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香
摘要: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為實現地理教學目標而采取的行為方式總和,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目前,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運用存在教與學相脫節的現象,部分教師忽視不同教學方法背后蘊含的深層意義,只注重講授地理理論知識,而忽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參與感和地理實踐活動。地理教學方法的革新需要加強教師技能培訓,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深化理解不同教學方法的內涵,將地理教學過程活動化,并嘗試在教學中開展多種多樣的實驗,積極融合本土資源開展課外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基于此,本文針對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引言
地理學作為基礎學科之一,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地理教學已與生活脫節。灌輸教育是教師直接實施,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所以實施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生命教育源于生命,高于生命,對高中生地理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生命材料,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探索地理的欲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1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那就是生活化教學模式。會更強調與師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多更好的互動,促進學生和老師和諧發展共同進步。一方面,學校是為了幫助學生學校建立的。所以學校和老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事物的出發點應該是從學生的角度開始。將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以及生活應用能力放在第一位。然后立足于社會實踐活動上。幫助學生進行學科基礎知識的鞏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領路人。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學生走在同一道路上。幫助學生進行最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知識就是為了在生活實踐中進行使用。教師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幫助學生學習足夠多的基礎知識。才能在生活實踐中積極的應用。在實踐的過程中豐富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將基礎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融會貫通。達到學與做,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自主探索欲。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和學習實踐能夠共同發展,形成最大的合力,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2高中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2.1利用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部分主題的問題設計較為簡單,僅為選擇性質的問題(如第二冊主題1“地球上是北半球的人口多,還是南半球的人口多?”)或填空性質的問題(如第二冊主題3“我國人口規模達到2000萬的城市有哪些?”),教師需要對這些簡單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創設更加合適的教學情境,將問題的解決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從而避免將問題僅僅作為“導入”的做法。如對于“地球上是北半球的人口多,還是南半球的人口多?”這一問題,可以進一步提供世界人口分布圖、世界地形圖、世界氣候圖等資源,讓學生觀察、獲取地理信息,綜合分析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區人口密度較大的原因,從而將人口分布與海陸分布、地形、氣候、社會經濟等因素聯系起來,更好地達成“運用資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這一課標要求,并且在這過程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2.2充分了解學情
課堂問題的最終受眾是學生,不同的學生,其認知水平和知識結構存在差異,而問題的設計要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就要求在問題的難度,呈現方式等方面都要因學情不同而存在差異,更有利于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真正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比如通過“說明植被與環境的關系”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如果面對的是知識結構比較完整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從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與植被之間的相互影響來說明其關系;而如果面對的是知識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則可以從環境特征和植被對環境的適應性角度設計問題,說明植被與環境的關系,也能達到培養綜合思維的目的。
2.3設置問題層次,構建問題鏈
在真實情境下的核心問題,一定是復雜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鏈中的各個小問題,可以是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遞進關系,也可以是并列的關系。遞進關系的問題鏈的設置,引導學生將問題拆解,從易到難逐個攻克,從而解決核心問題,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在分析螞蟻森林保護地塊阿拉善的環境與其植被關系這一問題,可以拆解為幾個小問題,1.可以從哪些方面描述環境特征?2.阿拉善的環境具有什么特征?3.為什么梭梭樹能生長在阿拉善?并列關系的問題鏈,主要用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更適合用于分析完核心問題之后,對問題進行落實和深化。比如在分析完上述問題后,引導學生繼續分析其他環境與植被相適應的問題。如沙漠中的仙人掌、熱帶雨林的滴水葉尖、亞寒帶針葉林的針葉、溫帶落葉闊葉林秋天落葉等,此類問題難度相當,且沒有遞進關系,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落實核心問題,分析植被與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進一步加強對綜合思維的培養。
2.4創設實際問題的教學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設實際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和興趣,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因此,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學生學情及生活經驗等設置具有啟發性、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將知識的學習置于真實世界的情境或者基于生活案例、基于社會問題的情境,讓問題伴隨在地理學習的始終。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軟件等來呈現問題的情境,不僅為學生創設了有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情境,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地理教學改革的不斷衍進,將高中地理知識點生活化,有助于順利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而言,地理不僅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更是一門在日后影響深遠的、富有實踐意義的專業,唯有充分掌握了地理知識,并將之引用到實際生活中,方可有效實現地理教學的終極目標。而教師則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將現實生活場景同地理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地理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曾澤龍.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生活化教學案例研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4).
[2]吳偉明.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172-173.
[3]張永芳,廖富強,江豐.基于地理綜合思維的“關聯法”教學模式探究[J].地理教學,2019(19):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