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靜
摘要:新學期開始,本校英語教研組便針對“雙減”要求開展了系列研討會,會議就如何提升教學質量,落實“減負增效”達成了共識。基于此,文章深入反思了傳統英語教學的不足,并從如何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開展了深入研究,期望在有效策略的引導下實現英語教學的創新,推動初中英語教學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英語;創新方法
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提升與發展,使其個性得以發揮、能力得到提升,創造力不斷形成。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成了教師致力研究的問題。基于此,文章立足初中英語,從創新教學方法視角出發,對如何落實“雙減”要求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一、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的不足
(一)方法陳舊,無法落實新課改要求
當下初中教育正在經歷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型期。在這一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但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師在授課中,依然習慣采用傳統方法,在這一形勢下,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根本沒有思考的機會和能力。
(二)學生主體地位被壓制,達不到既定的教學效果
雖然教學改革的推行促使教師創新了教學方法,但依然沒能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眾所周知,如若教師忽視對學生的關注,勢必會影響他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如若師生間無法形成良性互動,勢必會阻礙英語教學的有序開展,自然達不到既定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主導作用沒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一知半解
為了追趕教學進度,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傳輸更多的知識,教師忽視了引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一味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基于此,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1]。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方法創新
(一)立足英語學科特點,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
英語教學的本質就是通過教師引領、學生的積極參與,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交際用語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就必須重視起語音、語法、單詞等的教學。以往的英語教學將三者割裂開來分別教學,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果甚微。以詞匯教學為例,一些詞匯需要通過實物來強化學生記憶,一些詞匯需要學生根據文中上下文語境來把握,有些需要學生利用工具來掌握,只有全面了解詞匯,才能實現詞義在特定語境下的正確應用。教師只有把握住英語學科特點,將三者結合起來,從整體開展教學,才能降低學生的壓力,才能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把握教材要點、完成英語知識點的梳理,明確好重難點、分散好難點,保證英語教學任務的完成。
(二)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
1.構建情境,做好導入
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熱情來感染學生,喚醒學生對知識的向往,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Looking different》這節內容的時候,在開始階段,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現人體結構圖,讓學生說一說描繪人物外貌的形容詞,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提出have/has的用法,減少學生學習的枯燥和無趣感[2]。
2.巧用談話,組織英語教學
只有將學生置身于英語語言環境下,為他們創造語言交流的機會和平臺,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設定了一個趣味話題,為英語課堂的交流提供了素材。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多提問、多與學生交談,通過師生自然交流讓他們掌握新知識點。師生的雙向交流,不僅保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且推動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同時為學生創新意識發展打下了基礎。在師生交流中,教師可以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話題,也可以融入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習俗,以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喚醒他們用英語表達自己思想的動機。
3.采取直觀化方式,喚醒學生說的欲望
基于初中生形象思維的特點,采取直觀化的英語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意義,還能喚醒他們自由表達的欲望。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取實物、角色扮演、多媒體等直觀化手段開展教學,做到“玩中學,學中用”。例如在教學《Making friends》這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網絡為平臺,向自己的新朋友介紹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再如在教學《Keeping healthy》時,教師可以鼓舞學生制作一張健康飲食表...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不僅把握了相關知識點,而且實現了學生對英語語言的靈活應用[3]。
4.開展多樣化的語言操練活動,鼓舞學生自由的表達
要想讓學生開口說英語,教師就要積極創新英語教學活動。學生的語言都是在應用中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創新教學是否成功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真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只有給予學生充足的耐心和愛心,放下自己的權威地位,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才能將學生的內在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同時,教師還必須深入英語教材,積極改進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生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為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科學設置課下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
作業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本次“雙減”政策落實的關鍵一環。作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課堂的延伸與拓展,反映著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是教師了解學生的有效渠道之一。教師只有全面把握住學生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英語教學方案,才能通過自身引導、學生的積極努力改善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以往的英語作業設置,教師會被題海包圍,加之作業設置隨意性很大,與“雙減”要求相背離。一般情況下,作業設計有如下幾種措施:
1.分層作業
以學生英語能力劃分層次,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讓學困生不在懼怕英語學習,讓優秀學生不在困在題海中,進而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共同提升與發展。
2.設置適量的作業
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之前,要基于學生的情況預算他們用到的時間,否則耗時太大會讓加劇學生的負擔,長此以往的下去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
3.作業設置要有所側重
每個英語單元知識點都有基礎、重點之分,課堂講述的知識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它應該成為英語作業設計的重點。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才能通過作業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
4.做出規范的批改
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盡量做到面對面,并給學生提出作業糾正的建議,重點向學生分析題型,這對學生理解問題、掌握知識有很大的幫助。作業批改不單指知識,更包含情感因素,教師的贊美、中肯的評價都會讓他們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并積極主動的進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以取得更好的成績[4]。
結束語:
當前的英語教學現狀,讓學生不堪重負,更有甚者出現了厭學的情況。基于此,“雙減”政策出臺了,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帶去了福音。“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之路還很長,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現狀,教師就要認真研讀“雙減”要求,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不動搖,積極探索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享受英語學習的過程,最終實現減輕負擔、提升自身學習效率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芳.初中英語互動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路徑[J].考試周刊,2018(042):106-107.
[2]徐敏健.突出任務引導閱讀——淺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化路徑[J].華夏教師,2020(007):91-92.
[3]王麗娜.探索課堂教學新路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6(9):43-43,44.
[4]范迎春.試述減負增效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外作業優化設計[J].中學生英語,2019(044):P.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