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凝聚力既是一個國家長久興旺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能使人們通過愛國情感的提升,始終在身體力行中尋找促進國家更好發展的主要路徑。音樂不僅是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還能使學生通過歌曲的賞析與知識的學習,在情感的激發中進行個人品格與道德操守的提升。所以教師既要保證學科內涵在音樂課堂中得到體現,又要積極在其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使學生在情感的熱情迸發中,通過精神世界的升華更好在歌曲中,成為更具有愛國情懷的多元化技能人才。
關鍵詞:音樂課堂;藝術態度;愛國主義;藝術領域
引言
藝術教育可以很好幫助學生增強情感體驗、打開精神世界大門的同時,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所以對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而言,十分需要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音樂素質的提升,才能不斷樹立正確道德立場的同時,成長為德才兼備的技能型專業人才。愛國是亙古不變話題,教師通過教育資源的拓展,使音樂知識與愛國教育進行緊密聯系,不僅可以不斷體現學科內涵,也在提升教育層次、激發學習熱情以及發揮藝術教育意義的同時,使學生在愛國主義精神的養成中,為促進社會更好發展貢獻力量。
1愛國教育融合音樂知識的必要性
新時代的到來使教育方向也在隨之改變,不僅要幫助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更好提升學習效率,又應與時俱進的對教學內容進行延展,幫助學生始終在正確的價值觀點樹立中,成為優秀的新時代人才。中職教育比較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鍛煉,所以對于強調提升音樂素質的音樂教學,存在一定受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雖然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這種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但由于授課思想不能與時俱進,仍然使教育質量難以得到提升。而教育工作引入愛國教育,則在很大程度上對教育資源進行拓展,教師不再將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上,而是根據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幫助學生在德行操守、愛國意識以及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更具備今后順利參加就業活動的競爭力。所以教師需要重點挖掘愛國教育和音樂課堂的切入點,幫助學生在情感的激發與個人情感的陶冶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的洗禮,才能改正自身不足并確定發展方向的同時,成為更加優秀的職業教育人才。
2愛國教育融入中職音樂課堂的主要路徑
2.1轉變課堂開展形式
音樂可以很好幫助學生在藝術領域中,通過歌曲的學習與欣賞快速融入自身的真情實感,不僅更利于產生情感的共鳴,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健全人格的目的。以前的音樂課堂很少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所以學生只能按照教師要求,進行歌曲和音樂知識的學習,既不會在其中融入屬于自己的情感體驗,也不利于學習效果的積極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在素質教育的幫助下,按照中職教育要求與學生實際的藝術學習興趣,通過轉變課堂開展形式的方式,尋找將愛國教育進行引入的更好切入點。這樣不僅可以真正在教育資源的融合中,避免單一的內容無法取得更好的開展效果,也能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在高質量的音樂學習活動中,更好發揮愛國教育的開展價值。例如,教師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整合性與延展性,帶領學生學習音樂歌曲時,一方面可以搜集相關的愛國知識背景,使學生在豐富知識儲備的同時,能夠快速調動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制作成有趣的音樂課件,使學生在觀看中既可以快速掌握演唱要點,又能在愛國知識的學習中更好激發思想情感。這樣在整體的音樂教育工作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愛國情感的滲透,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又能通過學習體驗的提升,可以對歌曲表達的中心思想,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與體會。通過課堂開展形式的轉變,不僅內容更加豐富,學生除了音樂知識的學習,還能有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樹立正確價值理念并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觀點的同時,在更加先進的思想教育中,成為更有愛國情懷的優秀學生。
2.2激發自主學習熱情
學生選擇中職院校完成學業,不僅希望學到更加專業的知識,還希望通過實踐技能的提升,在畢業后可以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對于側重鍛煉學生藝術修養的學科,往往會出現學習態度不積極的問題,不僅不利于教師正常教育活動的開展,也使學生在錯誤的學習觀點下,無法意識到學好音樂知識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的挖掘藝術修養,通過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既能保證教學活動,始終幫助學生在探究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點,又能通過愛國教育的滲透,幫助學生通過價值觀點的健全,成長為更加優秀的新時代人才。因此,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教師可以從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極意義入手,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學習歌曲前進行愛國資料的自主搜集。這樣在課上學生就能根據資料的整合,從歌曲的創作背景以及表達思想入手,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從而保證個人情感得到更好激發的同時,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打造充滿愛國的音樂教育環境,以懸掛國旗、張貼條幅的形式營造愛國氛圍。這樣不僅使學生可以很好在環境的激發下,快速提升自身的愛國情懷,又能在知識的深入探索中,通過教師的引導更好進行對歌曲的探索與掌握。在愛國主義教育的引入下,教育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快速完成學習任務,從而推進音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時,在愛國主義內容的滲透中,展現出應取得的教育精髓。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不僅可以起到深遠的教育意義,也能使學生在音樂領域的探索中,形成相應的道德品質與德行操守。教師需要挖掘中職學生的藝術潛能,除了要保證授課內容的多樣性,又要著重引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使學生在藝術情感的不斷提升中,既要形成與時俱進的精神品質,又應不斷在新思想的幫助下武裝頭腦,使高效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音樂知識的探索中,成為具有充沛愛國情感的多元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宇文利.當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中批判性思維的正向引導[J].思想教育研究,2017,(8):55-59.
[2]張凡.當代青年愛國主義教育中批判性思維的正向引導[J].山西青年,2019,(18):276.
[3]姜帆.生命敘事教學法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運用、 基礎、困境和道路[J].理論觀察,2020,(6):73-75.
[4]方燕峰.”三位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模式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9,(1):291.
作者簡介:黃丹(1984.11-),女,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公共藝術音樂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