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顯琴
摘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法治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初中歷史教師應引入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時事新聞,處理好法治思維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協調,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并實現對學生的法治教育。
關鍵詞:初中歷史;法治教育;措施
1初中歷史教學的法治思維培育的必要性
法治思維培育是法律意義性價值理念在教育領域的突出體現,也是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中共十九大召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青少年法治思維的培育是教育法治建設和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路徑和基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注重社會意識和史學功能的特點,而是更多的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方法培養,強調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此背景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育學生法治思維,使學生能夠認識法治歷史的發展特征和基本趨勢,認識要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意識這兩個基本問題是十分必要的。
2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法治教育措施
2.1圍繞時事新聞進行專題復習
在復習備考階段,應該關注時事新聞,作為教師,必須做到自身心中有數,才能給學生做好榜樣。所以教師應該認真樹立課本之中的歷史知識點,與當前的最熱門時事新聞相結合,以出題人的角度來考察學生,揣摩課本知識點,采用專題學習的方法幫助復習掌握。例如在中國近代化(近現代史內容)探索專題復習時,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進行政治近代化專題復習,中國民主歷程發展艱難曲折,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從重慶談判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政治協商會議,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再到文革時期的中斷和停滯不前,改革開放以來,民主建設不斷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是新時期民主法治建設的一個集大成者,也是中國民主建設歷時百年發展的一個見證。學生從熱點事件出發回溯中國近現代民主政治建設的艱難曲折歷程,更能體會民主來之不易,生活在一個能看見民主,享受民主的社會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同時在學習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的歷程中,學生也能認識到,民主與法治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民主是法治的前提,法律確保了民主的實施,所以在享受民主權力的同時也要知法、守法、護法。結合時事新聞,從民法典出發,引出一系列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時事新聞的復習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師們在針對時事新聞講解時,不僅要把剛發生生的或者之前遺漏的時事新聞要點做補充說明,也能夠再次復習知識點,打好基礎,幫助同學們學習和消化知識點。
2.2注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法制基礎知識的學習是提升初中生法治素養的一個基本途徑,要培養學生運用法律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得以實現。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對于法治教育教學方式的選擇仍以填鴨式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法治教育的要求。為此,建議從以下三個層面豐富教學方式。其一,教師可實踐教學、對話教學、體驗教學、參與教學等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權利義務相統一的觀念,樹立崇尚法治的精神和信仰,感知法治精神。其二,教師可采取交叉學習的方式,將歷史教學中的法治思維內容同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合作,共同完成,如聯合綜合實踐活動課設置模擬法庭、情景劇展示、聯合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憲法紀念日進行聯合演出等讓學生在特設的場景中體會法治精神,提升法治思維能力。其三,教師可引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智慧教學環境。建立課程或者教師微信公眾賬號,教師將新課準備過程的設計通過微信公眾賬號推動給學生,學生可利用業余時間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亦可使用UMU等互動平臺開展基于“互聯網+”的小組合作,師生交流模式,學生的問題疑惑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進行互助教學和數據分析,在新型課堂中,學生還可以學習到信息素養、信息道德等相關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新的法治思維的重要內容之一。
2.3處理好法治思維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協調
法治思維是一個法學概念,在新時代的基礎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要適度,要合情合理,在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教學過程實施中,要注意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科能力的要求相適應,將法治思維能力的培育融入到歷史學科能力培養之中,不偏離主題,不單純或者過多的遷移額外的法治知識或者法律方法。在重難點問題上,教師應多設置探究活動,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輔之以適切的視頻、圖片等資料,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對法治的感知。法治思維的培育本身就是要提高學生對法治的感知,培養規則意識,樹立法治信仰,崇尚法治精神。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思維培育,教師應以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為主,不能脫離歷史學科教學任務進行法治教育,不能喧賓奪主,唯有這樣,才能全面的、系統的提升初中生法治思維能力在歷史教學中的培育質量。
3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初中生進行法治思維培育,有助于他們養成依法、信法、用法、靠法來解決問題和化解矛盾的思維習慣。新時代的教育形式對于法治教育和法治思維培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要加強學習,圍繞時事新聞引導學生進行專題復習,處理好法治思維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協調,注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
參考文獻:
[1].陳曉花.例談初中歷史教學法制教育的滲透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