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崇,閆振華,趙樹琪,黃曉莉,戴寶生,李 蔚
(黃岡市農業科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棉花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培育優良棉花品種的同時,加強棉花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研究尤為重要。合理密植和施氮量對棉花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合理密植能通過充分利用溫、光、水及地力等條件,保證棉花個體與群體的協調發展,最終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1,2]。不同棉區和棉花品種最適宜的種植密度差異較大,如王家寶等[3]以魯棉1131為試驗材料,篩選出最佳種植密度為 7.5萬株/hm2;賴奕英等[4]以新陸中 76號為供試棉花品種,發現種植密度在15.0萬~18.0萬株/hm2為宜;張華崇等[5]以岡86為材料,研究顯示在鄂東種植密度在3.3萬株/hm2時顯著增產。另外,氮素營養在棉花生長發育中發揮重要作用。胡明芳等[6]研究發現,合理施氮肥可以增加棉株各個部位的有效鈴數,尤其可提高中下部果枝上有效鈴所占比重,同時施用氮肥降低了中下部果枝上的蕾鈴脫落率。但過量施用氮肥不但導致氮肥利用率低,而且有增加農業面源污染的風險[7]。秦宇坤等[8]提出冀 228在黃河流域棉區施氮量為300 kg/hm2時干物質積累量最大,能獲得較高的子棉產量;謝淑芹等[9]推薦邯棉 559在邯鄲地區施用量為 168 kg/hm2;張敏敏等[10]研究顯示中棉所63在江漢平原建議施氮量為240 kg/hm2左右;李銀水等[11]通過 17 個大田試驗,研究了湖北省主栽品種棉花氮肥施用效果及氮肥最佳用量,根據線性加平臺模型得出氮肥最佳用量為114 kg/hm2。這說明在不同種植區域不同品種適宜施氮量差異較大,研究品種在當地的配套栽培技術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以自育棉花品種岡棉10號為材料,通過設置不同種植密度和施氮量處理水平,探討了種植密度和施氮量對岡棉10號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充分挖掘其增產潛力,旨在為岡棉10號的推廣提供高產栽培與技術配套理論依據。
供試棉花品種為岡棉10號,由黃岡市農業科學院棉麥研究所選育;供試肥料為尿素(含N 46%)、過磷酸鈣(含 P2O512%)、復合肥(N、P2O5、K2O 含量均為 16%)。
試驗安排在黃岡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土質為壤土,肥力中上等,試驗地無雜草。采用裂區設計,主區為種植密度,設3個水平,分別為27 000株/hm2(P1)、30 000株/hm2(P2)和33 000株/hm2(P3);副區為施氮量,設3個N水平,分別為135 kg/hm2(N1)、180 kg/hm2(N2)和225 kg/hm2(N3)。共9個處理,3次重復,27個小區,每小區20 m2,施P2O567.5 kg/hm2、K2O 135 kg/hm2。試驗地周圍設有保護行,試驗期間各處理區其他栽培管理措施均一致。
9月15日田間調查單株鈴數,植株吐絮后每重復分別取上、中、下部鈴各10個,室內測定單鈴重和衣分,小區實收測產。
利用Excel和DPS軟件統計分析數據。
由表1可知,種植密度、施氮量及其二者互作對岡棉10號產量的影響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不同種植密度、施氮量及種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效應顯著。

表1 不同種植密度和施氮量裂區試驗對產量影響的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皮棉產量顯著增加,種植密度為33 000株/hm2時皮棉產量最高,達2 017.82 kg/hm2,分別與種植密度 27 000株/hm2和30 000株/hm2之間存在極顯著和顯著差異。
在產量構成因素中,不同種植密度間鈴數存在顯著差異,種植密度為33 000株/hm2時鈴數最高,達108.15萬個/hm2,極顯著高于種植密度27 000株/hm2,顯著高于種植密度30 000株/hm2;衣分在種植密度27 000株/hm2和30 000株/hm2間有顯著差異;不同種植密度間單鈴重沒有顯著差異。

表2 不同種植密度對岡棉10號產量和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3可知,施氮量對岡棉10號產量的影響極顯著,施氮量225 kg/hm2皮棉產量最高,與施氮量135 kg/hm2和180 kg/hm2間有極顯著差異。
在產量構成因素中,不同施氮量間鈴數存在極顯著差異,隨著施氮量的增加,鈴數先減少后增加,施氮量為225 kg/hm2時鈴數最高,與施氮量135 kg/hm2和180 kg/hm2間有極顯著差異;不同施氮量間衣分和單鈴重沒有顯著差異。

表3 不同施氮量對岡棉10號產量和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本研究利用裂區設計進行了不同種植密度和施氮量試驗,結果顯示,不同種植密度處理水平間對岡棉10號產量的影響達極顯著水平,當種植密度為33 000株/hm2時皮棉產量和鈴數最高,顯著或極顯著高于27 000株/hm2和30 000株/hm2,這與李玉芳等[12]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衣分在種植密度27 000株/hm2和30 000株/hm2間有顯著差異,單鈴重在各種植密度水平間沒有顯著差異,這與賴奕英等[4]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供試品種有關。綜上可知,岡棉10號可以通過適當提高種植密度達到高產的目的。本研究結果表明,岡棉10號產量在不同施氮量水平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施氮量225 kg/hm2時皮棉產量最高,與施氮量135 kg/hm2和180 kg/hm2間有極顯著差異,表明適量增加施氮量可促進棉花產量提高,這與馬宗斌等[13]、李伶俐等[14]、哈麗哈什·依巴提等[15]的研究結果基本相同;施氮量225 kg/hm2的鈴數最高,與施氮量135 kg/hm2和180 kg/hm2間有極顯著差異,不同施氮量間衣分和單鈴重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與劉芳等[16]、王永和等[17]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由此可知,岡棉10號可以在增密適氮的情況下達到高產高效的生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