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摘要:在素質教育深入推行過程中,高職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科內涵和價值的發掘,期望更大限度地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助力學生語文學科素養及人文精神素養的培養,從而達到素質教育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結合語文學科特色開展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新時期高職語文教學需要重點關注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人文精神
蘊含著人文精神培養的高職語文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我國傳統文化的可貴,不僅有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精神文明素養等多種素養的提升,而且對培養學生積極的態度、健全的人格及正確的思想觀念均大有裨益。基于此,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教學內容為載體,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及優良的品質,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最大限度地發揮高職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現狀
人文精神培養是踐行人本主義的重要方式,能夠讓高職學生學會尊重自身及他人、尊重人的價值,是現代人類社會實現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高職語文課程具備很多有利于人文精神培養的元素,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從當前實際教學效果來看,高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雖然受到了一定重視,但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在傳統觀念中,高職院校的教學性質更偏向于技能技術教學,強調對學生實踐能力等有利于學生就業的素養的培養。在此觀念影響下,一些高職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非常明顯的技能性教學特點,即更重視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及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語文學科中人文價值的發掘及人文精神的培養。整體而言,一些高職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僅局限于語文作為交際工具的價值,弱化語文學科在情感教育、人文教育方面的優勢作用,導致高職語文課堂存在人文性缺失的問題,限制了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其次,同樣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些高職院校在課程設計中更加重視技能性專業課程,導致語文課程在眾多技能性專業課程中課時得不到保障,課時數量存在嚴重不足。
一些高職院校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會刻意加大專業課程的課時比重,這導致高職教育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功利性,使得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發掘及人文精神培養淪為一種口號。這種重技能培養、輕人文精神培育的教育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職院校良好人文環境的形成,使得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淪為空談。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優化教師教學方式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教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觀念之于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要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須以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優化教師教學方式為前提。在教學觀念的革新方面,教師要認識到語文教學內容所蘊含的人文特征和育人價值,認識到高職語文教學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傳授語文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更在于幫助學生掌握一定文化知識、形成一定文學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達到健全學生人格、培養學生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教育目標,保證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另外,教師還應該認識到人文精神對促進高職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方式的創新方面,教師要對傳統的重視技能教學、忽視人文精神培養的教學側重做出調整,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構建尊重學生發展需求、重視人文精神培養的教學模式,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人文精神培養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潛力,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實際生活中逐步形成人文精神。
(二)發掘文本內涵,引導學生領悟人文精神
高職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過編者精心挑選的,它們是人文精神培養的最佳載體。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高職語文教材中文章的內容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需要充分發掘文章所蘊含的人文內涵,在此基礎上合理延伸,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思考,并在思考中逐步領悟人文精神,由此提高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能力,將人文精神植根于學生內心。而要達到這一效果,教師就既要對文章內容有清晰的了解,還要做到因材施教,結合高職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思維習慣等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方式將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展示和表達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三)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本中的人物,感悟人文精神
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對文章內涵進行分析,又要結合文章中的人物進行深入解讀。在深入分析人物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人物身上感受人文精神,從多個角度、多個維度看待文章及文章中的人物,更好地感受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以確保學生在閱讀課內外文章時能夠產生自己的思考,深入理解文章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并能夠結合文章內容、人物故事啟迪自身,在充分理解文章內涵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育人文精神。此外,教師還應重視在課堂上為學生創造思考與討論交流的機會,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就文章或文中某一人物進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四)分析文本寫作背景及其所蘊含的情感,剖析人文精神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既可以從文章內容及文章中人物的分析入手,引導學生在感悟文章情感基調、人物行為的過程中剖析人文精神,還可以從文章所描寫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情感基調和背景,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大環境進行人文思考,拓展人文精神培養的廣度與深度。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寫作背景、作者生平經歷、社會背景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等進行剖析,進而充分發掘文章所蘊藏的人文精神,從社會層面、時代特色等角度入手,實現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產生某種情感、做出某種呼吁的情感緣由,進而深入體會作者及文章所呈現的人文精神,并將其轉化為有利于學生自身人文精神培育、健全人格發展的重要養分。
三、結語
高職語文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認識到利用語文學科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結合文章內容、文章中的人物及文章創作背景等對文章所蘊含的人文價值進行多維度挖掘,拓展人文精神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熊金星.論高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懷化學院學報,2011(03).
[2]張雯.突出人文精神,創新高職語文教學理念[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