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宗雯雯








摘要:基于疫情防控期間高校開展的線上教學現狀,構建高校在線學習滿意度問卷。隨機選取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學生進行數據搜集,共搜集325份數據。從教學性存在、社會性存在、認知性存在、學習性存在、環境與資源存在這五個維度探究了解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情況,從而看出學生對與在線學習的態度和傾向,從側面反映出在線教學的相關工作程度和改進方向,促進教學相長對策,為高校提升在線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改革提供經驗數據。
關鍵詞:大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調查
始于2020年年初的疫情,上海市教育部印發《關于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為主要參與者,在線教學為主要方式,共同實施并做好疫情防控階段的教學工作,實現“停課不停教,聽課不停學。”為做好疫情防范措施,在線學習已成為一種必要的方式,在線學習的滿意度調查不僅成為衡量教學軟件與平臺改進的重要指標,也成為新形勢下教學質量優化提高的一個衡量標準。本研究以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專業涉及文理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院、智能制造與控制工程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能源與材料學院、應用藝術設計學院,對這7個學院進行簡單隨機抽樣調查,研究并分析學生在線學習的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
1.調查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生為調查對象,全校學生都有在線學習的經歷,具有良好的調查基礎。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星發放網絡問卷的形式,共發放調查問卷325份,其中回收問卷325份,有效問卷為32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3問卷內容
調查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一、學生基本信息情況(性別、年級、學院)二、影響學生滿意度的因素,分別是教學性存在、社會性存在、認知性存在、學習性存在、環境與資源存在這五個維度。三、學生學習滿意度及期望。
在線學習范疇與指標
2.實證分析
本研究對參與在線學習的325名學生發放問卷,問卷各題項均采用Likert5級量表計分,再通過SPSS22.0驗證了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系數值為0.915,KMO值為0.918,說明該問卷數據有效。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325名調查對象中,男生137人,占比42.15%;女生188人,占比57.85%。調查對象所在年級主要集中在大二、大三年級,19級117人,占比36%;20級163人,占比50.15%;21級43人,占比13.23%。其中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占比人數最多,為73.95%.在線學習使用的軟件形式上采用多選的形式,問卷中所列的軟件均有使用情況,排名前三的是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占比情況分別是87.08%、67.38%、46.46%。
2.2在線學習滿意度的整體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采用利克特5級正向計分,其中“非常不符合”=1 分;“不符合”=2 分;“一般”=3 分;“符合”=4 分;“非常符合”=5 分,規定3.0是調查結果中各項目得分理論上的中等強度觀測值。關于問卷數據的處理,筆者先是把回收的數據進行整理與編碼,再通過數據統計與分析軟件 SPSS20.0 對數據進行分析,最終通過對比結果,得出相應的研究結論。
在回收的 325份問卷中,通過分析數據,筆者發現,關于在線學習的滿意程度,有 91人表示非常滿意,占總人數的 28.0%;有 153人表示滿意,占總人數的 47.07.%;有75人表示一般,占總人數的 23.0%;有6人表示不滿意,占總人數的 0.18%。可見,大部分學生對于在線學習是比較滿意的。但仍有近25%的人對線上學習的滿意程度較低。
2.3在線學習情況各維度之間比較
由表1可見,總體平均值為 3.86,各維度的平均值均高于3.6,高于上述所規定的理論上中等強度觀測值 3.0,其中教學性存在與環境與資源兩維度的平均值高于總體平均值,達到3.9,說明學生對教學性存在與環境和資源存在兩個維度是比較滿意的,但是影響在線學習滿意度的各個維度的均值存在著差異。社會性存在維度平均值為3.63;認知性存在維度平均值為3.85;學習性存在維度平均值為3.89;因此,針對在線學習的社交方面與情感方面是需要重點關注與探究的。
2.4在線學習各維度指標間比較
2.4.1教學性存在維度
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對于教學性存在的總體滿意程度上,有26.46%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49.29%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21.54%的學生表示一般,除此之外,還有1.54%的學生和1.23%的學生表示較不滿意,這表明目前學生對教學質量的總體滿意程度較為良好。教學性存在指標里,直接教學均值最高達到4.01,促進對話均值為3.99,教學方式均值為3.93。從指標來看,學生對老師的直接教學指標最為滿意,但線上教學方式還需增加新穎性和創新性。在師生直接交流方面也需因情況而變,增強線上交流的及時性與活潑度,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
2.4.2社會性存在維度
社會性存在滿意度,是針對于學生在在線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的線上交流與討論情況的調查。發現僅有26.62%的同學是對在線學習中的交流與討論情況非常同意的,持比較同意的學生人數占37.54%,28.31%的學生認為一般,另外還有11.08%的學生選擇了“較不同意”,2.46%的學生選擇了“非常不同意”。由此可見認為在線學習能增加班級同學之間交流的學生人數,雖超過半數,但整體認同感不高。發展協作均值為3.80,激發競爭意識為3.7,同輩學習為3,74,班級歸屬感滿意度最低,均值僅為3.67。線上教學雖然仍以班級為單位,但時空的距離的增加導致情感的距離的疏遠,如何增加線上學習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增強班級集體歸屬感,提升同輩之間交流是值得亟待解決的問題。
2.4.3認知性存在維度
對于高校學生在線學習滿意度調查情況中,針對學生通過對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情況進行一個總體評價。可以得知,在325名學生中,23.69%的學生對線上學習能加強對自我的認知這一方面,完全同意,43.08%的學生比較同意,29.23%的學生認為一般,較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學生人數分別占2.77%、1.23%。表明超過70%的學生認為通過在線學習能夠起到增強他們認知感的作用。在自我檢測均值為3.87,滿意度最高,自我探索均值為3.77.滿意度次之,自我認知均值最低為3.61,滿意度最低。認知型存在包括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和語言等。在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及自我認知感覺上,是需要進一步改進。
2.4.4學習性存在維度
通過對學生在在線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感受進行調查,對在線授課的總體滿意度評價數據來看,20%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52.62%的學生比較滿意,有24.31%的學生認為“一般”,2.77%的學生“較不滿意”,僅有0.31%“不滿意”。超70%的數據選則滿意說明學生對總體情況滿意程度還是合格的,學生對在線學習中策略使用滿意度最高,均值為3.82,構思與計劃均值為3.67,學習監控滿意度最低,均值僅為3.25.表明學生在自我管理一方面仍需要加強管控。
2.4.5環境與資源存在維度
針對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環境、課程資源與平臺質量方面進行評價。由以下數據可知,28.62%的學生對環境與資源維度“非常滿意”,44.31%的學生“比較滿意”,24%的學生認為“一般”,還有1.54%的學生分別選了較不滿意與不滿意。可以看出學生對資源與環境的整體評價良好人數居多,認為其一般的人數與非常滿意的人數占比相當。在學習平臺指標上,滿意度最低,均值僅為3.60,其次學習氛圍指標均值為3.79,資源適配度滿意度最高。因此,提升學習平臺的趣味性與通暢性,完善服務平臺,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3.討論與分析
3.1在線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分別從教學性存在、社會性存在、認知性存在、學習性存在、環境與資源存在這五個維度來分析影響學生在線學習的滿意度情況。其中,在教學性存在方面,學生對線上學習的滿意程度高,對社會性存在滿意度最低。而在具體指標方面,教學性存在中教學方式、社會性存在中班級歸屬感、認知性存在中自我認知、學習性存在學習監控以及環境與資源存在中學習平臺與學習氛圍的滿意度較低。基于對目前線上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從推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工作和提升在線學習滿意度出發,本文對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首先,完善在線教育平臺。充分收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強化對學生的監督與評價。同時,在線上開展有組織的教研活動,盡量發揮團隊教學優勢。師生之間的交流不應局限于在線平臺設置的非實時交互的答疑室或談論區,而應根據學生的交流習慣和學習需求更新交互工具,如在微信、QQ 等通信軟件中聯動,以實現實時交流。
其次,改革線上教育方式。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本領,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線上教學,善于博采眾長。在廣泛閱讀與學習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有自身特色的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不斷提升線上教學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課制宜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科學設計課程考核內容和方式。
另外,強化線上課程建設。隨著在線學習者的學習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在線教學需要強化學習課程建設。利用線上教學大規模、可復制的特點,組建課程教學團隊,各展其才、分工合作,提高線上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如友好的界面設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在線學習課程界面設計方面,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借鑒一些優秀案例,使界面整體簡潔美觀、功能明確,以此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最后,提升線上班級歸屬感。人在安全需要之后都尋求一個自己所歸屬的集體,在這個集體中獲得他人的尊重和幫助、關心愛護。提升線上班級歸屬感。 一是要讓全體同學參與班級的建設工作,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使每個人都成為班級的主人。二是要組織有特色的線上班級活動,如特色班會、團日活動等。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活動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三是建立起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定期反饋班級同學情況,加強班級同學之間了解。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可以將學生的心牢牢地貼近班級集體,對班級采取認同、趨近、參與的態度,形成集體強大的內聚力,從而創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參考文獻:
[1]魏署光,杜鑫,陳敏.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就讀經驗及學習效果差異的類型學分析--以H大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20(1):49-56.
[2]錢小龍,仇江燕,封淑杰.面向用戶滿意度的中國慕課大學先修課質量評價研究[J].開放學習研究,2020(5):23-32.
[3]李秋珍.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8, 17(21):2.
[4]郭倩茹.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在線學習的現狀及發展[J]. 食品研究與開發, 2020, 41(18):1.
[5]葛文雙, 韓錫斌, 何聚厚. 在線學習測評技術的價值,理論和應用審視[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9(6).
[6]朱旭東. 構建國家在線教師教育體系刻不容緩[J]. 教育發展研究, 2020, 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