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平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進行德育的滲透,對于提高初中學生德育水平至關重要。在進行德育滲透時,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與學生的關系以及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充分利用教育教學資源,使學生受到德育的感染,形成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文教學;滲透德育
前言
品德修養的養成在初中語文教育過程中最為關鍵,同時與德育目標密切相關。在初中語文教與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可以對學生進行精神德育的洗禮,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遇到的困難
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一直被認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這對于初中語文教師來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還面臨著巨大挑戰。
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在不同的層次對學生進行課堂德育滲透,教學形式和深度差異很大。 部分老師將其德育作為課后的教學環節,主要采用教師總結或學生總結的形式;全班還有一部分老師將德育滲透整節課;在“應試教育”影響下,還有一部分老師根本不注重德育教學。由此可以看出,德育教學實效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有些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滲透德育時,重形式輕內容,缺少對課文內容的必要鋪墊和銜接,課堂的生成還顯得較為生硬,使德育流于表面,缺乏內涵。初中語文教材篇目都是精挑細選的經典作品,其實可以很好地指導德育目標的實現。 但是學生能夠在課后就自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進行思想表達和寫作的很少,可以看出,初中學生對文本情感的學習僅限于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缺乏學習要結合生活現實和實踐的學習意識。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措施
2.1初中語文教師要言傳身教
在初中語文教育德育滲透階段,語文教師不僅要扮演知識傳播者的角色,還要與學生交流思想,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初中生正處于長見識的關鍵時期,也處于叛逆期的青春期,思想情緒波動大,且模仿能力強,是培養正確三觀的重要時期。
初中語文教學和德育息息相關,語文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讓學生有意識地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接受德育的培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成績和生活都有非常顯著的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注重言傳身教,時刻呵護著每一位學生。教學要耐心、細致,對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讓學生在老師有“愛”的言行中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健康發展。教師的言行,是對學生的一種無聲教育,教師的個人智力、情感意志、道德品質和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無聲的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只有自己具備高尚的品德,才能更好地落實德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和三觀。教師平時要嚴謹地看待自己的素質習慣,注意自己的行為要符合教師的身份,以此塑造高尚的靈魂,提高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作為一名老師,他要求學生做到的,他就要先做好;他不準學生做的,他也不能在學生面前做。要通過一言一行培養學生,上課時,注重著裝得體,說話講文明、優雅,舉止穩重、大方;其次,教師還需要從內在提升自己的內在人格魅力,以在學生中樹立高大形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不嚴師之惰。
2.2創設德育教學情境
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多模態來創造教學情境。多媒體可以說是現代教育中使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它通過圖像、音樂和視頻創建與教材文本相關的情境,直觀、具體、動態地展現文章內容,例如,《傅雷家書》一課,字里行間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在討論藝術的基礎上,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激發青年人的感想,做傅聰忠實的“鏡子”。在這節課的教學里,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剩余的一些家書,可以播放歌曲《一封家書》,了解“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這些寫在紙上的家常話,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純真、質樸,令人動容。學生還可因此很自然地將本文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聯系到自己父母對自己的諄諄教導。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次借助多媒體拓展了“好的父母”的相關的事跡和資料,很自然地升華了全文的情感。在上述教學課例中教師巧妙借助多媒體構建課堂情境,推進了德育目標的實施。
使用活動創造教育情境。只有當學生作為參與主體時,才會對客體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能更好推動德育的實施。因此,在實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地通過“游戲”“表演”等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時,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進行課文內容的情景表演,在表演中,學生通過不斷揣摩、反復改進,真切地體會到了文章要表達的深厚情感——深刻地揭露了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虛偽、奸詐、愚蠢的丑惡本質,褒揚了無私無畏、誠實待人、敢于揭假的天真爛漫的童心。
2.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采取課前預讀和課后拓展閱讀的方式。課前要落實“初步閱讀”,即了解背景、作者生平和文章大意;課后拓展閱讀,即讀本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與本文作品內容相關的其他作品,例如學完韓愈的《馬說》后,再進行《龍說》的閱讀;再如《送東陽馬生序》展現了社會“尊師重教”的這一熱點話題,我們可以在聯系以前學過的“程門立雪”的典故,從而加深學生對教材思想的體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唯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而初中語文課堂的獨特魅力,其實也源于對生活的感知。例如,在《散步》一文中,教師可以提出一個話題,引發學生思考——“在你心中,誰對你們家的貢獻最大?”這類問題和學生生活緊密相關,能夠打破課堂的沉寂,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踴躍舉手,暢所欲言,在這種動情的氛圍中,學生最終懂得了責任來源于生活中的愛,而愛意味著責任,愛的越深,責任越大。
結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最重要的是要從教師開始,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和教教學方法的創新,才能確保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深度和成功。
參考文獻:
[1]崔秀芳.初中語文德育目標的實施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陜西教育:教學,2021(7):123-124.
[2]劉瓊珊.淺析初中語文德育教育的滲透路徑.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