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云 解一帆
摘要:項目化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導,能力培養為核心,基于項目化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傳統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本文基于項目化教學理念,分析了目前項目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對基于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進行研究。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學生主體;提升能力
項目化教學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是參與者、執行者、反思者;教師是設計者、引導者和推進者,教師通過不斷創設具體的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內化知識經驗,提升技能水平。
一、《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運用項目化教學的意義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運用項目化教學可以有效打破理論與應用知識之間的壁壘,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促進學生間的分工合作,提高溝通協調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項目化教學開展教學的方式以項目實施過程為依據,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而非結果,從而保證學生掌握項目涵蓋的知識技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實踐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運用項目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方向把握不準
1.課程理解不夠準確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屬于基礎性課程。實踐中,應當以不同專業為基礎,設置具有差異性的教學側重點,但部分授課教師對課程理解不夠準確,沒有在教學計劃上區別學生層次,這種形式的教學重理論輕實踐,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清楚教學內容對現實需求有何用途。因此很難提高對課程認識和重視,教師也難以把準項目方向。
2.對接需求不夠緊密
項目化學習指向的是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遷移運用,其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發現知識與現實需求的密切聯系,并能在各種情境中進行遷移運用,從而提升素養和能力。《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運用項目化教學目前還存在對接需求不夠緊密的問題,如部分教師對學生未來崗位需求了解不夠深入,教學內容只停留在“紙質”的教材層面,沒有將教學內容轉化成緊密對接需求的驅動性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3.項目任務不夠多樣
在項目化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計算機知識掌握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存在設置項目任務時著重關注學生能力而忽略項目任務多樣性的現象,導致學生可以完成相應的項目,但卻沒有真正了解計算機相關知識,也沒有掌握實際操作能力,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因此,計算機教師在開展項目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項目任務的多樣化進行充分考慮。
(二)項目主體地位不牢
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學習情況的調查分析,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主觀能動性差、學習缺乏方法和動力,“等、靠、要”的學習依賴性較強。且計算機使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化,學習能力、主觀能動性會隨著教學內容難度層次遞進,慢慢降低,無法深入了解課程的理論知識要點。在實踐性學習活動中,更無法融合計算機技能處理實際發生的問題,在項目化教學中,主體地位樹的不牢。
(三)項目評價體系不完善
傳統的教學評價以教師作為單一的評價主體,很難全面地把握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專業技能水平,加上主觀因素的影響、項目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導致項目化教學評價有失偏頗。
三、基于項目化教學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設計
(一)把準項目方向
1.根據崗位需求確定項目主題
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基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目標,轉變傳統純理論、教為主的教學模式,立足學生未來需求,“以能力為本位、應用為主線、項目式學習為主體”對課程進行項目化重構設計。通過項目將教學變為一種教與學的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用學生的主動性,開展多樣化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讓學生融入實踐性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在項目化教學設計時,把項目的設計滲透到實際崗位需求中去,打消學生“等、靠、要”的學習依賴性。
2.根據學生層次確定項目內容
教師在制訂相應的教學項目和目標之前,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的情況。例如通過查閱學生的資料了解學生的專業情況,判斷學生對計算機的實際需求的情況;根據生源地對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制訂出更加合理的項目內容;對學生應用計算機的學習動機進行調查,從而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項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結合學生的需求和相關的教學活動,不斷調動學生的計算機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保證項目化教學的目標順利實現。
(二)突出項目主體
1.牢固樹立“學生本位”教育理念
項目主體的突出,是優化項目化教學效率的關鍵支撐。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本位”教育理念在項目化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為學生預留足夠的發揮空間。把握好點撥學生的“度”,既要“在位”,又要避免“越位”。
2.構建學習小組,開展分層次教學
在項目化教學中構建學習小組,開展分層次教學,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組內成員合理分工、積極探討,相互協作、彼此支撐。通過不斷為學生構建問題情境,能夠激發其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在探索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相關知識的學習熱情,掌握扎實的計算機知識,增強學習能動性以及協作意識、提高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完善評價體系
基于項目化教學的教學設計,在評價時應綜合考慮理論知識、應用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在項目成果的基礎上,重視對平時課堂表現、實踐等項目實施過程的考核,除學習能力外,還要綜合考量信息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 在考核主體上,建立起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專家教授等共同參與的多方共同評價的方式,從而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給予學生公正合理的學習評價。
結 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是必然趨勢,教師需要認識到項目化教學的重要性,并將其科學應用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計算機的應用操作能力,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社會輸送更多專業的計算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