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華
摘要:新課程改革顯著改變高中化學的教學要求、內容以及目標,這在加深化學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關聯性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高中化學教師也將適時調整與更新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創新教學的模式,大膽嘗試生活化教學的方法,綜合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
在教育改革逐漸推進與發展的大環境下,基于化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特點,高中化學教師在化學課堂上更多地聯系生活中的各種元素,為學生營造熟悉、輕松的化學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參與化學課堂以及實踐的興趣,使其能夠將自身所學的化學知識靈活應用于生活,提升化學學習的效率。
一、在高中化學課堂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高中化學課程當中的理論內容較為抽象,其中的知識內容復雜多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感到難以理解。在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僅僅利用教材當中的理論內容增強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高中化學教師需要更多地向學生提出與生活相關的現實問題,促使學生在生活當中的實踐能力和化學知識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具備良好的化學學習能力與素養。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將化學課程當中的抽象內容通過具體形象的方式加以呈現,增強化學課堂的活躍性、趣味性,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能夠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與原理,在頭腦中形成生活與化學之間的鏈條,使其能夠自然、靈活地應用化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全方位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增強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主動性
教育與生活,從本質上來講有著極為緊密的關聯性。生活是開展教育活動的源頭以及根本目標。開展高中化學教育活動,并不是將化學知識灌輸到學生的頭腦當中,強硬地讓學生對化學公式、原理以及概念等內容進行記憶,而是讓學生將化學知識在頭腦中慢慢消化,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改變自己在化學課堂上所處的被動地位,主動分析化學現象,探索化學原理,在實際生活當中觀察事物的化學性質與反應,合理應用化學知識。生活化教學模式與化學課程的逐步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對化學知識當中的生活元素進行了細化分析,提升了學生在思維方面的活躍性,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將生活作為開展化學教學工作的立足點
高中化學課程內容具備一定的綜合性,涉及許多領域的知識,其中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內容較為繁雜,并且與實際生活當中的事物、現象有著緊密的關聯。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將生活中的事物與現象作為開展教學工作的立足點,對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化學素材進行細致挖掘,并將其與教學環節、教學方案進行融合,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脈絡與框架,改變以往“重知識,輕實踐”的化學教育模式,打破化學教材內容對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參與化學實踐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通過為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特點的化學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化學現象、化學知識的求知與探究欲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化學課堂與實踐,從而有效優化學生的化學學習效果。
(二)在習題教學中實施化學生活化教學
習題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應用化學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新標程標準》中提出了培養學生化學應用能力的教學要求。此要求的實現,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有效的問題和活動,驅動學生能靈活地應用所學。當前的高中化學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還在固守傳統,將課后習題或試卷上的問題作為練習內容,展現給學生,將學生帶入題海戰術中,導致化學問題解決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提出之后,化學高考試題也發生了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諸多的習題開始以真實的生活情境為基礎。所以在組織高中化學習題教學的時候,應從生活中挖掘化學現象,設計問題,驅動學生應用所學。以“氧化還原反應”為例,在組織了新知教學活動之后,筆者從網絡上搜集與之相關的案例:北京市民清潔馬桶時,使用84消毒劑和廁所清潔劑暈倒,差點喪命。據此,筆者設置問題:“這位北京市民差點喪命的原因是什么?這個案例中的化學反應原理是什么呢?這個案例中有幾組概念?怎樣用雙線橋法標出該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方向和數目?”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會細心地分析案例內容,同時遷移化學經驗和生活經驗,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出問題答案,實現對問題的順利解決。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加深了對所學的理解,尤其鍛煉了化學應用能力,便于提升化學學習效果。
(三)開展生活化的化學實驗活動
在以現實生活為導向的教學活動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應開展生活化的化學實驗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實驗,轉變其對傳統課堂的固化印象。教師在進行實驗時需要指導學生專注于實驗分析,同時把日常生活融入實驗中,豐富其展現的形式,實現多樣化發展。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的基礎上,對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知識進行細致的研究。例如,在學生對物質分離的理論基本了解后,教師應結合高中生的日常飲食,利用學生熟悉的海帶,設計“提取碘鹽”的相關實驗。指導學生將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直接聯系起來。利用實踐動手操作,可以在分離和檢測碘元素的過程中對化學理論有更深入的了解。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化學知識在本質上與生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高中化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考察與分析,將生活中的事物以及現象引入化學課堂中,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從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等諸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深化學生對化學與生活關聯性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董成海.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