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李云龍,陳永亮,顧開朗,高 峰
(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006)
魚粉是一種優質蛋白源,目前被廣泛應用在水產動物餌料中,但隨著我國水產養殖規模的迅速擴大,全價配合飼料的全面推廣,魚粉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時全球漁業資源有限,魚粉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造成水產動物飼料的成本增加(周歧存等,2005)。為此,尋求一種優質、價廉且供應量大的魚粉替代蛋白源成為突破水產養殖成本瓶頸的關鍵(張海濤等,2017)。
泥鰍的營養價值豐富,有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高蛋白低脂肪等特點,廣泛受到中國、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的青睞(王澤等,2020)。本文以泥鰍為研究對象,在基礎飼料中以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不同比例的魚粉,分析這一變化對泥鰍生長性能和非特異性免疫力的影響,從而科學評估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的可行性。
1.1 試驗材料 將810尾泥鰍幼魚于實驗室水族箱內飼喂2周,后隨機分為6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45尾,試驗時間50 d。試驗使用的新型蠅蛆蛋白飼料為徐州水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用新型蠅蛆蛋白飼料等蛋白質替代基礎飼料中20%、40%、60%、80%和100%的魚粉,配制6種等氮等能試驗飼料(Ⅰ組~Ⅴ組),其中Ⅵ為對照組。各組基礎飼料配方及化學成分見表l。
1.2 樣品采集與測定 試驗結束后停喂24 h,分別稱量各組泥鰍的終末體重,統計泥鰍的尾數,計算平均終末體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飼料系數、成活率等指標。取各組織樣品:取泥鰍血,離心后吸出血清待測;取血后再取出泥鰍的內臟,并分離出肝胰臟;取泥鰍背部肌肉,測其常規成分含量。將肝胰臟和血清放入-80℃超低溫冰箱中,待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ismutase,SOD)、過 氧 化 氫 酶(Catalase,CAT)、溶 菌 酶(Lysozyme,LZM)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肌肉中蛋白質、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別按GB/T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方法、GB/T 5009.6-2016食品中粗脂肪的測定方法、GB/T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測定方法和GB/T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測定方法測定。

表1 基礎飼料配方及化學成分
1.3 統計分析 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餌料系數、存活率計算公式如下:
增重率/%=(終末體重-初始體重)/初體重×100;
特定生長率/(%/d)=(ln終末體重-ln初始體重)/試驗天數×100;
飼料系數=投飼總量/(終末體重+死亡體重-初始體重);
存活率/%=終末尾數/初始尾數×100。
肝胰臟和血清中SOD、CAT和LZM活性及MDA含量測定均采用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操作步驟按試劑盒中的說明書進行。數據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對所有數據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ANOVA),采用 Tukey進行多重比較(Tukey HSD test),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對泥鰍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試驗組終末重隨新型蠅蛆蛋白飼料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Ⅲ組最高,為(4.44±0.02)g,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 0.05),Ⅱ組和Ⅲ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Ⅱ組和Ⅲ組泥鰍的WGR和SGR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顯著高于其他各處理組(P<0.05),Ⅰ組、Ⅳ組、Ⅴ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各組FC的順序為Ⅲ組>Ⅱ組>Ⅳ組>Ⅰ組>Ⅴ組>Ⅵ組,但各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各組飼料SR在79.70%~97.04%,各替代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對泥鰍肌肉成分的影響由表3可知,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不同比例魚粉后對泥鰍肌肉的粗蛋白和灰分均無顯著影響(P>0.05)。隨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比例的升高,泥鰍肌肉中粗脂肪和水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但各處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對泥鰍生長性能的影響
2.3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對泥鰍免疫性能的影響由表4可知,泥鰍血清中SOD、CAT和LZM活性均隨著飼料中魚粉替代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均在Ⅲ組(60%替代組)最高,分別為112.32 U/mL、8.13 U/mL、3.27μg/mL,Ⅱ組(40%替代組)和Ⅲ組(60%替代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60%替代組均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泥鰍血清中SOD、CAT和LZM活性均在Ⅵ組達最低值,分別為72.83 U/mL、7.45 U/mL、2.69 μg/mL。泥鰍血清中 MDA 含量的順序是Ⅵ組>Ⅴ組>Ⅳ組>Ⅰ組>Ⅱ組>Ⅲ組,60%替代組最低,為10.89 nmol/mL,40%替代組和60%替代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但顯著低于其他各處理組(P<0.05),且對照組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
由表5可知,隨著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比例的增加,泥鰍肝胰臟中SOD和CAT活性先上升后降低,均在Ⅲ組最高,分別為152.61 U/mL、12.47 U/mL,Ⅱ組和Ⅲ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Ⅲ組均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且對照組顯著低于其他替代組(P<0.05)。泥鰍肝胰臟中MDA含量隨飼料中魚粉替代量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Ⅲ組最低,為12.41 nmol/mL,Ⅱ組和Ⅲ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Ⅲ組顯著低于其他各組(P<0.05),且對照組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 < 0.05)。

表3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對泥鰍肌肉成分的影響 %,鮮重

表4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對泥鰍血清中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表5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對泥鰍肝胰臟中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3.1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對泥鰍生長性能的影響 通過上述數據分析,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不同比例的魚粉后對泥鰍生長性能有促進作用。隨著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的比例增加,泥鰍生長性能呈先上升后平穩的趨勢;在本試驗條件下,以WGR、SGR為評價指標,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的最適宜比例為40%~60%,但本試驗中即使全部替代魚粉組也未對泥鰍的生長和飼料適口性產生負面影響。這可能是因為,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是蠅蛆和益生菌共生發酵的蛋白原料,無抗營養因子,蠅蛆本身的營養價值得以保留,且接近魚粉的各項營養指標。
在本試驗中,各處理組泥鰍的存活率均比較高,但分析數據發現,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按不同比例替代魚粉后提高了泥鰍的存活率。原因可能是新型蠅蛆蛋白飼料具有調節免疫機能的生命活性物質(如抗菌肽、凝集素等),這些活性物質提高了泥鰍機體的免疫力,從而提高了泥鰍的存活率,與喬永剛等(2012)利用蠅蛆蛋白提高黃鱔存活率的研究結果一致。
3.2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對泥鰍肌肉成分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不同比例魚粉后對泥鰍肌肉的粗蛋白質、灰分、水分和粗脂肪均無顯著影響。這在一定程度表明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后對泥鰍并無不良影響,可以在泥鰍生長中放心使用。
在本試驗中,隨著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比例的升高,泥鰍肌肉中水分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但各處理組間無限制差異(P>0.05)。有研究表明,飼料蛋白源和飼料利用率會影響魚體水分含量(Yi等,2008)。出現本試驗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飼料利用率影響了泥鰍對飼料中水分的利用,這與本試驗飼料系數結果一致,但還需進一步研究具體機制。
在本試驗中,隨著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比例的升高,泥鰍肌肉粗脂肪含量先升高后逐漸降低,但各試驗組并無統計學差異。可能原因是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在新型蠅蛆蛋白飼料中含量不高,影響了泥鰍魚體粗脂肪的含量,同時飼料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及氨基酸均衡程度都會影響魚體中脂肪及脂肪酸的代謝。
3.3 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對泥鰍免疫性能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隨著飼料中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的比例增加,泥鰍各組織中LZM、CAT和S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而MDA含量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在本試驗條件下,以抗氧化能力為評價指標,替代魚粉的適宜比例為40%~60%。原因可能與新型蠅蛆蛋白飼料含有的蠅蛆殼聚糖、蠅蛆肽、凝集素等生命活性物質提高了泥鰍免疫性能有關。
綜上所述,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泥鰍飼料中的部分魚粉能有效提高泥鰍的生長和免疫性能,是一種質優價廉的新型復合蠅蛆蛋白源。在本試驗條件下,結合生長性能、免疫力和飼料成本等評價指標得出,泥鰍配合飼料中新型蠅蛆蛋白飼料替代魚粉的比例為60%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