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源
摘要:基于新時代的背景下,開展高校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正當其時且十分必要。黨的十八大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道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同時還應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養,進而才能成為高質量的人才。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地開展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工作,不斷地創新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使大學生對道德教育的內容增強認同感,提高新時代大學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道德教育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而當下社會中存在著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勢必會影響大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和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身負艱巨的時代使命,為了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開展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時代開展大學生道德教育概述
在高校的教育體系當中,道德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高校的教育工程當中,不僅應該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行,在發揮教書的作用時,還要提現高校的育人價值,積極地開展道德教育。在開展道德教育的過程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優秀道德品質和高尚的情操,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而道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只有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術、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成為能擔重任、可堪大用的棟梁之材。因此,為了能夠有效的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作為高校應該不斷的調整德育教學的目標,并且還要結合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當前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可行性舉措。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得學生不僅可以有效地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還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國家對人才的要求和標準[1]。
二、新時代開展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路徑
(一)完善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制度
首先,應該在結合高校的教育制度的基礎上,完善道德教育的管理制度,并且對道德教育的程序進行詳細的規定,使得道德教育能夠保持長期有效的開展。其次,還要對高校的大學生思想狀況和價值觀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使得道德教育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有效地解決大學生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使得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再次,在高校的教育體系中,還應該對德育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使得德育教學能夠實現動態的實施和發展,進而準確的把握高校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所以,應該不斷地完善道德教育的評價制度,積極滲透德育教學內容。最后,對于教師而言,也要得到學校的鼓勵,使得教師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道德教育過程當中,提高教師的德育教學積極性,增強教師的道德教育執行力度,這會有效的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且通過動態的評估還可以使得德育教學變得更加的人性化,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二)道德教育應該與時俱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或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基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教師也應該不斷地調整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進而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首先,結合社會的實際發展,教師應該不斷的調整和優化德育教學的目的和意義,進而才能對大學生做出更好的引導。其次,應將德育的內容和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機的融合,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要在大學校園中以及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積極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素質和道德意識,才能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優秀人才[2]。最后,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新媒體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比如很多大學生都在使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各類社交軟件。這對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可能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應該發揮新媒體在道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可以在校園網絡平臺當中發布關于道德教育的內容,增強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宣傳社會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使得線上和線下的道德教育進行有機的結合,增強道德教育的全面性和實效性。
(三)搭建校園道德教育平臺
為了增強大學生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高校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使得學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學習生活,為增強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奠定基礎。首先,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和校園櫥窗展覽的方式對全國道德模范人物,如七一勛章獲得者,進行宣傳展示,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和教育的意識。其次,可以在校園當中積極地宣傳優秀的大學生事跡,分享其心路歷程和經驗。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不同的校園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不同的活動當中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開展“感動校園人物”、“爭優創先先進個人評選”等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使得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當中,展示大學生的風采,為大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進而完成高校道德教育平臺的搭建,豐富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熏陶大學生,使得大學生的德育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開展,增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結束語
高校作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應堅持將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結合大學生道德認知規律,通過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式持續深入地開展大學生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應堅持正確的道德認知和道德判斷,自覺開展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踐行者、示范者和引領者。只有施教主體和受教主體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能切實增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將大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陶孝芳.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的現狀分析與教育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21(12):107-111.
[2]侯懷銀,宋美霞.我國德育研究的基本狀況、特點與趨勢[J].現代教育管理,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