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俞鋒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出現“偽生活化”現象,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認知偏差以及執行態度是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皞紊罨钡臄祵W教學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影響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對“偽生活化”現象進行分析,為進一步解決“偽生活化”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應對策略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數學教學采用的都是傳統教學,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難以吸引學生興趣,教學效率低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生活化教學兼顧專業性與趣味性,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使小學教育模式獲得了新發展。但是實際推行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使生活化教學變成“偽生活化”,完全背離了教育初衷,無法發揮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偽生活化”概述
“偽生活化”為在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法,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1]。教師將教學與生活化融合的過程,沒有準確把握生活化教學的核心,引入課堂的事例不合理,導致難以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使學生對理論與生活的認知出現錯誤,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還會降低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偽生活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表現
(一)生活化教學的設置脫離實際
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小學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但是部分學校與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把握不到位,教學中設計的生活化情境過于浮夸,脫離實際,小學生不僅沒有融入到教學情境中,還會因巨大差異產生厭學情緒,嚴重降低教學效率,不利于小學教學的開展。例如,在進行算數教學時將情景引入逛商場,舉例的商品數量過多,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難以集中精力在課堂學習。
(二)不注重學生思想
小學階段的學生為形成系統化的學習思想,對教材知識無法進行全方位了解分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思維存在巨大差異[2]。如果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使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那樣所展示出來的生活化教學是不符合小學生思維的,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腳步。長時間教師“獨角戲”式的教學,會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下降,完全背離了生活化教學的初衷。
三、“偽生活化”出現的原因
(一)認知誤區
“偽生活化”是一種認知誤區,小學數學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理解不夠透徹,在這一概念上出現錯誤認知,單純的認為只要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就完成了生活化教學[3]。
(二)態度偏差
部分教師對將生活化教學融入數學教學的態度不端正,使得在課堂教學中忽視生活化甚至出現抵觸心理,僅僅出于應付工作的目的實施教學,未對生活化教學實施的意義進行思考,無法將這一模式的展現出來。
(三)缺乏生活化體驗
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化經驗,很難將生活化引入教學之中,即使成功引入生活化也很難將教學與之緊密貼合。教材知識與生活實際難以形成有效的對接,因此,這樣的生活化教學僅適用于考試,學生依舊無法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這是導致“偽生活化”現象的主要原因。
(四)教師群體逐漸趨于年輕化
教師群體逐漸趨于年輕化,年輕教師普遍缺乏生活經驗,難以形成生活化教學的材料支撐,生活化教學只能使用“想當然”的生活事例,學生沒有代入感,教學成功不理想導致小學數學教學的“偽生活化”[4]。
四、“偽生活化”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理解
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進行的生活化教學往往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到該模式的理論層面上,實際操作能力不強[5]。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但是教學的實際成效較低,還存在眾多問題亟待解決。為了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培養高素質水平的人才,必須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貫徹到底。第一,需要提升教師隊伍對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認知,通過獨立研究與合作交流摸清生活化教學的脈絡,掌握生活化教學的重點,將生活化與教材進行有機融合。第二,端正教師隊伍對生活化教學的執行態度,讓教師在掌握生活化教學的基礎上認真貫徹生活化教學,摒棄為應付工作的面子工程。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偽生活化”問題阻礙著小學教育的發展,教師隊伍務必充分把握教學的主旨,才能在了解認同的基礎上認真執行。
(二)開展多元生活化教學
小學階段學生思維靈活,穩定性差,應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針對學生興趣靈活選用生活化教具,使用恰當的生活案例,將生活與知識點相結合,培養學生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的良好習慣,從生活角度出發更深刻的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重量單位學習的課堂中,可以準備天秤以及一些生活常見的物品進行現場稱重教學。比如一個哈密瓜的重量是2kg,一個橘子的重量是200g,分別將哈密瓜與橘子放在天秤兩端,指導學生添加水果使天秤變為平衡狀態。學生通過教師指導就會發現哈密瓜一端較重,應在橘子一端進行水果添加,將橘子增加增加到了10個后天秤平衡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兩個重量之間存在的關系,學生思考后得出千克與克的數量關系,通過這種聯系生活與動手實踐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識點并加以運用。
(三)站在學生角度創設課堂生活化情境
小學生與教師的思維之間存在巨大差異,教師所認為的學生思維不一定是準確的,因此教師應更多的與學生交流,通過聊天、游戲等輕松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想法。把握好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邏輯,在備課階段選擇符合學生角度的生活化素材,保證課堂教學質量。也可在課前詢問學生意見,根據學生想法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素材。
結束語:
生活化的教學策略符合小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可以幫助小學生更深刻、更迅速的掌握數學知識,開拓數學思維。在實際的運用之中,教師必須準確掌握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在了解認同的基礎上實施,站在小學生的角度進行生活化情境創設,使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參考文獻:
[1]崔治雄. 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的應對策略[J]. 科技資訊,2020,18(08):163+165.
[2]朱引珍. 小學數學教學“偽生活化”的應對策略探析[J]. 考試周刊,2020(86):89-90.
[3]戴永平. 小學數學中“偽生活化”問題的應對措施[J]. 教師博覽,2020,10(3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