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彤
摘要:班級活動是班主任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班級活動是班主任進行德育教育的沃土。班級活動要關注活動內容的前后關聯。在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之中,教師不能組織單一機械式的實踐性活動,而是應該不斷創新實踐活動的組織方式以及組織模式,充分保障班級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融入到教學實踐活動之中,并在不同的實踐中得到自身綜合能力的多元化發展。為此,在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教師應該首先對實踐活動的組織策略進行系統的研究,以此強化自身的組織職能。
關鍵詞:小學班級;實踐活動;組織;發展
引言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他們精力充沛,求知欲強。開展多種有組織的班集體活動,可以加強身體鍛煉,增強學長體質。通過各種活動,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能力。在活動中,他們通過各種感官去感受事物,也可接觸各種人與事從中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增強思考能力。通過班級集體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學生的個性品質、興趣、才能等在集體活動中能得到表現,也在活動中得到鞏固、發展和調整。
一、增加師生互動交流
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參加各種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集體活動。集體觀念、集體的義務感、責任感、集體的榮譽感、為集體服務的能力,在集體活動中都將得到發展。班級的共同努力目標要靠班級每個成員參與共同的活動來實現。這種管理形式雖然具有一定的效力,但極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或是帶給學生嚴重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在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教師應該首先通過組織師生交流活動的方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性互動,以此在活動中向學生展示親切的教師形象,轉變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嚴肅的形象,使其能夠以更加信賴與依靠班主任教師的關系更好地服從教師的管理。
二、組織班級集體活動
班級活動是建設良好班集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內容。班級的共同努力目標要靠班級每個成員參與共同的活動來實現。班集體的形成,需要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而集體活動的有效開展,可促使集體目標的實現、集體紀律的增強、同學友誼的發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集體的形成、發展、鞏固。小學生天性好動,喜歡參加各種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集體活動。集體觀念、集體的義務感、責任感、集體的榮譽感、為集體服務的能力,在集體活動中都將得到發展。構建和諧的班集體同樣是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只有真正構建起團結和諧的班級環境,才能使班級學生的個體意識在集體中得到協調,使學生能夠在班集體的整合作用下更好地完成一系列實踐,并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集體環境。教師可以利用競賽活動的形式,開展與學習相關的競賽活動,以此激發出學生的良性競爭心理,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地提高。在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教師還應該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組織職能,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校園勞動活動實踐的過程之中,使學生能夠真正在活動的實踐過程中積累勞動經驗,從而促成學生勞動能力的強化。學習始終是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重要實踐任務,在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中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教師還應該將促進學生學習的高效開展作為活動的組織的重要形式,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得到學習模式的優化。在小學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意識,并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勞動能力,以此使小學學生能夠真正投身于未來社會實踐中的勞動活動之中,強化個人的勞動價值。
三、組織德育教學活動
小學的德育教學中存在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的問題,教師主要采取對學生說教的方式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比較低。并且,現在很多家庭對于孩子都是嬌生慣養,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缺乏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在小學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中除了重視對學生的學習管理工作之外,教師還應該將德育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方向,以此使學生能夠形成更加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通過規范學生意識與行為的方式使其能夠更加良好地融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真正地做到服務社會與奉獻社會。在傳統的道德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都是對學生進行說教式教學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學校德育過程要通過學生自身的影響,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學生生活在學校、家庭、社會之中,為此,要從全方面多層次構建德育教育網絡,才能夠影響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可以發揮多方面德育力量起到的德育作用也更大。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道德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氛圍中,這樣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知識的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為此,小學班主任教師應該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德育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直接體驗德育價值與德育觀點,以此使學生真正內化德育觀點于自身的意識形態之中,促成學生良好道德價值觀念的建立。
結語
只有真正制定出符合小學班級教育目標的實踐活動組織策略,才能真正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活動的組織形式,開發出更為多元的實踐活動模式,使得學生能夠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真正得到多元化的能力發展,促成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德育教學容易被忽視,即使教師對學生開展了德育教學,也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金鑫.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差異教育理念的實踐應用分析[J].電子樂園,2018(2).
[2] 鄧晨光,郝忠彬.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及規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4)
[3]陳志合.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及方法探究[J]家長(上旬刊),2019(11):79.
[4]曾靜.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及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