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
摘要:基于“雙減”政策下,現階段我國教育部門提倡“減負增效”的教學模式,即需要減輕校內作業壓力,以及校外培訓壓力,增強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在雙減政策出臺之后,初中語文教學為了更好地落實“減負增效”這一教學要求,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對現有的教學資源予以充分利用,立足于學生為主體來開展語文作業優化設計。在此,本文以“雙減”為方向,探討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辦法,希望能夠為一線教師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給予有效的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語文;布置作業
前言
基于傳統應試教學理念下,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多是以成績為目標來設計課后作業,更為重視關于課本內容的機械性背誦和抄寫,而忽視了初中生實際身心發展特點,導致教師向學生設置的課后作業呈現極大的枯燥性和機械性,這種作業形式一方面會極大程度上遏制學生思維創造力的發展,同時也會給學生帶來繁重的學習壓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雙減”政策的出臺,對于初中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如何在順應素質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課業內容鞏固,進而幫助學生強化語文核心素養,也是當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方向。對此,在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注重作業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以作業為依托來強化知識點的鞏固,使得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科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并且,教師要注重科學安排作業難度,指導初中生完成實踐性質的作業,才會更好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并激發初中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另外,也會讓初中生體驗到完成作業的樂趣,進而逐漸形成主動做作業的好習慣。
一、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中的問題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標的不斷落實。為了適應現階段的改革,老師們也在尋找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以達成教學目標。但是老師們把完成教學目的,推進教學進程,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看的很重要,卻忽略了課后作業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很好的做到設計和創新,課后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顯得單一枯燥,大多用單純的聽磁帶、朗讀、抄寫單詞等方式等,缺少創新的課后作業設計。這樣很容易讓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從而是他們為完成作業而完成作業,起不到鞏固學習的目的,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失去了課后作業的意義,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提升語文水平。有時作業過多,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讓這成為一種負擔。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種:第一,語文課后作業的內容,老師們都是統一安排,難度類型一樣,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不符,這樣就沒有考慮到學生們優差水平程度;第二,作業形式過于單一,沒有趣味性,脫離了實際生活和學習需求,老師只注重課本內容,沒有使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綜合素質得不到提升,忽視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一)減輕機械作業負擔,設計趣味化作業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語文教師所布置作業主要為背誦、默寫和抄寫課本內容,這種形式的作業雖然有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升語文成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作為一門具有很強綜合性的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觀察和聽說讀寫等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教學需求。素質教育更提倡對學生減負,因此,在雙減政策的驅動下,初中語文教師在設計和布置語文作業時,首先應該減輕學生的機械作業負擔,豐富作業的形式和內容,注重提升作業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之后,語文教師可以設計“小組討論型”作業,即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思維的碰撞,豐富和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作業樂趣。比如在要求學生品味“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這句話時,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業設計,讓小組成員圍繞這些話去深入分析,剖析藤野先生對魯迅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深,讓學生品味魯迅語言如何于平淡之中娓娓道來。最后,教師可以趁熱打鐵,鼓勵學生做好詞匯摘抄,并利于課余時間去仿寫一篇回憶性散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一改傳統語文作業機械性的特點,賦予語文作業更多的活力,調動了學生參與語文作業的積極性,使得語文作業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二)注重作業素材選擇,豐富設計內容
教師要注重對作業素材的合理選擇,結合“雙減”需求來優化設計語文作業內容,保證作業素材的豐富性、多元性和趣味性。在此,教師可以從多渠道、多途徑入手來對作業內容進行開發,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構建開放型、討論型、互動型作業模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作業環境和作業空間,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和積極性,而且也會使得教師開展作業輔導的質量得到顯著性提升。
例如:在開展《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一古詩詞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一改傳統讓學生機械性背誦、抄寫等作業形式,而是要豐富和拓展作業設計內容,深入挖掘古詩詞的多元屬性。在此,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明確作業內容:“同學們,我們設計的作業內容主要與這篇古詩詞的意境有關系。在這里,我們能不能通過語言描述的方法來說一說這首古詩詞的意境何在?”此時,學生會根據所學內容對古詩詞的意境進行描繪,甚至有學生心血來潮,針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一古詩詞的意境做出了畫面的描繪。
然后,教師可以豐富作業素材,引入作業延伸的形式,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這一詩詞所呈現的情景和畫面,讓學生透過詩詞描述的畫面去想象年老的杜甫身居茅屋時的心情,讓學生探究杜甫在個人窘迫之時為什么還能夠具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通過這樣的作業形式,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語文思維,使得學生學習能力、課堂作業完成興趣以及思考問題的積極性等都會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擺脫傳統枯燥、單調的作業設計形式,減輕了學生繁重的課業壓力,實現了雙減政策下“減負增效”的落實。
(三)延伸教學內容,布置合作作業
初中語文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強化語文知識的鞏固,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印象,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升。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需要在滿足教學標準的基礎上,對初中生的負擔問題予以充分考慮,讓作業本身的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發揮。為此,在雙減政策的驅動下,教師可以注重合作作業的布置,讓初中生通過進行合作來高效地完成作業,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減少課業的負擔,還可以幫助學生強化知識的掌握。另外,教師還需要根據課文內容去科學轉換作業的形式。同時,也可以將其視為課外實踐,不僅會有力促進初中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還可以讓其開心、輕松去完成作業。
結束語
作業對于初中生而言至關重要。教師布置作業是否具有科學性,直接關乎著初中生的進步和成長。伴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要求教師減輕學生的作業量和作業時長,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思考和設計符合要求的語文課后作業,在減負增效的同時,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科目的興趣。對此,我們語文老師就要重視對學生作業心理的挖掘,堅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遵循學生的個性化基礎,并且選擇一種具有趣味性的方式設計語文作業,調動起學生們的作業積極性,這樣才會有效減輕初中生的作業負擔,優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儲朝暉.“雙減”需要教師的擔當與能力提升[J].中國教師,2021(09):6-10.
[2]張英.落實“雙減” 辦“好教育”的學校行動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1(26):8-9.
[3]吳琳.五個“兼顧”:校長落實“雙減”工作的應有作為[J].教育視界,2021(25):30-32.
[4]李偉平.落實“雙減”,回歸教育本真[J].教育視界,2021(25):19-21.
[5]師聞.中辦國辦印發“雙減”意見 切實為學生減負[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