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秋長中心小學 曾愛輝
微課最早的雛形源于1993 年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的“60 秒有機化學課程”,它可以讓學習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多個化學知識點,掌握相關片段知識。微課是教學資源的重要載體,具有短小精悍、形式豐富、針對性強等特征,成為幫助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
1.技術接受與使用的整合模型。技術接受與使用的整合模型是由Viseanath Venkatesh、Michael G.Morris、Gordon B.Davis 和Fred D.Davis 提出來的,該模型包含核心的四個要素,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會影響、促成條件,還有四個調節的變量。本文運用UTAUT 模型作為重要的研究工具,就是要對學生接受數學微課學習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通過對驗證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實質性的結論,并對接下來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出合理的建議。
2.自我能效理論。自我能效理論是由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它是指人們為了完成特定的目標在實際過程中對能力的預期、感知、信心或信念。這種信念對于人類的發展具有正向的激勵作用,可以對人的認知、動機等產生影響。所以說在對學生接受數學微課學習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時,我們應該將自我能效相關變量考慮進去。
1.提出研究假設。本文以小學數學課為研究載體,共涉及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便利條件、感知趣味性、感知成本、使用意愿和使用行為這八個變量,開始探討哪些因素影響著小學生接受數學微課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并提出研究假設。
2.問卷設計。每個問題設置五個選項,分為不同的五個滿意程度,從1~5 填寫相應的數值,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填寫。
3.問卷發放與回收。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我校全體學生,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發放數學微課學習的調查問卷共計300 份,參與調查的學生有288 份,有效問卷256 份,其中男生問卷112 份,女生問卷144份。問卷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發放。
問卷質量的評價標準從信度與效度兩個方面進行,本文采用內部一致性信度,選用Cronbach’α檢驗法,利用SPP22.0得到總量表的α系數(0.911)和其他變量的α 系數,見表1。通常,α 系數在0.6以上就認為能夠進行一般的探索性研究。可以看出,表1 中的各變量的α系數大部分都在0.7以上,所以該問卷獲取的數據是具有可信性的。
表1 信度與效度檢驗
本文利用KMO 檢驗和Bartlett 檢驗數據進行分析,一般來說KMO 值在0.6~0.7 區間為可以接受的效度值,從表1 可以看出,本文的問卷通過KMO 和Bartlett球形基本檢驗,可以進行因子分析。
2.回歸分析。本文的調查數據通過描述性統計以及相關性分析最后進行回歸分析,感知成本的顯著性水平為0.243,其結果大于0.05,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所以我們認為感知成本對于用戶的顯著性水平沒有顯著性影響。此外,結果表明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和感知趣味性都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學生接受數學微課學習的意愿均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學生接受數學微課學習的績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響、感知趣味性、便利條件都對其行為有著顯著正向的影響,只有感知成本對學生的行為沒有什么顯著的影響。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1.績效期望與接受意愿。績效期望體現了小學生對于數學微課的信任度,他們認為使用微課進行數學學習可以獲取學習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2.努力期望與接受意愿。努力期望指的是微課在系統使用方面的便捷性、交互性等,如果說數學微課更簡單易學,那么學生也更愿意去接受和使用微課。
3.社群影響與接受意愿。從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社群影響對于學生接受數學微課學習的影響是最顯著的,學生對微課的了解也是建立在他人的基礎上的。有的學生正是在他人的推薦下才開始使用微課學習數學,這種方式的影響力很小,但是有可能對別人的決定具有推動作用。
4.感知趣味性與接受意愿。小學生接受數學微課學習的感知趣味性對其使用意愿有著積極的影響,也就是說通過數學微課的學習,學生的愉悅程度更高,更愿意使用微課學習。
5.便利條件與接受行為。從結論可以看出,便利條件是可以促進小學生使用微課去學習數學知識的。外部環境中的客觀因素會對他們起到激勵的作用,反之,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支撐,即便學生想要利用微課學習知識,這樣的行為也無法實現。
6.感知成本與接受意愿。從結論看出,感知成本與學生接受微課學習的意愿沒有顯著關系。本文認為沒有通過的原因可能是用于微課學習的手機、平板等智能設備在當下是很普遍的電子產品,網絡與流量的費用也越來越低。微課有很多免費的課程,即使需要付費,價格也是普通家庭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且當今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投資也是毫不吝嗇的。所以說學生接受數學微課幾乎與獲取成本無關,在現實社會中也是有據可循的。
從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數學微課的學習意愿與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那么教師進行微課設計或者幫學生推薦微課時要優化教學設計,考慮學生的期望目標,比如要提高課程質量,讓學生可以更高效地獲取新知;提高課程的趣味性,讓學生通過快樂學習達到熱愛學習的目的。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學生間的行為帶動大家進行數學微課的學習。最后家長也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微課學習環境,為孩子帶去更好的微課體驗。