三、計量模型及變量數據說明

(一)計量模型

根據已有關于市場分割與企業創新相關性的研究及分析,本文構建如下的計量模型來考察市場分割程度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影響:

(二)主要度量指標

1.市場分割指數(mseg)。目前,市場分割的程度一般采用貿易流量法、經濟周期法、生產法、價格法和問卷調查法等方法測量,相比較而言,價格法具備更加準確反映省份地區間市場分割程度的優點。但是已有學者很少針對有關中間品市場分割進行測算及研究,因此本文以Parsley和Wei(2001)、陸銘和陳釗(2009)以及盛斌和毛其淋(2011)價格法的思想為基點,構建了年份、省份、行業的三維(t×m×k)面板數據作為中間品市場分割指數,t表示年份,m為地區,k是某類產品。測算的原始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2007-2017年31個省份的行業出廠價格分類指數數據。

在測算過程中,本文不僅考慮相鄰省市,還包括了不相鄰的國內其他省市,從而考慮了經濟空間上的市場分割情況。此外,本文測算選取的商品種類數目較多,因而能夠更準確地反映區域間的市場分割程度。為保持數據的連貫性,本文選擇了統計年鑒中價格指數在2007-2017年持續統計的14類商品,包括:糧食、油脂、水產品、飲料煙酒、服裝鞋帽、紡織品、家用電器、日用品、交通通信用品、化妝品、中西藥品、書報雜志、燃料和建筑材料及五金電料。在測算市場分割程度時,本文根據盛斌和毛其淋在《貿易開放、國內市場一體化與中國省際經濟增長:1985~2008年》(2011)中采用的價格比的對數一階差分的形式來度量相對價格:

將相對價格取絕對值,以避免因地區位置順序不同而影響到相對價格方差,進而可以得到:

地區之間的晉升錦標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市場分割,而經濟變量是晉升錦標賽的考核標準,因此經濟空間上的分割可能是市場分割的主要表現形式,現有文獻在測算中國市場分割時只考慮了相鄰省份,因此本文借鑒盛斌和毛其淋(2011)將市場分割的測算范圍不僅限于相鄰省市,而是擴展為整個國內市場。根據式(3),樣本中2007-2017年455對省市組合,每個省市組合有14類商品,因此可以得到70070個差分形式的相對價格|ΔQkijt|。

2.企業創新(RD)。一般來說,企業創新活動往往通過創新投入水平(如R&D支出、R&D人員數)或是創新產出水平(如企業專利數、新產品銷售收入)指標來衡量,基于盡可能保留更多樣本的考慮,本文采用R&D支出的指標來衡量企業的研發創新水平,采用已有文獻中常選取的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作為衡量企業開展創新活動的變量,具體公式為: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企業研發總支出/企業銷售總額。

3.其他控制變量。本文選取了以下控制變量:(1)企業規模(Size)。對于企業規模和企業創新效率的關系,國內外學者并未得出一致的結論,一般采用企業收入、員工人數、固定資產來表示,考慮到企業研發強度與營業收入息息相關,故本文使用企業的營業收入取對數來作為企業規模的衡量標準。(2)企業資產負債率(DEB)。資本結構是影響公司行業競爭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企業為推進研發創新而對外融資將會使得負債增加,二者成正向變動關系。(3)資本密集度(Capital)。資本密集度反映了企業所屬行業的特性,通常而言,資本密集度這一指標越高的企業,其技術生產水平越高,進而開展自主研發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越高,本文中資本密集度變量采用企業固定資產凈額同企業職工人數的比值來衡量。(4)管理層持股(Manshare)。采用企業高管持股數量的自然對數表示。管理層持股在公司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無論管理層是否持股抑或管理層持股的結構都將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及其效率帶來影響。(5)企業所有制(SOE)。不同的企業在市場分割的情況下面臨不同的政策支持,本文將企業按照企業是否為國有企業分為兩類,并設置了虛擬變量,對于國有制企業該值設為1,而對于非國有制企業該值為0。

(三)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公司層面的數據是2007-2017年的上市公司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而宏觀層面的數據主要來源于2007-2017年的《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官網,總共得到8179個樣本,變量的統計描述見下表。

四、計量結果分析

本部分先是對基準回歸結果進行分析,進而針對模型設定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穩健性分析,驗證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最后就分地區、分金融發展水平以及分所有制下市場分割對創新的影響進行分樣本回歸檢驗。

(一)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了多維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基準回歸,得出的回歸結果如表2的第(1)列所示,包含了所有的控制變量且控制了省份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從第(1)列基準模型的估計結果可知,市場分割對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帶來了負向影響,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通過了檢驗,充分支持了本文上述的推斷,即市場分割具有扭曲效應,阻礙了企業研發投入創新進程;企業規模的擴大會顯著降低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即企業規模越大研發投入越來越少。這可能是由于越是大規模的企業越能夠運用與政府建立尋租關系的手段獲得要素扭曲租金收益,長此以往在要素市場扭曲程度越高的省份地區中進行研發創新投入的動力就越容易受到削弱和抑制(張杰等,2011);企業資產負債率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具有顯著的負向效應,即企業負債率越高,企業的R&D強度越低。這一結果與預期存在差異,可能是由于企業在債務約束的條件下相對減少了研發支出的強度;在市場分割程度越高的地區,資本密集度越高的企業越是不傾向于進行 R&D 投入。出現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資本密集度高的企業能夠創造更高的產值,更加能滿足區域政府招商引資的要求以及 GDP競爭目標的實現,通過建立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尋租關系獲得政府財政補貼和要素扭曲效益,從而沒有動力進行創新研發活動(張杰等,2011);此外,高管持股數量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存在正向的影響,因為高管持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研發創新活動中的代理問題,進而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提高公司績效水平(吳云端,2015);最后,估計結果說明市場分割的情況下國有制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要顯著大于非國有制企業。

為了避免核心變量之間可能存在逆向因果關系而導致內生性問題,本文采取市場分割指標的滯后一期及滯后二期代替原估計模型中的核心解釋變量,采用多維固定效應模型重新考察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如表2第(2)-(3)列所示,各變量的系數符號和顯著性并未發生本質改變,無論是當期亦或滯后一期或滯后二期的各省份地區的市場分割指數皆與企業研發創新呈現出顯著、穩定的負向關系,表明回歸結果具有相當的穩健性。除了引入市場分割的滯后變量進行替換之外,本文還借鑒Lewbel(1997)和張杰等(2011)的思想及方法,通過構建市場分割水平-市場分割水平的均值的三次方的指數作為市場分割程度的工具變量(IV)進行了兩階段最小二乘法回歸估計。回歸結果見表2的(4)-(5)列(第4列表示2SLS的第一階段回歸結果,第5列表示第二階段回歸結果),由第一階段弱工具變量檢驗結果可知,弱工具變量檢驗Cragg-Donald統計量為4039.74,遠遠大于10%偏誤下的臨界值16.38,因此拒絕弱工具變量的假設。此外,第一階段的Anderson canon. corr. LM統計量可以用來檢驗工具變量與內生變量的相關性,結果充分拒絕了原假設,表明本文選取的工具變量具有合理性。第二階段的回歸結果顯示,實證回歸中市場分割程度系數的符號和顯著性水平并未發生本質變化,因此本文的核心結論依然成立。

(二)穩健性檢驗

1.變換企業創新的度量方法進行回歸

本文首先以企業研發專利數量作為企業創新的替換度量指標,國內專利數的申請量和授權量是最能衡量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數據之一。專利數是計數型數據,故采用泊松回歸模型進行了回歸,由于企業研發專利數為非負且存在大量零值,因此還選擇Tobit模型再次進行回歸,結果見表3的第(1)-(2)列(第1列為泊松模型回歸結果,第2列為Tobit模型回歸結果)。此外,將企業進行研發創新的項目數作為度量企業創新的指標進行了Tobit模型回歸,結果見表3的第(3)列。回歸結果均表明,在替換被解釋變量以后,實證中的市場分割系數的符號和顯著性水平并未發生本質變化,本文的核心結論依然成立。

2.變換市場分割的度量方法進行回歸

本文以市場化程度作為核心解釋變量mseg的替換指標進行了穩健性檢驗,借鑒了張杰等(2011)對地區要素市場扭曲程度的指標測算方法,具體公式為:市場扭曲程度factor=(各省份地區總體市場市場化進程程度指數-要素市場市場化進程程度指數) /總體市場市場化進程程度指數,各省份地區的要素市場與總體市場化的市場化進程指數的原始數據皆來自歷年樊綱、王小魯等著的《中國市場化指數》一書。回歸控制了省份及年份的固定效應并聚類到省份層面,結果見表3的第(4)列。回歸結果表明,在替換核心解釋變量以后,市場扭曲程度系數的符號仍然為負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更加驗證了本文的核心結論。

3.分樣本回歸結果

上文中已經詳細的分析了市場分割程度對企業創新研發的影響,為了考察回歸企業的異質性特性,進一步考察模型的穩健性,本文將總樣本按照地區、各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狀況以及企業所有制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并檢驗。

首先,將企業按地區分為東部地區企業和中西部地區企業具體的劃分標準為: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部及西部地區包括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結果匯報在表4的前兩列。對于東部地區而言,市場分割程度對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依然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除所有權性質以外的其他變量也對企業R&D有顯著影響;而在中西部地區,市場分割程度對企業創新帶來的效應是正向的且影響不顯著。其次,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高低的衡量上,本文選取《中國地區金融生態環境評價》(2008-2009)中對中國30個省市的金融生態環境指數排名來界定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在做實際回歸檢驗時,本文以地區的金融發展水平的均值為分界點,高于均值的地區設定為高金融發展水平地區,低于均值的地區設定為低金融發展水平地區,具體估計結果如表4的第(3)(4)列所示,可以清楚看到對于位于高金融發展水平地區的企業來說,市場分割程度對于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具有抑制效應且顯著,位于低金融發展水平地區的企業回歸結果與之不同,市場分割對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的影響為負但并不顯著。最后,按照所有制類型進行劃分并做回歸,如表4的第(5)(6)列所示,對于非國有企業來說,市場分割程度、企業規模、企業資產負債率、資本密集度、高管持股數量都與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且符號均與基準回歸結果一致。對于國有制企業,市場分割程度對其研發投入強度不具有顯著性。因此市場分割在更大程度上是對非國有制企業的研發投入產生抑制效應,這一結論與前文基準回歸結果存在差異,據此,我們判斷:地區市場分割很有可能使得中國本土國有企業的發展仍依賴于企業低工資水平所帶來的低生產成本優勢,這也成為國有制企業創新生產的效率和研發投入力度不足的重要內部因素之一。

五、影響機制檢驗

那么,市場分割水平究竟是如何對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施加影響的呢?有關市場分割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現有文獻多是從市場分割扭曲資源配置效率角度出發,認為市場分割扭曲市場配置,進而抑制了企業的自主研發投入活動。一方面,從投入結構來看:首先,在地方保護主義和市場分割的情況下,地區間形成相互制約的關系,企業無法在總體市場上實現生產要素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進而使得要素的原材料價格相對上升,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及凈收益,最終抑制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劉鳳委等,2007)。其次,中國各地方政府為了財政目標實現和地方競爭力提高,給予出口企業各種間接的補助,使得資源等要素向出口生產部門大量轉移,從而削弱了本地市場一般生產部門的發展與轉型(張杰等,2010)。最后,資本品的區域市場分割使得企業與跨地區企業的合作減少,抑制了知識溢出,限制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創新交流。而勞動力市場上的市場分割限制了技術人才的跨區域流動,阻礙了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專業技術人才,從而對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韓慶瀟、楊晨,2018)。總之,市場分割在限制人才流動、技術共享與開發、資本運營順暢、信息互聯互通等方方面面阻礙了企業自主創新,進而對規模經濟和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從產出結構來看:受市場機制體制的影響,首先,本地區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科創成果無法順利地在總體市場上銷售,使得企業自主創新活動帶來的預期利潤下降,為企業自主創新帶來的推動作用削弱。此外,市場分割使得狹小的市場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門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拓展,越受地方保護的企業創新積極性越低,進一步會導致企業創新研發能力的下降(余東華、王青,2009)。除此之外,在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情況下,中國本土企業雖然利用低成本的優勢將銷售路徑由內銷轉為出口擴張,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國際貿易的總量規模,但是這類出口生產部門的產品附加值較低,實際上降低了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生產效率”門檻及遏制了企業向更高價值鏈攀升,阻礙我國企業核心研發能力的提高。而外資企業將會利用其技術研發、品牌、營銷渠道等優勢侵占中國本土高端市場,給本土企業帶來擠出效應,當競爭性產品流入受到嚴重限制的地區,當地的企業缺乏改善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導致生產力增長緩慢。更嚴重的是,外商投資企業強勢的進入掐斷了本土市場內部向中高端需求以及高端產業進行的轉變,最終影響到中國本土企業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甚至陷入全球價值鏈低端鎖定的困境(張杰等,2010)。

通過前文的文獻綜述,參考之前學者有關市場分割的影響因素以及企業創新的決定因素的相關研究,本文推測市場分割對于企業創新可能有以下兩種作用路徑:一方面市場分割狀況不利于市場集中和企業規模擴大,進而抑制了企業開展高水平研發創新的空間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在市場分割的條件下,地方政府可能加大對當地企業的扶持力度,而企業對政府的過度依賴很可能使其喪失創新研發的動力。因此,本文運用如下方程對上述的作用機制進行了檢驗:

上述(5)(6)兩個方程中Channelk表示兩種不同的作用機制,當k=1時表示地區企業市場集中度、k=2表示政府補助。 Xtki為其他對企業開展研發及創新可能造成影響的一系列控制變量,dk、ht分別為省份和年份的固定效應,μtki則表示隨機誤差項。對于企業市場集中度(Marketc),市場集中度是決定市場結構的最基本因素,采用通常使用的行業集中度(CRn指數)來測度,本文采用了行業的相關市場內最大的4家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的總和比例CR4表示行業集中度;對于政府資助(GOV),我們構建政府部門是否對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給予補貼這一虛擬變量來衡量,對于當年政府給予補貼的企業該值設為1,而對于當年政府未給予補貼的企業該值為0。先將測算結果以圖的形式來簡單說明兩個中介變量的作用機制,如圖1展示了主要作用機制,為后續實證檢驗提供了較為直觀的解釋:一方面市場分割使得區域間形成貿易壁壘,使得行業集中度下降,抑制了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的流動,進而抑制了跨地區大企業的發展,最終給企業創新帶來抑制效應;另一方面,在市場分割的情況下,本地政府基于保護本地經濟的角度考慮,會加大對當地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的資助力度,使得企業加強了對政府資助的依賴,導致創新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下降。

表5列出了市場分割程度對企業創新活動的作用機制的檢驗結果,其中第(1)-(2)列顯示的是企業市場集中度這個作用渠道的回歸結果,第(3)-(4)列顯示的是政府資助影響渠道的回歸結果。由第(1)列結果可以看出,市場分割程度與行業市場的集中度呈顯著的反向變動關系,這說明市場分割狀況加劇造成的地區性貿易壁壘延緩了跨區域、全國性大企業的發展(余東華、王青,2009),白重恩等(2004)的研究也發現在利稅率較高以及國有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地方保護更趨嚴重,產業的地區集中度也相應較低。第(2)列結果表明地區的企業市場集中度與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兩者呈正向變動,這一結果與現有的多數經驗研究是一致的,說明市場集中度越高,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就越強。故而驗證了市場分割使得行業市場集中度下降,進而遏制企業開展自主創新這個作用渠道。第(3)列的回歸結果顯示市場分割程度的加深會提高政府對企業的資助水平,而第(4)列回歸結果發現政府資助與企業的創新之間呈現顯著的負向效果并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故而表明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企業不傾向于進行 R&D 投入,驗證了市場分割將會通過提高政府資助水平抑制企業開展創新活動??偠灾?,影響機制檢驗的基準回歸結果與本文前面的預期相一致,市場分割可通過市場集中度下降、企業對政府資助的依賴程度加強兩種作用方式抑制企業研發創新的積極性。

六、結論及政策含義

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是確保我國順利實現供給側改革調整的重要環節,是助力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關鍵力量,也是提高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并向價值鏈高端邁進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不斷提升,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創新對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支撐的作用日益凸顯。 但是原有創新模式不能完全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要求,包括科技產出質量有待提高、核心技術對外依賴性強、企業創新不普遍、不積極等問題,從深層次的制度和制度環境來看,早期計劃體制下地區間長期存在的“以鄰為壑”市場分割狀況使得市場要素配置產生扭曲,導致政府與市場的職責錯位,對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活動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更是同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規律相違背。因此,本文基于中國經濟結構轉型這一現實背景,探究中國市場區域內結構性失衡與影響企業創新發展的深層原因,通過構建市場分割指數變量實證研究了市場分割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帶來的影響,合力探索如何助力企業高質量創新發展。通過一系列實證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結論:市場分割對企業研發創新活動存在顯著的抑制效應,且在后文考慮到模型的內生性問題以后,本文的實證回歸結果依然是穩健的。此外,市場分割對于東部地區、金融發展水平較高地區企業創新投入的負向效應更加顯著,相對于國有企業,市場分割對非國有企業的創新活動存在更加顯著的抑制效應。最后,本文還對市場分割對企業自主研發創新的作用機制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市場分割將會通過降低行業市場集中度和加強企業對政府資助依賴度這兩個路徑阻礙企業的自主創新。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高創新的質量和效率,已成為新時期有效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F階段如何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引導,推動本國市場向要素流動順暢,區域互補,經濟一體化發展,已成為中國下一步經濟政策改革和調整的重心。2018年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提出要放管結合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清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加快發布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提升企業創新創造的動力和能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著力在完善產權制度、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方面發力,在構建更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建設上用力,要求以高水平創新驅動締造新技術、新業態、新基建、新模式等新動力增長源,以改革開放形成微觀主體有活力、市場機制有效、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總而言之,推動我國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實現核心不在于“內外”,而是如何“循環”,只有打通要素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本國市場向要素流動順暢、區域互補、經濟一體化發展,才能激活中國各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企業產業創新,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因此,本文旨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探究中國市場區域內結構性失衡與削弱企業創新發展的深層原因,實證分析得出全面推進要素市場的市場化改革和進程,徹底取消地方政府為保護本地區經濟發展采取的市場分割措施已經成為改變中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滯后、部分行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這一局面的政策著力點。

本文的研究發現,地區間長期的市場分割現象的存在,將大大抑制我國企業研發創新能力的提高,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中國應穩步有序地推進市場化經濟體制改革,努力打破市場要素壁壘和制度分割對研發創新的抑制,優化升級要素結構,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最終推動產業創新及轉型發展。具體到作用路徑上,一方面市場分割形成的區域間貿易壁壘,使得市場集中度下降,抑制了各類生產要素的流動,最終抑制了跨地區大企業的規模發展,難以整合經濟資源和要素,形成一體化開放式的創新平臺,給企業創新帶來抑制效應,因此應當提高各個區域之間企業的技術協作水平,聚焦具有決定性、通用性、前瞻性的核心關鍵技術進行研發,同時推動企業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發揮在運營模式、組織架構、技術研發等不同領域的優勢,形成全鏈條、一體化創新模式;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在市場分割的情況下,基于保護本地經濟的角度會提高對當地企業的資助水平,使得企業對政府的依賴性加強,創新的能動性和積極性下降。為此,亟需打破企業對政府資源的依賴,充分發揮市場對企業創新的主導作用,著重于企業高質量創新能力的培育,依靠自身的特點和發展潛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此外,根據本文的研究,市場分割將對非國有制企業、東部地區、地區金融發展水平較高地區企業的創新帶來更加顯著的抑制作用,由此看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應當不斷推進這些重點領域的改革并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參考文獻:

[1]?白重恩、杜穎娟、陶志剛、仝月婷,2004:《地方保護主義及產業地區集中度的決定因素和變動趨勢》,《經濟研究》第4期。 [Bai Chongen, Du Yingjuan, Tao Zhigang and Tong Yueting, 2004, Determinants and Changing Trends of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4.]

[2]?曹春方、張婷婷、劉秀梅,2018:《市場分割提升了國企產品市場競爭地位?》,《金融研究》第3期。[Cao Chunfang, Zhang Tingting and Liu Xiumei, 2018, Market Segmentation Enhances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Products in the Market,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3.]

[3]?程欣、鄧大松、葉丹,2019:《更高的社保投入有利于企業創新嗎——基于“中國企業-勞動力匹配調查”(CEES)的實證研究》,《社會保障研究》第5期。[Chen Xin, Deng Dasong and Ye Dan, 2019, Is Higher Social Security Input Conducive to Enterpris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Enterprise-Labor Matching Survey (CEES), Social Security Studies,5.]

[4]?鄧悅、鄭漢林、郅若平,2019:《“放管服”改革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來自中國企業-勞動力匹配調查(CEES)的經驗證據》,《改革》第8期。[Deng Yue, Zheng Hanlin and Zhi Ruoping, 2019, The Impact of "Deregulation and Service" Reform on Business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s Enterprise-Labor Matching Survey (CEES), Reform,8.]

[5]?韓慶瀟、楊晨,2018:《地區市場分割對高技術產業創新效率的影響——基于不同市場分割類型的視角》,《現代經濟探討》第5期。[Han Qingxiao and Yang Chen, 2018, The Impact of Regional Market Segmentation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rket Segmentation,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5]

[6]?黃賾琳、王敬云,2006:《地方保護與市場分割:來自中國的經驗數據》,《中國工業經濟》第2期。[Huang Zelin and Wang Jingyun, 2006, Local Protection 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mpirical Data from China,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

[7]?劉鳳委、于旭輝、李琳,2007:《地方保護能提升公司績效嗎——來自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中國工業經濟》第4期。[Liu Fengwei, Yu Xuhui and Li Lin, 2007, Can Local Protection Improve Corporate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4.]

[8]?陸銘、陳釗,2009:《分割市場的經濟增長——為什么經濟開放可能加劇地方保護?》, 《經濟研究》第3期。[Lu Ming and Chen Zhao, 2009, Economic Growth of Market Segmentation:Why Economic Opening May Aggravate Local Protection?,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3.]

[9]?李平、崔喜君、劉建,2007:《中國自主創新中研發資本投入產出績效分析——兼論人力資本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Li Ping, Cui Xijun and Liu Jian, 2007,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R & D Capital Input and Output in China's Independent Innovation——Also on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

[10] 呂越、盛斌、呂云龍,2018:《中國的市場分割會導致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下降嗎》,《中國工業經濟》第5期。[Lv Yue, Sheng Bin and Lv Yunlong, 2018, Will China's Market Segmentation Lead to a Decrease in the Rate of Domestic Added Value of Enterprises' exports,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5.]

[11] 聶輝華、譚松濤、王宇鋒,2008:《創新、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基于中國企業層面的面板數據分析》,《世界經濟》第7期。[Nie Huihua, Tan Songtao and Wang Yufeng, 2008, Innovation, Enterprise Scale and Market Competition:Panel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Level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7.]

[12] 茹少峰、魏博陽、劉家旗,2018:《以效率變革為核心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The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Economy Centered on Efficiency Reform,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3.]

[13] 盛斌、毛其淋,2011:《貿易開放、國內市場一體化與中國省際經濟增長:1985~2008年》,《世界經濟》第11期。[Sheng Bin and Mao Qilin, 2011, Trade Opening,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and China's Inter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1985-2008,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11.]

[14] 孫博文、雷明,2018:《市場分割、降成本與高質量發展:一個拓展新經濟地理模型分析》,《改革》第7期。[Sun Bowen and Lei Ming, 2018, Market Segmentation, Cost Reduc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n Analysis of a New Economic Geographic Model, Reform, 7.]

[15] 唐清泉、甄麗明,2009:《管理層風險偏愛、薪酬激勵與企業R&D投入——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經濟管理》第5期。[Tang Qingquan and Zhen Liming, 2009, Risk Preference of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Incentive and R & D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6] 吳云端,2015:《高管持股、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來自創業板高新技術企業的經驗證據》,《財會通訊》第33期。[Wu Yunduan, 2015, Executive Stock Ownership, R & D Investmen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High-tech Enterprises on the Growth Enterprise Board, Communication of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33.]

[17] 余東華、王青,2009:《地方保護、區域市場分割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基于2000— 2005年中國制造業數據的實證分析》,《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Yu Donghua and Wang Qing, 2009, Local Protection, Regional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Data from 2000 to 2005,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3.]

[18] 袁禮、許濤,2019:《融資模式會影響企業技術創新嗎?——來自世界銀行中國企業調查數據的經驗證據》,《宏觀質量研究》第3期。[Yuan Li and Xu Tao, 2019, Will the Financing Mode Affec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World Bank Survey Data on Chinese enterprises, Journal of Macro-quality Research, 3.]

[19] 銀溫泉、才婉茹,2001:《我國地方市場分割的成因和治理》,《經濟研究》第6期。[Yin Wenquan and Cai Wanru, 2001, Causes and Governance of Local Market Segmentation in China,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6.]

[20] 張杰、張培麗、黃泰巖,2010:《市場分割推動了中國企業出口嗎?》,《經濟研究》第8期。[Zhang Jie, Zhang Peili and Huang Taiyan, 2010, Does Market Segmentation Promote the Expor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8.]

[21] 張杰、周曉艷、李勇,2011:《要素市場扭曲抑制了中國企業R&D?》,《經濟研究》第8期。[Zhang Jie, Zhou Xiaoyan and Li Yong, 2011, Distortion of Factor Market Restrains R & D of Chinese Enterprises,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8.]

[22] 朱平芳、徐偉民,2003:《政府的科技激勵政策對大中型工業企業R&D投入及其專利產出的影響——上海市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第6期。[Zhu Pingfang and Xu Weimin, 2003,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entive Policies on R & D Input and Patent Outpu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Empirical Research in Shanghai,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6.]

[23] 趙玉奇、柯善咨,2016:《市場分割、出口企業的生產率準入門檻與“中國制造”》,《世界經濟》第9期。[Zhao Yuqi and Ke Shanzi, 2016, Market Segmentation, Productivity Access Threshold of Export Enterprises and "Made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9.]

[24] Aghion, P., R. Blundell, R. Griffith, P. Howitt and S. Prantl, 2009, The Effects of Entry on Incumbent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1(1);20-32.

[25] Bler, E. A., A. Moxnes and K. H. Ulltveit-Moe, 2015, R&D, International Sourcing, and the Joint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5(12):3704-3739.

[26] Bourlès, R., G. Cette, J. Lopez, J. Mairesse and G. Nicoletti, 2013, Do Product Market Regulations in Upstream Sectors Curb Productivity Growth? Panel Data Evidence for OECD Countri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5(5):1750-1768.

[27] Brown, J.R., G. Martinsson and B. C. Peterson, 2010, Do Financing Constraints Matter for R&D? New Tests and Evidence, 2011 ASSA Annual Meeting Paper.

[28] Khwaja, A.I. and A. Mian, 2005, Do Lenders Favor Politically-Connected Firms? Rent Provision in and 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0(4):1371-1411.

[29] Lee, C. C., S. Ning, M. F. Hsieh and C. C. Lee, 2020, The Going-public Decision and Rent-Seeking Activities: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ivate Companies, Economic Systems, 44(1):1-14.

[30] Lewbel, A., 1997, Constructing Instruments for Regressions with Measurement Error When No Additional Data are Available, Econometrica, 65(5):1201-1213.

[31] Murphy, K. M., A. Shleifer and R. W. Vishy, 1993, Why is Rent-Seeking Costly to Growth,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3(2):409-414.

[32] Naughton, B., 1999, 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 Stanford University Publishing.

[33] Parsley, D. C. and S. J. Wei, 2001, Limiting Currency Volatility to Stimulate Goods Market Integration: A Price Based Approach,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34] Poncet, S., 2003, Measuring Chine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China Economic Review, 14(1):1-21.

責任編輯?鄧?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日本a级免费|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 日韩视频福利|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亚洲成人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成年人国产视频|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二|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欧美精品在线看| 亚洲欧美h|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亚洲第一成年网|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久久免费成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尤物特级无码毛片免费| 高h视频在线|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99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免费va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91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思思热精品在线8|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